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东阿关山石围:石头城堡的百年传奇

发布:2015-3-23 10:33:29  来源:聊城晚报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图为石围北门,门梁石匾上刻有“中和”二字。


图为关山石围一角。

  从青海出发,黄河一路狂奔,几千公里后,来到东阿境内,脾气变得温和低调,但是,在东阿刘集镇,它依然没有忘记制造一个奇迹,干脆拐了一个直角,如母亲的臂弯,将该镇前关山村揽入怀里。

  作为东阿县人口最多的村子,前关山村可谓人杰地灵,临秀水而拥青山——目前,全市唯一的石头建筑古村落就坐落于此。

  3月16日,记者走进这个石头垒起来的古村落。留存的百米长石围,见证兵荒马乱的年代,墙里墙外村民与匪徒的拉锯;30多处石头民居依山而起,拾阶而上,一户的院子往往与另一户的屋顶相齐。

  古朴的青石墙是村民就地取材垒筑而起,石块一层压着一层,缝隙由小石片塞住,不用石灰不用水泥,历经百年风雨吹打,依然结结实实。

  更为传奇的是,这里还有诸多的神话与传说,让百年石头城堡更添神秘色彩。

  建筑传奇

  古村落沿山而建 垒筑石墙不用半点灰泥

  刘集镇前关山村位于东阿县南部,村东、村南两面被黄河环绕。

  历史上,这里不仅有水,还有山,且有南北两座山——玉皇顶、凤凰山,均为泰山余脉。如今,耸立的山峰已经难寻,孤留于世作为见证的仅有聚集一起的30多处石头建筑民居。

  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上仍见高高的玉皇顶、凤凰山。后来,村民为了生计,开山卖石,于是,山变成了平地甚至深深的坑。

  历史上,村民在这里就地取材,建了石头房屋。如今,仅仅留存30多处民居的这个石头城堡,掩没于该村东南一角。

  72岁的董培廷老人曾是前关山村村干部,热情而纯朴,做起了记者的义务向导。从村里的主街向东南方向,要走一公里左右,才能到达古村落。

  车到了古村落脚下,便再也无法前行。

  窄处,胡同只能供两三人并行,两侧便是石墙;陡处,部分路段的坡度超过50度,步行都显吃力;弯曲,正南正北的街道在这里难寻,有的仅是九曲回肠一般的小巷,走进如入迷宫。

  走入村落目之所及,是一座座的石头房子。

  77岁的村民刘树松老人告诉记者,村落中间原来就是一座高山,所有的民居都是沿山而建。村民在山坡开挖一处平地,一举两得:建房的平地有了,所用的石头也有了。建房,可谓是就地取材。因是沿山而建,一户人家的院落地面,常与邻居家的房顶平齐,低头便可“鸟瞰”。

  让人称奇的是,垒石墙,不用石灰也不用水泥,仅仅是一块块的不规则石块,层层摞起而成。石块中间的缝隙,由小石片塞住。大石块、小石片,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垒筑起来的石墙,任由风雨吹打,依然结结实实。

  半米多厚的石墙,只在内层涂抹一层泥巴,以挡风吹入,村民居住其内,冬暖夏凉。

  刘树松老人说,这看似简单的石墙,其实是有技术含量的。不掌握要领的人,垒不多高,石块便散塌了。

  在古村落西面,百米长的石围(即城墙)历经上百年,依然牢固地耸立。记者看到,石围有10多米高,蔚为壮观。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臣介绍,当时,村里四周均建有石围,并由四个大门,构成一个严密的防水防盗工事。

  九旬“活化石”

  泰山上有的庙宇 “小泰山”关山上都有

  今年93岁的刘树鹏是前关山村里的老寿星,村民称他为“活化石”。

  刘树鹏老人之所以被称为关山村的“活化石”,不仅仅因为他是村里最年长的人,更多的是因为他曾经是一名教师,熟知村里的历史文化。

  刘树鹏的祖上是关山村的“大户”,因为家里富裕,刘树鹏才能读得起书,还成了教师。不过,解放后,曾经的刘家“大户”在历次运动中受到冲击,也因此,刘树鹏的弟弟至今单身,而刘树鹏的婚姻也并不顺利。如今,刘树鹏与72岁的弟弟依然生活在低矮的石头房子里,相依为命。

  聊起关山村的历史,刘树鹏依然记忆清晰。他说,关山围有里围和外围,围墙厚约七八米,高约十几米。围墙全是用石块垒成的。现在残存下来的围墙和北门都属于里围。里围中间是一座山,仅民房就有40多间瓦房。在里围中,有东皋和西皋,东皋供奉着文昌帝君,西皋供奉着千眼佛。还建有玉皇庙,这座玉皇庙的奇特之处是庙里供奉的所有神像脸部都是贴金的,每到晚上,庙里就亮堂堂的。有一天,神的半边脸被砍掉,后来,人们想修补上另外半边脸,但是,怎么也找不到与原来相同颜色的金箔,以至于那尊天神一直缺着“半边天”。据说,玉皇大帝的后背暗藏玄机,内藏宝贝,后来,被人盗走了宝贝。

  另外,还有一座碧霞祠。碧霞祠里有一通石碑,遐迩闻名。这通石碑建有碑楼,碑文是行草字体,清秀灵气,生动飘逸,因为碑文书写的好,经常有人来拓。虽然已经过去多年,至今石碑也不知所踪,但刘树鹏依然记得石碑的碑文书写者是“刘子济”。

