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古聊城人还曾靠城里的“土”谋生

发布:2015-6-10 15:48:44  来源:大河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近日,中华水上古城北口往西200米路北,因为工程施工,挖出了好大一堆土。曾经的古城区老居民、古城保护与改造工程造价预算编制顾问傅尚范回忆,历史上,聊城古城居民没有土地耕种,但是靠土生活的人也不少。只是这种“土”区别于农民依靠的耕地之“土”。城里人靠的土大致有三种:碱土、灰土、坑土。

  “碱土”熬硝淋盐

  还专门成立硝厂

  傅尚范说,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聊城城里不靠着四条大街居住的人们,没有门面房可以做买卖,除了做些苦力活谋生外,尚有一部分人从事扫碱土熬硝淋盐,以换取生活费用。

  碱土,也称为咸土。这种土混杂着白色结晶物质。从事这种营生的,都是长年劳动,从初春扫到入冬。只有遇到雨天无法扫土才被迫停一停。扫碱土的人每天起床特别早,一般从拂晓前的三四点钟开始摸黑扫土。扫的碱土存在家的院子里,到秋后,他们把土装在能往下淋水的筐子里,每天不停地操作,淋出的颜色发黄的水都装入缸里。

  存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在院子里支起大锅(当时叫做“点旋风灶”)煮水。经过几个程序,分别熬制出三种物质:一是卤水,可以点豆腐用;二是小盐,卖给人腌咸菜用;三是硝,可以“熟”皮货(比如羊皮大衣,就是用这种硝熟制好才能做衣服),还能做火药,用作鞭炮炸药(比例为一硝二磺三木炭)。

  傅尚范说,那个时候,有的街道还专门成立了硝厂,把各家各户扫的碱土收集起来,集中生产,让对此技术精通的人“把点”(指把握技术要点),提高了生产能力。后来,大街小巷逐步实现了道路硬化,碱土无从收集了,这种职业也就自然消失了。

  “灰土”当肥料

  免费建房只图要土

  傅尚范说,城里人依靠的还有一种土,就是灰土,是人们清扫屋子、院子、道路汇集到一起的脏土。里面成分很杂,除了土之外,还含有落叶、废纸、菜叶、草木灰、禽畜粪便等。这种土很适合给耕地做肥料,所以也叫肥土。那时候化肥还不普及,农民就到城里购买这种土给田地增加养料。因此,那个时候,每天城里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农民进城吆喝购买肥土的声音。

  傅尚范回忆,当时积攒一立方灰土可以卖到三元钱,相当于那时一个人做两天工作的工资。为了多卖钱,也有人搞投机。他们从土坑中挖出一些土来掺进灰土中,这些人还得意地编了句顺口溜:“黑土白土一对搭,有人送钱给我花”。但是说来也怪,就是这样的土,散在地里也有养分,禾苗长得也很旺,所以虽然明知有人这样做,这样的土还是很有市场。

  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缺少肥料,有的生产大队甚至组织生产人员免费给城里人盖房,目的只是为了要落房土。傅尚范告诉记者,他家有五间房子就是这样找村里人给拆掉,让他们拉走落房土去当肥料,他们再从农村运来土坯他家盖新房。“我们省了建房钱,他们得了肥土,真是两头都如意。”

  “坑土”脱坯

  发绿的土坯能挡风雨

  傅尚范从小在古城长大,他记得,曾经古城四角都有水坑,只有在雨季的时候,这些坑里才会存水,冬春季节一般是没有存水的。靠近坑沿的人家就会从坑中取土脱坯。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比较差,物质匮乏,没有人家能盖得起砖房,土坯是当时建房的主要材料。

  傅尚范说,土坯也有好坏之分,听说用好的土坯建的房子甚至可以用上百年之久。有一种颜色发绿的土坯,基本上是最好的那一种,用它建房就算两年不抹皮子也没事,夏季遭遇暴风雨都无碍。

  脱这种好坯的土不是到处都有,城里那些坑里没有,只有西关吕祖庙对面戏台西边的坑土,才能脱这种好坯。

  而那些长年脱坯的人,并非都是自己建房用,而是靠卖坯挣钱养家糊口。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