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开国将军朱光:从放猪娃到将军的传奇人生

发布:2014-11-13 10:58:08  来源:聊城晚报  浏览次  编辑:佚名

11月10日,“红二代”齐聚聊城,纪念开国少将朱光诞辰100周年。

  不过,至今公众媒体鲜见朱光的生平事迹介绍。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家世背景如何?原名赵金城为何改名朱光?他又是如何成长为新中国的一名将军?众多谜团待解。

  最近,本报记者采访到朱光的多名家人,并拿到朱光未曾公开发表过的手迹版自传,尝试还原这位聊城汉子从放猪娃到将军的人生传奇经历。

  逃难东北

  生活艰难中读书五年多

  初次投军抗日一波三折

  1914年4月(阴历三月初九),堂邑县宋家村(现东昌府区郑家镇宋家村)一个贫农家庭,一个男孩呱呱坠地,取名赵金城。

  随着家里的人口越来越多,又遇上灾荒年,赵家的生活难以为继。

  1921年,赵金城的父亲将全部房产土地变卖筹做一部分路费,全家逃荒至东北。当年春天,他们一家来到吉林省宁安县三区,不久就在当地数次迁居,人地生疏,生活很困难。

  当时赵金城的父亲到处给人家打短工,如种地、锄草、收割等,母亲帮人做针线活,赵金城就到附近几个村子讨米吃,后来还给人放过两个月的猪。

  赵金城10岁那年,母亲因病缺钱请医去世,不久弟弟夭折,父亲带着他和妹妹生活。背井离乡、家破人亡、无吃无穿,这是赵金城一家最困难的时期。

  随后,他们租了一些耕地,父亲一部分时间在外打短工,一部分时间在家种地,赵金城在家看着妹妹,采野菜喂猪。接下来是两年的好收成,除去吃穿之外,稍有存余。

  东北天冷,冬季无事做,与赵金城一起住的人中有识字的,就教他学念三字经、百家姓等。

  1926年下半年,距离赵金城家10里的上马兰河村成立小学,父亲决定送他去读书,目的是认识几个字。

  后来赵金城虽一度因为家庭困难面临退学,但因学习成绩好,加上得到很多人的帮助,读书生活一直持续下去。

  5年后,赵金城高小毕业,恰遇“九一八”事变,日本强占了东北,不过当时日本势力还没有到达宁安及其以东地区,也没有抗日军队,当时仅有马占山、苏炳文在黑龙江省进行抗日。

  他想去参军抗日,但没有路费。毕业之后不能像以往那样总是到朋友家去吃饭,回家则衣食都成问题。

  赵金城就让一位老师写了两封介绍信,到百里外的第九区保安队和公安局补兵。

  不过,那里不缺额,可管吃住,不发军饷。一个月后,公安局被改编成抗日队伍,他很高兴。

  一个月后,自卫军主力部队被日军击败,全部向东撤走,走了两天,当官的带着家眷走不动,调头带着队伍去投日。赵金城却想投向抗日更坚决的救国军,但不知道救国军在哪里,就先回了家。

  抗日岁月

  参加东北抗日游击战

  赴苏联学习改名朱光

  回到家后,同学介绍赵金城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当时当地还没有这个组织,他的任务就是发展团员,扩大组织。

  不久,他就将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发展称团员,并成立了团支部。

  当时赵金城认为,组织青年团、反日会的工作比当兵直接打日本作用大,就参加了救国军,被分配到机枪连,因为认识字当上了上士(文书)。

  救国军失败后,他再次回到宁安县,和一个叫王汝起的人一块组织队伍继续抗日。至1934年春,队伍发展成几百人,被改编为团,王汝起任团长,赵金城任副团长。

  有一次,赵金城带队筹粮回来,发现队伍已转移,等待队伍的时候因人告密被亲日武装逮捕。

  所幸的是,亲日武装的头目是友人的家人,又有很多人出面保释,他很快被释放。

  事后赵金城在回忆录中写道,3年多的游击战争磨炼了他,但因为对抗日胜利的前途是模糊的,他不懂得社会上的阶级以及革命道理。

  不过,1935年5月在苏联的3年学习将他变成一个新人,赵金城懂得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到了一些社会科学、世界革命运动的经验,这是他思想改造的重要时期。

