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冠县一村庄办起楹联书画市级大展 这在聊城尚属首次

发布:2015-2-12 20:47:13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赵庆忠等人参观书画展。

  本报讯 2月11日,腊月廿三,农历小年。不过,在冠县柳林镇大梨园头村,可比过年还要热闹。

  当日,大梨园头村楹联展和聊城书画名家邀请展在该村盛大开幕。把市级大展办到农村,让楹联艺术、书画艺术走进群众,这在聊城尚属首次。送文化下乡,以人民为镜,其创新之举也开创了我市文艺新风之先河。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庆忠再次来到此前他蹲点调研的这个位于冠县、临清市、东昌府区三地交界处的村庄,走访老党员、孝老模范及困难家庭,不仅带去了市委、市政府的新春问候,还为他们送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堂或寿联。

  记者看到,该村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木制楹联,这些楹联不仅由我市名家撰联并书写,而且内容对每家每户“私人订制”,独具特色,读来让人拍手称快。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大梨园头村“第一书记”苗运周表示,该村历来对楹联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村民以前盖房子,也喜欢在山墙上雕刻富有特色的吉祥语。赵庆忠部长在此蹲点调研时,就对这些有着历史厚重感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大梨园头村是市委宣传部双联共建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楹联特色新村,提升文明水平为双方重要共建内容之一。如今,村民越来越富裕,需要更为丰富的文化生活,同时,弘扬传统文化,让文艺扎根乡村,贴近群众惠及百姓,不仅仅是中央号召和要求,也是文艺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有鉴于此,2014年年底,市委宣传部、市楹联学会和大梨园头村经过多次商讨,正式启动楹联文化建设项目,最终形成的这些楹联,融楹联、诗词、书法艺术于一体,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

  据了解,根据当初规划,这些楹联统一雕作木版长期悬挂在家家户户,并对名家作品精致装裱,专门在村里开辟展室进行展览。

  与此同时,在2015年年初,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响应中央号召,筹办全市书画大展。一时间,众多书画名家纷纷响应,他们并不因为展地在农村而放松要求,为基层百姓创作出一幅幅精品佳作,这些作品书体丰富,题材广泛,拳拳为民情怀跃然纸上。

  11日,在该村展览现场,记者看到,村民们及市、县来宾流连在各个展室仔细观赏并拍照留念。来自东昌府区的市民黄先生看着展览连声赞叹:“这样的展览,水平不亚于市里的。”该村商户赵女士则说:“这两个展览,简直是让村里过了一个文化大年。”

  □新闻延伸

  “老人家,我们又来看你了”

  一个坚强老党员和市委常委的动人故事在延续

   “你好啊,老人家,我们又来看你了。”11日上午,一来到79岁的村民吴凤增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庆忠就紧紧握住老人家的手,向她送上新春祝福,并安排工作人员挂上了赠送的中堂。

  在老人屋里最显眼的地方,摆着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赵庆忠和吴凤增的合影,另一张是吴凤增和市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鲁霞的合影。

  一进屋,赵庆忠就拿起照片,对吴凤增说,“和拍照时相比,你现在的脸色更好了。”

  这两张照片拍摄于2014年10月份,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吴凤增以前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并且一当就是三十多年。多年来,因为有着一副热心肠,她没少为村里办好事。

  几年前,吴凤增一家连遭厄运。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她的大儿子遭遇车祸去世,老伴和二儿子分别罹患膀胱癌和尿毒症,也相继离世。原本幸福的一家人只剩下寡母孤儿。吴凤增强忍悲痛,带着哭成泪人的儿媳和孙子接连操办了三起丧事。不仅如此,她硬是凭着一个老党员的坚强,逐渐把一家人从困境中带了出来,多年来,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她坚持不给党组织和村里添麻烦。而她对亲人的厚爱,对家庭的担当和对党支部的理解,让当时在村里调研的赵庆忠等人十分感动。

  2013年,聊城市京剧院曾经到村里演出,这次演出也是该京剧院时隔24年再次回到村里,村民们都兴奋不已。不过遗憾的是,当时吴凤增老人因为腿疼没能看上戏。而且,演出队伍离开后,很多村民都觉得没过瘾。赵庆忠在村里蹲点调研时,老人曾表示,希望有机会还能再邀请剧团来唱几天大戏。

  了解到老人及乡亲们的这一想法后,赵庆忠非常感慨,“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要落实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好送戏下乡活动,满足吴凤增老人和其他百姓的心愿,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在他的安排下,2014年10月25日,聊城市京剧院再次来到大梨园头村,为村民连唱七天,奉上了14场不重样的惠民京戏。这些大戏让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大呼过瘾,也满足了吴凤增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不仅如此,赵庆忠还亲自带着鲁霞等人,赶到吴凤增家看望老人,并和她合影留念。

  □新闻链接

  楹联背后 满是故事

  11日,在冠县柳林镇大梨园头村,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的特色楹联,引起来宾的极大兴趣。在大家走访以及参观展览的过程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苗运周对路边每家的楹联都进行了详细讲解,很多人恍然大悟:原来每幅楹联背后,都有故事。

  “农家一样出双俊 沧海同声唱大风”,在路边,由陈东明撰写的这副楹联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苗运周说,这家主人肖桂文的两个儿子都很争气,长大后都做了海员,所以有了这副涵义深远的楹联。楹联一方面说明农家子弟一样能成大器,同时,“沧海”二字也点明了孩子海员的身份。

  “弟兄亲睦小康路上奔行早 妯娌和谐美满堂前喜笑多”,悬挂在村民李廷才门前的这幅楹联告诉别人,这是一个兄弟妯娌和睦的家庭。

  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不只是他家,在很多人家的门前,都有“同心”、“和睦”、“克勤克俭”等字样,在不少人看来,这既是一种表彰,也是对美德的引导。

  村民吴广平是一位医生,而他的儿子光荣参军,保家卫国。于是,在他家的门前,就悬挂了这样一副楹联:“医病堪称妙手 为国敬献丹心”。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苗运周表示,为了办好这次楹联展,市委宣传部、市楹联学会和大梨园头村经过多次商讨,对每家每户根据情况制作独具一格的楹联。为此,市楹联学会50多名会员还集体到村里采风,他们深入到农户、商户、学校、社区,搜集创作素材,最终合力创作楹联178副。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市书法家协会、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众多书法名家积极参与,挥毫泼墨,短时间内书成全部楹联。最终形成的这些楹联,融楹联、诗词、书法艺术于一体,就像市楹联学会会长王启让所说,这些楹联以及参加展览的书画,真正做到了“大家撰、大家书、大家赏”。

(记者 赵宗锋)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