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国考”依然火热 基层公务员欲借此“上台阶”

发布:2014-10-31 8:25:58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随着八项规定的落实、改进作风的深入,“为官不易”将成为常态。又到一年“国考”季,由于就业难和许多人对稳定工作的向往,聊城“国考”依然一派火热的局面。记者调查了解到,除了大学毕业生把国考视为珍贵的就业机会,许多基层公务员也打算通过国考进入更高的发展平台。

  挤出报考数据虚高的“水分”

  10月24日下午,2015年“国考”报名结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4日,审核通过的总人数约为129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7万人;竞争比约为 58:1,为近年来最低的一次。随着资格审核的持续,最终报名总数还会增加。整体来看,2015年国考报名人数比2014年有所下降,2015年国考算得上是近年来“最容易”的一次。

  和往年一样,毕业于聊城大学理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张亮,早在几天前,就开始忙活着网上报名了。

  张亮是2012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几经周折,最终落脚在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从事车间安全检查工作。工作后的张亮,始终不减对公务员的热情,逢考必参加。安监、质监、公安类职位的招考,他大都经历过:有时是初试过了,面试没通过;有时是初试仅差0.5分,无缘见面试考官,等等,各种各样的情况,让张亮一度纠结,无奈之下,他只能干等着,没想到一等便是两年。

  张亮坦言,他一直都很喜欢警察这一职业,刚开始便把目标锁定在了铁路公安局这一职位。但由于工作地点大都分布在偏远的山区,最终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中,他放弃了这一想法。寻寻觅觅后,张亮很幸运地又找到了另一个与自己专业相契合的职位——国家档案馆保安,也许是工作地点在北京的原因,区区一个小保安,竞争却异常火爆,这让张亮感到很不可思议。

  无奈之下,张亮想试试一直以来都很热门的海关类职位,可是最后却卡在了“有无基层工作经验”这一栏。张亮最终无缘2015年国考。

  而接下来,张亮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明年的省考上,他企盼来年的省考能多一些对口的职位。

  鉴于这一情况,某教育培训机构的辅导老师分析指出,今年有关部门更加注重报名的诚信机制建设,更加严格报名纪律。招录机关对招考职位的描述更具体, 资格条件设置更详细。多数部门都明确要求报名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一些不诚信的报考行为将被列入诚信档案库,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技术手段,比如规范报名注册事项等,不符合条件报名试试的情况大幅减少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报考数据虚高的“水分”。

  基层公务员的艰难晋升路

  2007年毕业于济南某大学的扈晓丹,也报名参加了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与张亮相比,可供扈晓丹选择的职位多了很多。扈晓丹告诉记者,她曾当过两年村官,后来考上公务员,被分配到聊城市某乡工作。

  扈晓丹坦言:“乡里的老同志多,他们大都不懂电脑,不管啥文件材料的书写工作一并落到我一个人身上,平时工作又多又繁杂,一直都有调走的想法,但说说容易,哪有什么门路?”扈晓丹告诉记者,她担心自己就这样待在乡里干一辈子,最后顶多混到主任科员。因此,现在一有空,她就抓紧复习,准备遴选的考试。在她看来,考上了便能离开这里。

  由于晋升空间有限,很多基层公务员都和扈晓丹有着同样的想法,有的入职没几年便产生了“倦怠感”,觉得没什么指望,工作热情也一点一点地被消磨掉。 “一杯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即便日子再清闲舒服,可日子长了,这样的生活也会遭厌倦。大多数公务员都希望成长晋升。可如果身为基层公务员,其成长的空间将是非常有限的。

  “在乡镇,顶多能混到科级干部,在县里,能干到副县的少之又少,提升空间可想而知。除此之外,现行制度下,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与行政级别挂钩,我们干了这么多年了,工资才仅有2000多元。”一位基层公务员无奈地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些基层公务员并不一定想“当官”,他们只是想增加一些收入。然而,基层的现实却让他们无比尴尬。于是,越来越多的基层公务员便逢考必试,他们希望通过考试,进入更高的平台。

  报考心态很实际

  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99万创新高,当时即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今年这一数字刷新至727万,就业压力继续增加。招考2万多人的国考,主要招录对象又主要是应届生,报考国家公务员因此成为广大应届生弥足珍贵的就业机会。

  某教育培训机构在聊大举办的报考指导会上,会场里座无虚席,连会场后面都挤满了准备报考的考生。由于迟到了几分钟,王帅被挡在了门外。他告诉记者,今年是他第二次报考国家公务员,此类指导会对于正在备战国考的考生十分有帮助,他和朋友正在商量报名参加培训班的事。

  对于去年的失利,王帅直言竞争太激烈,尤其是他报考的税务岗位,众人疯抢,而基层的冷门岗位却竞争者寥寥。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本科生张悦的看法很实际,她告诉记者:“公务员是大家公认的铁饭碗,不仅可以吃皇粮,人际关系广,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后找对象、孩子上学都方便。”

  “家人都希望我能当上公务员,毕竟工作稳定,待遇好。至于是否适合干这行,我自己也没仔细想过。”正在聊城大学图书馆复习功课的文学院2011级本科生小刘告诉记者。

  与往年一样,今年仍不乏跟风参加国考的情况。聊城大学体育学院的两名女生告诉记者:“班里的同学都在考公务员,就一起来试试。”其中一位女生表示,公务员工作更稳定,可能更适合女生做。

  无论是在诸多考生的报考选择中,还是公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公考从未“冷”过,而国考又是公考的热中之热,其热度可想而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一些基层机关出现了“招人难”的现象。那么,今年扩大基层招募比例,这个现象是否能破局?

  扈晓丹认为,要解决基层招人难的问题,更需改变的是当前留人难的现状。在她看来,基层唯有改善工作环境和基础待遇,才能吸引人才。比如在乡镇,35岁以上的就不提拔了,那么人就窝在那里了。因此,当务之急是改进基层公务员的提拔和晋升渠道。

  (本报记者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孙善旭)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