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拾荒老人冒雨指挥交通”是谣言

发布:2015-8-5 23:47:07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聊城拾荒老人冒雨指挥交通”是谣言

  事发临沂,事件主角确有其人;相关部门建议该微信公众平台立即删除不实信息

[CropImg]暴雨中的拾荒老人.jpg

拾荒老人暴雨中提醒路人的故事发生在临沂。(网络图)

        8月3日傍晚,聊城突降暴雨。伴随着这场暴雨,一条暖新闻在朋友圈里广泛传播:在城区昌润路与建设路路口,一下水道井盖被冲开。一位拾荒老人为避免车主误入无法通行的桥底通道,连续两小时站在暴雨中提醒路人绕行。虽然持续的暴雨给许多人回家带来不便,但这位拾荒老人的做法着实温暖了许多水城人。不过,随着这条正能量新闻的广泛转发,有网友指出:“这事儿发生在临沂,不是聊城!”

  “暖人新闻”

  12小时4万点击

  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这条消息最早由一个微信名为“聊城事”的公众平台发布。新闻描述,8月3日下午,聊城城区普降大雨,昌润路与建设路路口一下水道井盖被冲开,导致两辆过往车辆被水淹滞熄火,在该路段西侧一名手持红伞的老人在暴雨中不断打手势提醒路人注意绕行,防止他们误入已无法通行的桥底通道。从下午5点,一直到傍晚7点暴雨逐渐退去,老人才回到桥下简陋的家。

  这则新闻中介绍,老人名叫彭有喜,今年53岁,是一名流浪汉,平时一直以拾荒为生,就住在事发地点附近的桥下。彭有喜一句质朴的“当时我正好在这附近捡垃圾,任何一个聊城人都会这么做”,更是让聊城网友们动容。短短12小时,这条新闻的阅读量就突破了4万。

  在这条新闻发布当晚,记者曾与这个微信公众号所注明的商务合作微信号取得联系,试图找到这篇文章的作者进行核实。但对方却告知记者,该微信公众平台现在不归其运营,不知道何人在操作。

  记者通过网络检索发现,这条新闻出自于琅琊新闻网并被国内多家网站转载。彭友喜确有其人,暴雨中指挥交通也是实事,但这件事发生在7月23日晚临沂城区,而不是聊城城区。

  这则“新闻”很明显是把发生在临沂的新闻挪到了聊城。

  辨别真假

  须看清信息出处

  其实,像这样骗取市民同情心和善心的假新闻在聊城人的朋友圈里并不鲜见,像丢失准考证、拐卖儿童等,其目的大多是出于营销需求或吸引网友眼球骗取阅读量。大多假新闻不攻自破,但为什么这条新闻却没有引起网友的怀疑呢?仔细观察发现,这条消息和聊城有很高的契合度。这条假新闻发布时,聊城正好也遭遇暴雨,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相关元素具备,还配有老人暴雨中撑伞指挥交通的照片,让人很难分辨。但仔细分析,聊城昌润路和建设路交叉口怎么会有桥呢?更加不会有住在桥下的拾荒老人。

  对于类似的网络谣言,市民有没有办法进行辨别,对于网络造谣者,是否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呢?

  聊城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负责人介绍,目前关于微信的监管尚存空白,尤其像这种很难界定其对社会和个人是否构成危害和损失的不实新闻。该负责人指出,去年10月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指出,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他人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益引起的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在无法确定损失也无法确定侵权人获利情况下,法院可以在5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创建订阅号。辨别真假消息,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出处,不是权威的警方、媒体微信号,未经过认证的微信平台传播的内容不要轻信和转发。发现虚假不实内容可根据微信下方的举报步骤进行举报。”该负责人提醒,虽然关于微信的监管尚属空白,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可处拘留、罚款;对于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该负责人建议该微信公众平台立即删除不实信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