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铁棒高”家族的传奇家史 高技能人才丰富家族人物志

发布:2015-5-21 10:25:07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铁棒高家族后人照片。(左为高顺增,右为高航增,手拿家存“祖制”)

  从日本死里逃生的劳工支持鼓励后辈们投身革命,而后家族中涌现一大批抗战志士;流传百年的脚踏实地的家风,让家族中出现诸如制香高手、聊城名厨等高技能人才……这个看似并不显赫的家族,在族中一代代小人物不太平凡的故事中,串连成一个拥有不少传奇故事的家族。

  这便是明洪武初年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小孔寨迁来,至今640多年的东昌府区侯营镇高庄高姓族人。

  【溯源】 渤海高氏后裔 一对铁棒扬名

  高航增从关于高姓起源的书籍得知,从山西迁来的高氏当属于“渤海高氏”的后裔。渤海高姓起源于炎帝神农氏。炎帝为姜姓,后世姜尚(姜太公)八世孙文公的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公子高之孙傒以祖名为姓,称为高傒,由此高姓的主源宣告诞生。

  高傒后人高洪担任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北方各省高氏多为渤海高氏的后裔,不论迁徙多频繁,宗支多混乱,最终都能追溯到渤海高氏族中。

  明初,朱元璋进行移民屯田,移民的重点是山西地区。明政府在洪洞县城北广济寺大槐树下,编排移民队伍,发放“凭照川资”。其中有不少高姓族人从山西平阳移出。山西高氏原为望族,早在战国时期就有高姓族人居住;北齐高氏也起家于山西,高淹被封为平阳靖翼王,子孙后代在此繁衍。

  洪洞县小孔寨的高士能一家就在移民的行列中,从大槐树下担着挑子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故里。高顺增介绍,高士能就是高庄高氏家族的始祖,他擅长武术,有二子八孙。

  查阅山西移民资料得知,高士能是元末明初晋南一带有名的武术师,人称“铁棒高”。他自幼习武,十八般兵器无所不精,尤为善用一对一尺半长的铁棒锤。他天性厚道,为人豪爽,艺高胆大,抑恶扬善,曾在故乡一带留下许多逸闻佳话。来聊城后,“铁棒高”依然行侠仗义,闻名遐迩。其家族被世人称为“铁棒槌高家”或简称“棒高家”。

  【遗憾】 老家谱遗失 家族史断层上百年

  “铁棒高”来到聊城后,在聊城西南25里藩王庙遗址处定居立村,村名为藩王庙高庄。又因为他手中那对铁棒槌是罕见的兵器,比较引人注目,所以人们习惯称村庄为“铁棒槌高庄”。经过600多年的繁衍,高氏家族分布于高庄、小吴、高堤口、田庄、康营、辛庄、郭堂、古城区、东阿石庄以及北京、河北、辽宁等省市,总计已达数千人之多。

  高顺增回忆,父亲高树香在1961年曾经编撰过《高氏族谱》,对高庄历史和繁衍情况作了详细记载,可惜毁于破四旧的年代。族人现存的清末秀才高俊才遗稿《高氏族谱》,只是记载了高庄西头一支的繁衍历史。高顺增感叹地说,高氏家族即使出过杰出人物,因为史料的缺乏记载也就只能湮没无闻了。而缺失家史的遗憾并不是像维纳斯断臂一样,增添了残缺美,而是令族人增添了遗忘本源和找不回家族历史的沉重叹息。

  至今族人能回忆起的族人故事中,小人物串起的传奇家族人物志也令看似并非显赫、名门的家族,增添诸多传奇色彩。在59岁的高顺增、55岁的高航增的回忆中,族人有从日本死里逃生的劳工支持鼓励后辈们投身革命,而后家族中涌现一大批抗战志士;流传百年的脚踏实地的家风,让家族中出现诸如制香高手、聊城名厨等高技能人才……

  而如今的族人高顺增回忆起来,连称家族先人具有的厚道正直、友善待人、脚踏实地、精研技艺等优秀品质,这也是至今的高氏族人持续在传承的优秀家族品质。

  【家族人物】 高技能人才点缀家族史

  高航增回忆了自己一家的历史,他的祖父高俊岩,在聊城沦陷后,被日寇抓到日本当劳工,后来他借机逃回,而同去的200多劳工都死在了日本。因此高俊岩特别支持儿孙投身革命,鼓励他们为人民解放和祖国强大贡献力量。

  高顺增还讲到高氏族人精于制香。传统制香工艺繁琐,工序连续性强,而且要多人配合使用工具,非常辛苦。但是高家人勤劳制作,生产出优质香。高庄制香业鼎盛时,村里有几十个香坊。直到民国年间和解放初期,尚有十余家香坊,“高家香坊”曾经远近知名,买卖兴隆。

  从高庄迁到古城内的高氏族人中,有一支以烹饪技术名扬一方的,其代表人物为高士玉。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得多位名师传授,全面继承了聊城传统的烹饪技艺。烹制的“空心琉璃丸子”、“汆扒海参”、“东昌蒸丸”、“锅塌豆腐”等菜品独具特色。他编写过《聊城菜谱》和《烹饪讲义》;先后担任过聊城县商业局、供销社、聊城地区饮食服务业的厨师培训班主讲教师。

  改革开放之初,高士玉针对聊城菜量大、色深、口重、味浓的特点,他吸收胶东菜清、鲜、脆、嫩的长处,又结合曲阜菜款式多样、外形华丽的优势,从菜肴到宴席逐项进行探索性的改革,从而使地方风味菜肴有了新的发展,被誉为“鲁西传统风味大菜的主要继承发展者”。

  高文平则继承了父亲高士玉钻研技术的精神,将现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义安成高氏烹饪技艺”继承发展,他创制的“浮油鱼片”、“油炮腰花”、“桃花海参”、“冬瓜鱼馄饨”等菜品,连续在国际、国家烹饪大赛中摘金夺银。高文平先后获得全国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中国鲁菜特级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大师、高级烹调技师等称号,担任了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烹饪大赛评委。

  (文/片 本报记者 凌文秀)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