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走近有情有义的孔繁森

发布:2015-7-9 9:26:49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投资7000万元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目前,新馆展厅布展完毕,以全新的面目对外开放。4月初,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被评为全省十佳博物馆,是其中唯一的人物馆。

  改扩建后的纪念馆主题建筑8000平方米,展品更丰富,资料更翔实,展出文物335件,图片、手迹等其他展品400多件,其中数百件展品首次展出。除了展示孔繁森“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献高原”的崇高情怀,还增加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多角度表现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孔繁森。

  “精神教母”

  引领青年孔繁森

  首先增加了孔繁森的“精神教母”——徐诚的内容。当年,徐诚在济南军区总医院任医务部副主任,是从宝塔山上走下来的有着精湛医术的医学专家。1963年孔繁森参军入伍后,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给马从忻、徐诚夫妇当了3年的公务员。展厅里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徐诚的言传身教,对青年孔繁森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新馆首次展出了孔繁森写给徐诚的贺年卡,徐诚写给孔繁森的信件,展现出孔繁森与老革命家结下的深情厚谊。

  新馆展厅加入了孔繁森在阿里关心国防建设的内容。展厅墙上有一个阿里地区的地形沙盘,阿里国境线长达1170公里,70多个路口通往境外,边防压力很大。为解决边防官兵物资给养,孔繁森经常为官兵运送物资。沙盘上标注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孔繁森行程8万公里,走遍了阿里的山山水水。

  二次进藏

  报藏民救命之恩

  孔繁森为什么二次进藏?是因为孔繁森在冈巴工作时,曾经落马遇险,是藏族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他。报答西藏人民的救命之恩,成了他再次进藏的感情基础。因此,新馆里增加了孔繁森落马遇险,藏族人民冒着风雪抢救的雕塑。展厅第一次展出了孔繁森在冈巴工作时穿过的大衣,用过的毛毯。展厅内有一张1989年12月19日孔繁森在上海市人民医院的就诊病历。孔繁森之前下乡乘车与拖拉机相撞,造成脑震荡,视神经受损,眼睛视物重影,落下终身残疾,不得已回上海治病,可以看出孔繁森是带着多种疾病在西藏工作的。

  新馆运用了更多的声光电现代科技手段,7处多媒体视频播放,有孔繁森当年同事的访谈,有孔繁森下基层调研的录像,最感人的是74岁孤寡老人丹增卓玛哽咽的讲述,催人泪下。新馆增加了多处场景,复原了孔繁森在莘县工作的办公室,教育抚养两个藏族孤儿,以及与藏族老人在一起的场景。

  多才多艺

  展现情义孔繁森

  孔繁森是一个孝子,展厅里有他为老母亲梳头,推着老母亲看花灯的照片,特别嵌入了孔繁森的一首思乡诗:“夜静四无邻,犬声扰我心,思乡思亲友,更思老母亲。”新展厅里一辆老式木制地排车十分引人注目。1986年正月十五,时任聊城地委行署办公室副主任的孔繁森,正是用这辆地排车推着老母亲看花灯。后来,工作人员经过多次寻访,终于从地排车的制作者王普太手中征集到了当年那辆地排车。

  “峥嵘岁月三十年,二次出征到边关。踏遍荒山犹未老,历尽艰辛更知甜。冰山愈冷情更热,耿耿忠心照雪山。”这是孔繁森二次进藏后写的一首诗,展厅里陈列了他的十几首诗歌手迹。孔繁森融质朴与才华于一身,是一个情趣高雅的人,兴趣广泛。他爱自然、爱生活、爱艺术,喜欢摄影,喜欢写诗。陈列中有聊城日报1990年3月1日颁发给孔繁森的特约记者证,还有他1986年3月2日被聘为山东省烹饪学会理事的证书等。展厅还有孔繁森与藏族人民一起跳舞的照片,他在聊城技校参加文艺活动时用过的碰铃等。

  孔繁森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干部,修身、做人、干事,孔繁森精神历久弥新。当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展开,孔繁森同志事迹入选了“三严三实”教材,成为领导干部学习的典范,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学习热潮,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孔繁森精神将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颂扬。

(记者 朱玉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