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小恩小惠别上当 保健品讲座存骗局

发布:2015-6-23 10:24:47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6月18日,本报报道了《听讲座卖产品老伎俩 百余名老年人还是上了当》。记者从聊城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这两年来,保健品投诉案例逐年上升,目前平均每月都能接3至5起有关保健品投诉。这些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重视,大肆宣传产品的功效,再发一些小恩小惠当诱饵,诱骗老人购买高价保健品。

  八旬老人听讲座

  购买3万元保健品

  聊城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介绍,最近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是,市民潇女士80岁的父亲在聊城一家剧院听了保健知识讲座,轻信了讲座工作人员的话,购买了3万多元的保健品。潇女士发现产品上连基本的标注都没有,意识到老人家可能上当受骗了。潇女士带着3万多元的保健品赶到剧院时,早已不见销售人员的踪影,潇女士立即拔打市消协的维权电话,但由于潇女士提供的企业名称、产品产地是虚构的,市消协无法受理,建议潇女士立即报警。

  据市消协统计,2014年以来,有多名老年消费者来电投诉,在东昌湖畔、影剧院内或者人民广场等场合,有一部分人专门打着讲座的旗号,销售保健品。自2014年以来, 市消协每月平均接到3至5起消费者关于保健品的投诉案件。

  免费讲座来洗脑

  小恩小惠当诱饵

  市消协结合以往案例,总结推销保健品有以下特点:

  多渠道撒网,对老人“洗脑”。一些保健品商家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产品,铺天盖地长时段滚动播出,潜移默化地为老年消费者“洗脑”。

  高科技概念当幌子。一些商家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长寿的心理,宣传和兜售保健品和保健器械,经常用所谓的“高科技概念”做幌子,大肆夸大保健品功效,甚至说这些保健品可替代药品,诱使老年人以高价购买只具有普通保健作用的保健品。

  “话术”营销一环扣一环。先是播放广告,等消费者拨打客服热线时,接线员便介绍所谓的“专家”、“教授”,“专家”、“教授”再用另一个号码与消费者沟通。消费者以货到付款的方式收到货后,“专家”、“教授”就会再次来电开药,如果消费者在购买之后觉得贵了,“专家”、“教授”就会以“返还前款”为由继续诱惑消费者消费。

  大打“亲情牌”。一些商家利用老人无子女陪伴在身边,渴望子女关爱的心理,在推销药品的第一步就亲热地喊爹喊妈,弥补了空巢老人的内心孤独,有些老人在推销人员的亲情攻势下,就算产品并不可信,也不好拒绝对方的热情,最终购买了产品。

  小恩小惠当诱饵。“赠药”、“免费抽奖试用”、“名医会诊”、“免费体检”、“免费旅游”、“专家讲座”等都是经营者惯用的手段,甚至雇用“托”在一旁现身说法,诱使老人上当受骗。

  市消协发布警示:

  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要理性消费

  在此,聊城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费。在购买保健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看清批号。分清楚是药品还是保健品。

  二、问明功效。保健品标签或说明书上不得有明显或暗示治疗作用以及夸大功能作用的文字,不得宣传疗效作用,必须标明主要原(辅)料,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同时,国家规定一种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一般不多于3条,否则就有可能是问题产品。如果宣称有治疗功效,就更有可能涉嫌违法。

  三、查实数据。老年人购买药品、保健品时往往存在一定冲动性和盲目性,很少有人会对其真伪性进行查实。建议老年消费者在认准标志和批准文号的同时,自己或家人通过网络、电话等向相关部门核实批号真伪。

  四、及时维权。聊城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应理性对待各类促销活动,谨防消费陷阱,对来路不明的“好心人”要多留个心眼,尽量到正规合法的商店购买,注意索取和保存相关消费票据及凭证。同时,有病要去正规医院,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不要被推销公司的“免费活动”所迷惑,多和家人商量,避免上当受骗。如果您或身边的朋友遇到了此类骗局,请及时向聊城市公安部门报警、聊城市食品药监局 12331或者聊城市消费者协会报案。

  (记者 秦臻 通讯员 张连福)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