  与碧霞祠毗邻的是白虎厅,东侧建有钟楼,西侧建有鼓楼。白虎厅东侧即是关帝庙,另外,附近还有土地庙、南天门、道庵、戏楼等建筑。

  更有意思的是,石围的东门和西门很有特点,出东门、西门,道路呈扇形向山下延伸,像凤凰的翅膀。而戏楼像是凤凰头。也就是说,整个里围就像一只凤凰在展翅飞翔。

  刘树鹏老人回忆说,文昌帝君庙里一般都塑有麒麟,但是,关山的文昌帝君庙很奇怪,庙里塑有一头驴像,至今也成为一个待解之谜。

  按照关山村老人们的说法,泰山上的所有庙宇,在关山都有,几乎就是一模一样。因此,这些老人们自称关山就是“小泰山”。可惜的是,在解放初期,关山的古建筑渐次被毁,目前,只保留着近百米的碎石垒成的围墙和北门。

  神话传说

  关山是一座有灵气的山

  石头城墙垒筑而成的石围与城门,曾经将这个古村落安全地防护起来。

  前关山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子敏说,现在,古村落仅仅是该村的很小一部分。而在明代,全村居民大都散居在石围以内。到了晚清、民国时期,随着人口增长,石围内难以容纳,村子才不断扩大,逐步建到石围之外。

  后来,石头城墙大都被拆除,留存到现在的只有百余米;4个城门中,西门已经被淤泥掩埋地下,东门、南门已经毁损,现在只有北门仍然耸立。

  仅仅这一个北门,便大有来头,门梁上方的石匾上刻着两个大字:中和,一侧刻有小字:大清同治二年六月之吉。据介绍,此次立石匾,是因为城门被淤泥掩埋后,后人重新将其托起重修。可见,这座城门最初建成的时间还要早。

  几年前,每到夏天,北门上方的石梁上,便经常趴着一条大蛇,村民对其敬畏有加。

  也是几年前,村民为保护那块石匾,在石梁上浇筑了水泥。此后,村民便没有看到过那条大蛇的出没。

  大蛇的存在,让北门增添了神秘色彩。现在,夏天无论多么炎热,村民经过几米长的北门洞子时,全身都凉飕飕的。

  在北门东侧,曾经立着一个石碑,这通碑专门记载了一个传说:钟离修梦中奔丧。

  钟离修是宋代宣和年间莱芜县尉。一日,钟离修听说父亲去世,急忙赶往老家奔丧。当来到关山时,钟离修因为悲痛、劳累,便在关山上睡着了。这一睡便是7天7夜。当他醒来时,父亲的丧事已经办理完毕。回到家的钟离修懊悔不已,但乡亲们却说,大家都是看着钟离修料理了父亲的丧事。

  后来,这个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并被后人刻在碑上立于北门处。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通石碑仍保存原地,但后来被用于后关山村修桥,而埋于地下。后关山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臣说,这通石碑应该还在村北埋着,村里将挖掘出来进行保护。

  现实中的一些离奇事,更加让村民相信关山确有“灵气”。村内的南山玉皇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陆续被村民开采出来卖了石头。于是,这座山逐步变成平地、变成大坑,如今坑深达10多米,尤其是西侧,坡度陡,险峻如山涧。在这个险要之处,七八年前,附近一黄姓人家的一头耕牛掉入坑里。人们看到后,都以为这头牛不死也得重伤,但奇迹发生了:牛一点事而没有,径直在坑的另一侧走了上来。

  申报古村落

  聊城唯一石头城堡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说故事的真伪或许有待考证,但前关山村在历史上是军事要地,则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在村北的山上,不断有村民挖出来护心铜镜。护心铜镜,是明代士兵随身携带的防身之物。前关山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子敏说,这说明当时在这里有过一场恶战。在激烈的战斗中,明朝士兵无暇顾及丢弃的防身之物,这才有了如今发现的埋于泥土中的护心铜镜。

  另外,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玉皇顶山顶还有明代的九节龙大炮。这进一步说明,这里曾是军事要地。

  在前关山村石围内,记者看到,不仅有石头建筑的民居,还有散居其间的青砖民居。聊城资深文史专家、东阿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刘玉新考察后分析认为,青砖建筑应是清代的,且属于当时富裕的大户人家。因为,一般村民就地取材,盖了石头房子,而青砖在当时是稀有之物,只有非常讲究的人家才将之用于建房。

  刘玉新说,这种青砖建筑的结构,墙壁外面是青砖,里面是石灰泥,是典型的清代“里熟外生”建筑结构。

  在2009年至2010年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刘玉新在全市范围内参与了走访调查古村落。

  他认为,相比其他古村落,前关山村这处石头建筑古村落是独特的,留存的不仅有民居,还有石围(即石头城墙)、北门,构成了一个保存相对完好的石寨。这里是全市唯一的石头建筑古村落,石头民居建于晚清到民国年间。

  刘玉新认为,北门上方的“中和”石匾,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中和”二字的含义即为向中庸求和平的朴素愿望。

  目前,前关山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臣、副书记李子敏已经根据历史上的真实景象,绘制了南山玉皇顶山顶的玉皇庙示意图。下一步,村里将在石围内的原址复建玉皇庙。另外,张立臣、李子敏也已经做好准备,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山东最美古村落”。他们希望,祖先留下来的这座石头城堡,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如果条件允许,他们希望借此发展乡村旅游,为村民增加收入。

  更让人惊叹的是,与古村落一同走到今天的,还有前关山村的10多户董姓原居民。相比其他村民的祖先大都在明朝由山西迁移而来,他们的祖先在这里生存的年代更为久远,参与建造了石头城堡,见证了城堡内村民的安宁,也见证了血腥的战乱。

  (记者 于新贵 林志彬)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