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在历史文化的追溯修复中培植现代文明

发布:2014-9-18 9:28:21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学者龙应台曾说: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当公民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文化、历史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当我们今天痛感于价值溃散、底线失守,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的时候,重建人们的人生信仰与重树自我价值就是治疗社会弊病的关键。因为扭转社会素质的下滑与一些人格的扭曲,最重要的在于文明、价值与秩序。健全的法度必需之外,必须要借助于文化的力量,诚如龙应台所说,文化、历史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而且“以文化人,方能致远”这句古语,对于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素质,早被证明是亘久有效的方法论。

  毕竟,文化的力量在于意识形态的无形支配力。优秀的文化会引导一个民族永恒地上升,“文化的力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当下的聊城正在做一篇关于水的大文章,但这又不单只是水的文章,而是一篇关于历史文化追溯、修复、提升与自然环境生态共美的文章。因为水是聊城的一方历史人文图章,上面篆刻的既有曾经的商贾云集、人文繁盛的400年兴盛,更有历史文化脉息厚重的精彩图谱。

  考量聊城的文化兴盛,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中华民族的文明历来与水源有关。有水之处,文明兴起。宋熙宁年间,东昌湖开挖,湖水常年不竭,与穿城而过的京航大运河一脉相接,从此一水活聊城,一水兴东昌。这水带来的曾是明清时期聊城作为运河沿岸九大商埠之一,“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是人烟阜盛、商贸发达、安居乐业的浓彩的生活画卷;更有黄河文明与运河文明的互相辉映,礼乐兴邦的齐鲁文化与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的碰撞融合,以及多种文化相融相汇的文化繁盛。

  聊城提出打造“水中古城”文化品牌,正确地挖潜、运用、提升运河文化资源,体现一份应有的文化责任与文化远见。今年6月,聊城争取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7820万元,将用于京杭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及临清钞关的环境治理与保护维修。而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聊城市有三段运河列入申遗名单,是大运河整体申遗有力的重要支撑点段。这些都是聊城为这些人文之水再度灌溉与润泽今日之城而做出精心努力的佐证。

  同时,为继续保持“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体”的城市格局,聊城以保护性开发的古城区为载体,以古城的历史格局为依据,以传统街巷肌理为骨架,最大限度地再现东昌古城的原有风貌,让传统历史街巷、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都尽量注意保护和利用,对部分历史名人宅院、庙宇、衙署、书院等有选择地进行恢复和重建,尊重历史,爱护文化,就是尊重文明。

  在运河展馆的展板有一句话这样说:对于真正热爱运河的人而言,运河申遗,不是目的;目的是把这个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文的大运河所承载的古老中华文明继续传承下去。我想,这正是我们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初衷与起点,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再出发的力量,从古老的文化中吸取文明再提升的智慧,聊城已在路上,山东已在路上。(文/刘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