  就是在苏联时候,出于保密需要,赵金城改名朱光,回国后这个名字被叫惯了,就再没改过来。

  1938年秋天,朱光途经中亚细亚到新疆呆了一年,学会了炮兵技术,随后抵达延安。

  1940年初,朱光被总政分配到前方总部炮兵团工作,由延安出发历经数月抵达太行山区,并参加了百团大战、十月反扫荡等战役。

  一年后,朱光奉命调回延安,执行朱德总司令的南泥湾政策,经历了延安整风,并筹备延安炮兵学校。

  “八一五”日本投降,炮兵学校9月底出发东北,被编为一个团,朱光任营长,11月抵达抚顺。

  12月份,朱光带领一个团的干部去东满军区建立炮兵团,到处收集火炮、弹药、战车等,这些武器在以后的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期间他因患有急性肠炎大病一场。

  1946年9月,朱光任军区炮兵主任兼炮兵团团长,连续参加战斗,直到东北解放,随后奉命参加天津战役,升任第二师副师长。

  抗美援朝

  训练部队夜行六百里

  上甘岭战役有上佳表现

  “东北华北解放后,步兵部队中火炮增多,需要设部门管理,于是我就被调到特种兵司令部任部队炮兵主任,随即南下,因工作不多就临时抽出做青年干部学校的工作。”朱光在自传中写道。

  1949年8月间,青年干校结束,他随后再回炮二师任第二副师长驻防许昌,“我想一个师十来个师级干部实在事情不多,曾要求去兵工厂工作,但未得到答复,即赴任”。

  抗美援朝开始后,师领导机关率两个团先行出发,朱光留在许昌处理善后工作,随后全部赶赴东北,原师长调走,他升任师长,改装部队,准备出国作战。

  1951年3月中旬,师直和两个团同时出国。由于他们是摩托化部队,目标很大,敌人的飞机也很疯狂,但由于部队有准备,研究了经验及对策,最初的战斗均未遭到空袭,经历5次战役之后,朱光被任命为师委书记。

  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炮兵2师配属第42军和第47军。美军进攻第47军防守的天德山和夜月山阵地,当敌人进行火力准备时,朱光即组织炮火对敌步兵接近路线、进攻出发地区实施袭击,打乱敌人的战斗队形,阻滞敌人前进。

  在朝鲜,朱光十分重视以营为射击单位的战斗经验,训练部队一夜行军300公里。炮2师在朝鲜的机动速度,达到苏军二战时的水平。

  上甘岭战役时,朱光指挥炮2师一个榴弹炮营连夜进入阵地,有力支援了上甘岭守军。战役进入白热化时,朱光任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参谋长。他制定了炮火配属方案和步、炮协同计划,对五圣山和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重点计划了火力。指挥114门山炮、野炮、榴炮,24门火箭炮,47门高射炮参战,有效地支援了上甘岭志愿军。

  金城战役时,朱光指挥志愿军炮兵在25公里的正面,以不到半个小时的急袭射击,为步兵打开了通道,步兵用一个多小时就全线突破了敌人的前沿阵地。

  粉碎敌人“秋季攻势”之后,战事稳定,前线没有大仗可打,工作随即转入技术建设。当年朱光进行了两三个月的练兵,还去西海岸勘察过地形,12月即调往志愿军炮兵主任办公室工作,任副参谋长。

  抗美援朝期间,朱光获得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故乡情深

  时隔六十年两度回家

  为村里捐赠汽车和机井

  回国后,朱光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1955年结业后,朱光任旅大警备区炮兵司令员、解放军炮兵副参谋长、参谋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五机部副部长兼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常委。

  “文革”期间,朱光遭到迫害。

  1978年复出后,朱光任基建工程兵副主任(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副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期间,曾兼任霍林河煤矿总指挥、党委第一书记。

  东昌府区郑家镇宋家村党支部书记赵怀明是朱光的族孙。赵怀明说,他的大伯赵学臣曾在东北参加共产党做地下工作,恰好遇到朱光,一谈两人还是本家族叔侄关系,解放后朱光与赵学臣交往很多,这也让他对家乡更加思念。

  1981年朱光携夫人章淼洪回到阔别60年的家乡,见到儿时的玩伴非常激动,并留下合影照片。

  朱光回北京后不久,就捐献给村里两辆解放牌汽车,让村里搞运输;同时还拨款给村里打了机井,这在当时都是了不起的事儿,在当地引起轰动。

  “老人家作风很正派,对公家的事儿很慷慨,可是谁要是想通过他徇私情,那是绝对行不通的。”赵怀明说。

  当时,郑家有一个人在严打期间因为偷盗被逮捕,而他的爷爷曾在朱光手下当过兵,家人就想通过朱光打个招呼,被严词拒绝。

  1988年7月,朱光离职休养,享受正兵团职待遇。

  朱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正师级,评为少将方案公布后,正师级均调整为准军级,故从此以后首批授衔的少将不再有师级干部),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1年1月30日,朱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