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高唐人民英勇谱写抗日杀敌曲

发布:2015-4-15 10:08:01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编者按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1937年开始全面抗战到1945年日本签署投降书,我们用3500万军民的死伤换来了中华民族百年抗击外来入侵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战争虽已远去,但历史不容忘记,为还原那段烽火岁月,让那场战争永远警醒后人,本报特开设“历史不容忘记——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栏。我们将重访抗战足迹,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将访问亲历者,谴责日军侵华犯下的昭昭罪行;我们还将拜访昔日参与抗战的可敬老兵,希望后人的探访能带给他们几分慰藉。

  勿忘抗战历史,弘扬英雄精神。让我们一起铭记民族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珍惜和平生活,共建美好未来。

  高唐自古英雄辈出,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不久,日寇的魔爪便伸入高唐县境。高唐人民为反抗日本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涌现出了一大批勇战日寇的抗日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是那样的感动人心、荡气回肠,激励着一代代高唐人的爱国情、报国志。

  高唐好汉刘存福

  抡铡刀战日寇

  1937年9月17日上午,一股日军骑兵小分队从县境西北的卞官桥过马颊河进入高唐,这是鬼子的兽蹄第一次踏进高唐县这块热土,经过军民的一次阻击后撤出高唐境内。当年10月,日军由德州出发,过恩城再犯高唐。听到日军入侵的消息后,梁村镇崔庄村农民刘存福义愤填膺,他将母亲、妻儿委托给胞兄照顾,自己却留在村中。在送别亲人时,他拍着胸脯道:“你们放心,我誓死不当亡国奴!”

  深秋的一天晚上,没同亲人一起逃难的刘存福,卸下家中那口大铡刀,在磨刀石上“嚓嚓”地磨了起来。刀越磨越快,心越跳越狂。随后,刘存福来到大街上张望,只见村西头两个相连的大场院里烧起了点点堆火,每个火堆周围都蹲坐着一圈日本鬼子。坦克、吉普车在西边一字摆开,大枪在每个人圈旁支起一个伞形架子。他们围着火烧着什么,不仅吃喝,而且大声嚎叫。

  “机会来了!”刘存福依仗地形特熟,利用地物遮掩,悄悄地向鬼子们靠近。当离鬼子还有二十步左右时,刘存福顺势抡起铡刀飞快地冲向敌群。随着鬼子们的嗷嗷惊叫,数发子弹穿透了刘存福的胸膛,就在即将倒地的一瞬间,他将高举的铡刀狠命地掷向鬼子。刘存福虽然牺牲了,但他用一口大铡刀把这股装备精良的日军吓跑了。日军当晚便收拾行装,后退10里,在梁村度过了忐忑不安的一夜。

  智勇双全孙长山

  入虎穴挖情报

  孙长山,1910年生于高唐县城东孙家庙村的一个贫农家庭。日寇入侵高唐后,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孙长山见此再也按捺不住抗日雪耻、救国救民的决心,于1938年参加了八路军。1941年,他被分配到中共抗日根据地齐禹县第四区,任四区分队长。孙长山治军有方,1942年四区分队已发展到80多人枪,下分三个排的规模,武器装备为步枪和手榴弹,是中共齐禹县抗日武装的中坚力量。

  1943年1月16日,孙长山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们当天晚上12时,护送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刘贤权同志跨越津浦铁路,去冀鲁边区任政治部主任。为万无一失地完成这个重要的护送任务,孙长山设计了随机应变的多种方案,但所有方案必须了解所穿越据点内的日军守备情况。为精确掌握16日当天据点内的详情,孙长山决定深入虎穴挖情报。

  当晚,孙长山在警卫员丁传才的陪同下,来到据点对过的情况联络点了解情况。侦查过程中,孙长山发现从据店内走出一个日军士兵,经联络点情报员确认,他正是据点内的日军军需长。见到机会难得,孙长山冒着生命危险从据点不远处的断墙之后跃出,将日军军需长控制住。

  在随后的询问中,日军军需长将据点内所有情况都供述出来,孙长山将口供与之前掌握的军情对比分析,认定军需长提供的情况是真实的。了解到据点内晚11点30分是站岗者与12点上岗者一同到伙房吃饭的时间,全据点空岗半小时,孙长山觉得有了把握:“半小时足够了。”靠着这一情报,智勇双全的孙长山抓住时机,带领四区分队当天夜里胜利完成了护送刘贤权司令员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刘贤权同志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我军军队中任要职。后来,其在济南军区任副司令员时,还多次提到孙长山及四区分队护送他过铁路的往事。

  (记者 邹辉 通讯员 郑宽亭 赵永斌)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