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两个抗日根据地在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合并

发布:2014-9-5 11:10:54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1.jpg

  9月3日,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很安静,修葺一新的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位于村子中央,展厅内图文以及实物资料讲述着中共领导一段惊心动魄的抗战史。

  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后,在广袤的黄河冲积平原上,鲁西和冀鲁豫边两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艰苦时期,中共中央为了坚持平原抗战,决定将这两块相邻的抗日根据地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边区。

  自此,在北方局的领导下,在边区党委特别是以黄敬为书记的主要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在斗争策略上实行拆散日伪顽会匪的联合,在对敌斗争上实行敌进我进开展全面游击战争,在根据地建设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民生运动,从而坚持、巩固并极大发展了根据地。

  至1945年,冀鲁豫边区拥有2000万人口,成为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两个抗日根据地在红庙村合并

  1941年初,鲁西军区司令员兼一一五师教三旅旅长杨勇,指挥部队在潘溪渡围点打援,全歼日军一个中队,缴获日军“九二式”步兵炮一门,此后日伪军对鲁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

  “1941年1月18日,为掩护鲁西党政军机关安全转移,军区特三营率九、十两个连在莘县苏村阻击敌人,我方123名指战员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掩护了我党军政机关的安全转移,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莘县大张家镇党委书记顾磊说。

  4月12日至20日,日伪军万余人对冀鲁豫根据地的沙区一带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在日军铁蹄下,沙区4000余人被残杀,142个村庄,5万多房屋被烧毁,甚至猪牛羊等家禽都被抢掠一空。

  为了统一对敌斗争力量,战胜困难,中共中央决定将鲁西、冀鲁豫两根据地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边区。1941年7月1日,两区在红庙村正式合并。新的边区成立后,加强了对敌斗争,使局势一度有所缓解。

  “在敌人加紧进攻下,边区局势又很快恶化起来。顽军主力孙良诚部乘机进犯我根据地。我军予以坚决、有理、有力、有节的反击。泰西军民也在严酷的环境中进行着顽强的斗争,成功击毙日军少将大尉各一名。”顾磊说。

  1942年9月下旬,日军调集重兵,对濮(县)范(县)观(城)中心区进行铁壁合围式大“扫荡”,妄图彻底摧毁这块平原抗日根据地。教三旅政治委员曾思玉率部奋力突围。

  1942年12月,万余日伪军对湖西根据地进行拉网式“扫荡”,湖西根据地大部沦为游击区和敌占区。

  刘少奇红庙行是边区工作转折点

  当冀鲁豫边区进入最艰苦、最困难的关头,1942年9月刘少奇同志从山东返延安途中,来到了冀鲁豫根据地中心区红庙村,对根据地作出重要指示——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并强调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刘少奇红庙一行是冀鲁豫边区工作转折点。

  刘少奇走后,黄敬于1942年10月调任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并于11月、12月在红庙村召开了边区高干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以及刘少奇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调查作了题为《边区形势与任务》的报告,高干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边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

  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精兵简政指示,边区党委通过精兵简政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加强了基层力量,充实了连队,大大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为战胜困难提供了重要保证。

  高干会议之后,根据地进入了恢复和再发展时期。全区在区党委的领导下,实行“敌进我进”战略方针,积极利用“青纱帐”发起一系列战役,粉碎了日伪军的“蚕食”进攻,扭转了军事斗争的被动局面。

  1942年,日军对冀中根据地“五一大扫荡”后,回民支队在司令员马本斋的率领下,于9月中旬到达冀鲁豫中心区——濮范观一带。马本斋率回民支队在冀鲁豫平原上进行无数次大小战役,勇谋兼备,被毛主席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为边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7月,冀鲁豫军区发起朝南、卫南战役并取得胜利,恢复扩大了根据地中心区,标志着冀鲁豫敌后抗战由战略相持阶段开始向战略反攻阶段过渡。

  豆子做选票开展民主选举新运动

  两个月后,敌人对边区进行大规模“扫荡”,行署领导全区群众,彻底改造地形,完成秋收、秋征、藏粮工作,彻底粉碎了日伪军秋季大“扫荡”,这是冀鲁豫抗战史最成功的一次反扫荡。

  1943年11月16日,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副司令杨勇采用马本斋提出的“牛刀子钻心”战术,攻克孙良诚总部八公桥,粉碎了顽军对中心区的“蚕食”计划。

  根据北方局和刘少奇的指示,边区党组织在黄敬的领导下深入发动群众,领导开展民主民生运动,把中心区的濮、范两县作为试点,取得经验,推广全区。

  现在,红庙村平原分局旧址的展厅内还陈列着黄敬在濮、范两县民主民生运动工作总结大会上的发言,以及运西地委副书记万里在运动中发表的文章。当时民间流传有“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的说法。

  展厅内还有一只装豆子的碗,这是黄敬同志鉴于根据地人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识字不多的现状,在边区实施以豆子做选票开展民主选举新运动。

  当时根据地在群众基本发动起来后,及时把民主建政,改造健全抗日民主政权作为根据地基本区的中心工作,为更大范围的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敌祸天灾交加之下,边区依据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开始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军工产业和经济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展厅内还有阳谷县农民自制的土炮图片以及莘县张鲁镇的文升粮店旧址图片,文升粮店主要收购棉花、粮食、油料、布匹,用于冀鲁豫军需民用,为打破经济封锁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邓小平到边区指导民主民生运动

  1943年11月,中共中央为了统一和增强对敌斗争力量,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统一领导冀鲁豫、冀南两区工作,黄敬任分局书记,宋任穷任组织部长,兼任军区司令员。

  冀鲁豫军区部队和人民武装,在广大群众的支援下,从1944年初开始粉碎了日伪军的小规模的扫荡,组织了昆山、清丰、讨伐刘本功等一系列战斗和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1945年春夏,边区根据毛主席发出的“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指示,又连续发起了南乐、东平、阳谷等重要战役,进一步扩大了解放区。

  展厅内陈列着南乐、东平、阳谷战役示意图,以及南乐战役中八路军缴获敌人的武器,还有在王楼村召开的庆祝收复东平大会照片和阳谷战役中战斗英雄的照片。

  1945年春,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邓小平到冀鲁豫区巡视工作,于6月6日召开冀鲁豫分局群众工作会议,邓小平在会上就冀鲁豫边区前段的民主民生运动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说,今后要以发动群众为中心,务求把减租减息贯彻到底。

  11名中央委员与边区有直接联系

  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发表后,8月中旬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南、北、中三路大军,展开反攻作战。经过反攻作战,在东起津浦,西至平汉,北达得石,南跨陇海铁路的纵横千里的广大地区,除了有八座县城被日伪军盘踞外,其他地区均被我军控制。

  正当冀鲁豫边区军民举行全区战略大反攻的时候,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在抗日战争期间,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创建和发展了平原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胜利完成历史使命,与冀南、太行、太岳共同组建晋冀鲁豫中央局,从此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

  值得注意的是,在七大44名中央委员和33名候补委员中,其中11名中央委员、9名候补委员与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有直接的联系,展厅内的照片排序是按中共七大得票多少排序,这11名中央委员是朱德、刘少奇、林彪、徐向前、罗荣桓、陈毅、刘伯承、邓小平、彭德怀、滕代远、薄一波,9位候补委员是:黄克诚、黎玉、陈少敏、粟裕、宋任穷、张继春、陈赓、王从吾、肖劲光。

  (记者 孙克峰 通讯员 吴玉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