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花甲老人用油画记录聊城变迁

发布:2015-7-25 15:56:09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在向阳小区的一间极狭窄的房间里,堆满了一幅幅油画,油画中的场景唯美而熟悉:有光岳楼、运河、山陕会馆、老槐树、东升桥、铃铛湖……

  画室的主人是64岁的老人陈明杰。1970年,陈明杰来到了聊城,在这里安家落户。之后,他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聊城人,同时也亲眼见证了聊城几十年的变迁。从聊城交运集团退休后,时隔二十年老人重拾画笔,一辆自行车、一个简易画板、一只画箱……穿梭在聊城的大街小巷,用画笔记录聊城。陈明杰最大的心愿是办个人画展,展示江北水城的独特魅力。

  陈明杰的籍贯不是聊城,他1951年出生于菏泽单县。

  陈明杰告诉记者,从儿时起,他便和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去看剧团演出,他身边坐着一位画家,舞台上生、旦、净、末、丑角色不断变换,身旁的这位画家用速写的方式很快就把人物画了出来。

  “当时我都惊呆了,台上出来一个他就画一个,速度很快,画得栩栩如生。”陈明杰说,正是从那时起,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开始了对绘画半生的执着追求。

  回到家之后,陈明杰开始练习画画。他在作业本的反面不停地画,脸盆上有牡丹、金鱼的花样,他就照着画。陈明杰的这个才能很快被老师发现。于是,学校的黑板报变成他画画的小天地。陈明杰在学校里画黑板报画插画,享受着绘画带来的乐趣,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今后的兴趣方向。

  还未到初中毕业的时候,陈明杰凭借积累的功底被山东省戏曲学校录取,学习舞台美术,从此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然而,就在这时,“文革”已经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始,戏曲学校陷入其中,好在陈明杰入画太深,忙中偷闲把本该学习水粉的内容换成了油画,并深受时任戏校老师的山东籍大家李广元、孟宪云影响。

  陈明杰告诉记者,多亏了李广元、孟宪云两位老师,自己的学习才没有荒废。采访中,陈明杰拿出一小幅油画,油画后面标注着1969年戏校一角。“山腰上的这一笔是孟宪云老师给我添上去的,这一笔让我懂得了光影之间的关系,我现在一直珍藏着。”1969年,陈明杰跟孟宪云外出画画,老师画他也跟着画,老师不时地做出点评,也就是从那时起,陈明杰加深了对油画颜色的认识,也打牢了自己的油画绘画基础。

  投身一线为宣传 聊城大街小巷曾布满他的宣传画

  1970年,陈明杰来到聊城地区京剧团工作,这时“文革”仍未结束,革命样板戏布景安排、巨幅墙画成了陈明杰才能的主要发挥阵地。“当时经常演沙家浜,布景都是要靠人工绘制的,我就负责画一个个的场景。我画好后,他们按照我画的进行布景。”陈明杰说,在剧团工作期间,他的特长得到了发挥。

  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陈明杰又有了新的选择。陈明杰介绍,当时的时代大背景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人阶级最伟大。年轻气盛的陈明杰一心想成为一名工人。就这样,陈明杰进入了活塞环厂工作,在厂里负责宣传工作,厂里的宣传画等被陈明杰一手包了。陈明杰的绘画才能很快被机械局领导发现,陈明杰又在机械局负责了三年的宣传工作。1973年,陈明杰被调到汽运公司,主要负责车站候车室窗口宣传。车站,是聊城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这里,陈明杰的绘画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在当时没有广告公司,没有广告牌子的情况下,墙壁上的画全靠手工。在汽车站工作期间,写标语、画宣传画就成了陈明杰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当时汽车站墙壁上的大壁画都是我画的。”陈明杰说,不单车站,当时在聊城几个重要商业区、街头的宣传画都是他和同事一起完成的。至今,陈明杰手头依旧保留着当时的几张照片,照片上陈明杰正在街头绘制宣传画,有的是大幅毛主席像,有的是工农兵阶级宣传画……这些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些也都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印记,留在历史的长河中。

  随着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陈明杰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改变,绘画逐渐淡出了他的工作内容。1988年,陈明杰转入车站行政工作,逐渐忙碌起来,自此丢下画笔,直到退休。

  提笔作画重拾梦 年过花甲,用画笔记录聊城

  在东昌西路向阳小区的一间极狭窄的房间里,堆满了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油画,从东昌湖到铁塔,从徒骇河到山陕会馆,只要是能叫出名字的聊城风景,都能在这里找到对应的画作。普通的街景内容透射着不寻常的画功,这里就是陈明杰的专属画室。

  今年64岁的他,每天上午都会来到这里,翻阅整理一下近几年的作品,擦拭清理下过去几年的老作品。2011年退休之后的陈明杰,为坚持心中那份对艺术的执着,再一次提笔作画。一辆改装后的自行车,一副简易的画架子,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陪伴他走过聊城的大街小巷,见证了他辛勤的写生之路。

  陈明杰拿出一幅古城区的油画向记者介绍,为了选好角度,他窝在树枝草丛里,忍受着蚊虫叮咬完成了这幅画。还有一幅雪景图,为了画下下雪时的美景,陈明杰挨冻在外面作画。“有时天气实在太冷了,出不去了,手实在痒痒了,就站在窗口边上画聊城街头景象。”陈明杰说。

  退休之后的陈明杰,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就创作了150多幅作品,聊城的街头景象都被他用画笔记录下来。如今,每周陈明杰都要出去写生一至三次,铃铛湖的荷花睡莲是陈明杰的最爱,每年他都要去附近写生,通过细致的观察,颜色调配的斟酌,每次都会有新发现。同一个地点,同一个角度,看似相同的两幅作品,却包含着几十年间城市变化的种种痕迹,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沧桑感。现在的陈明杰,闲暇之余还会拿出自己以往的画作,与至亲好友一同观赏交流,共同见证岁月的沧桑,品味城市的变迁。

  第二故乡激发晚年愿 举办个人画展,展示聊城独特魅力

  一个外乡人来聊城工作成家生子,今已花甲,聊城就是故乡了。

  退休之后,陈明杰与老伴喜欢到处走走,看看聊城这些年的变化。陈明杰说,走到运河边,他回忆起刚来聊城时在河边写生的情景,曾经的荒凉破败已经烟消云散。杨柳岸、碧波水映入眼帘。老人心潮翻滚,一股股冲动涌上心头,心中那支沉寂了多年的画笔闹得他心荒。他明白,他的绘画本能被美景激活了,也就是这股冲动,让陈明杰撂笔近20年又重新拿起画笔。“毕竟放下那么久了,刚提起笔时感觉一切都很生疏,不知道颜色该如何调配,如何下笔。”陈明杰说,然而,通过练习,他很快找到了感觉,当年跟老师学习的知识一下子都回忆起来了。为了在绘画方面与时俱进,陈明杰不断学习一些现代绘画理论。

  陈明杰老人勤奋练习,除了兴趣爱好之外,有个更重要的愿望。他曾对多年好友郑长岭讲:“聊城是我的第二故乡,她变化太大了。聊城的水、花、河、桥我想画下来,有的地方快要没有了得马上记录,很多地方太美了应去表现。”

  2013年,陈明杰老人骑自行车行走完聊城段大运河,他拍摄了很多图片积累资料。陈明杰老人兴奋地讲,实作练手基本结束,已经找到感觉,他要马上开工进入精心创作阶段,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创作出基于写实的荷花、桥、运河系列油画作品。届时,他将举办个人画展,让人们通过油画这一高贵的画种视角发现、传播水城之美。

  (记者 张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