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聊城的借力、聚力和发力

发布:2014-9-16 14:57:59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聊城作为闻名遐迩的“江北水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则更增有力砝码。如果能将两者有效融合,实现聚合、规模和联动效应,聊城的旅游市场潜力无疑十分巨大。这首先需要聊城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谋求与本地水文化的融合,对此聊城曾因过度追求经济发展而走过一些岔路,之后则很快调整了态度、纠正了偏差。如今,聊城在文物保护与开发上的面貌已焕然一新,态度逐渐明确、意识日渐充分、行动日趋积极,并形成了一条清晰而完整的“借力、聚力、发力”路径。

  聊城所借的力,是“人力”和“财力”。去年以来,为了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聊城听取了朱自煊、王景慧、汪志明、阮仪三、曹昌智、朱嘉广、侯卫东、赵中枢、张杰等大批一流文物保护权威的意见建议。今年6月,聊城争取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7820万元,将用于京杭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及临清钞关的环境治理与保护维修。这些工作为聊城提供着思路、夯实着基础,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的恳切态度和切实努力。

  聊城所聚的力,是解决自身问题、推动保护开发的“内力”。去年7月18日,聊城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意见》,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及保护内容进行了明确阐明,对落实保护规划、加强文物保护与管理、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和加强保护工作的组织宣传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了全面系统且细致深入的设计规划,为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意见出台后,严格控制古城建筑层数、在一些街区主要出入口设置标志牌列为传统风貌重点保护街区、将50年以上甚至不到50年的代表性建筑公布为优秀建筑、拆除文保单位周边的非法和临时建筑等众多具体举措相继出台并得到了落实,聊城的相关工作正依据《意见》有序推进。这种全盘规划和稳步推进的兼备,让人毫不怀疑保护工作的未来。

  在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上,聊城有关人士其实很有见地和想法。聊城市文物局原局长陈昆麟认为,聊城应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和红色文化,打造运河旅游线、水浒旅游线、黄河旅游线和红色旅游线四条线路,形成体系,让游客“有逛头”,多留住他们一些时间。聊城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雷建峰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得到传承并做大市场需要重新定位和包装,但不能丢失最本质可贵的东西,比如东昌雕刻葫芦可以做运河人物、水浒故事等系列,并针对不同消费人群进行不同包装。光岳楼管理处主任魏聊认为,应利用古城内现存老建筑建设10个博物馆,将古城建成“博物馆城”……可见聊城有关部门并不缺少思路,需要的只是协调和落实,这让人更加有信心。

  聊城要发的力,自然是有效保护、充分开发基础上对聊城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和满足人们历史文化需求的“充实力”。在这方面,聊城的借力和聚力同时也是发力过程,但充分释放潜力和发挥实力才是最终目标,对此聊城还有很多要做的工作。所谓“厚积薄发”,态度、思想和行动“三位一体”的聊城终会迎来这一天,让我们拭目以待。(文/单非)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