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阳谷欲建运河古船闸展示区

发布:2014-7-2 14:43:18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大运河阳谷段河道399.jpg

大运河阳谷段河道

荆门上闸390.jpg

荆门上闸

  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聊城7处运河遗产点段随之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迄今为止聊城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阳谷段运河遗产约19公里,南起金堤闸至阿城下闸北1公里,该段河道内元代建设的水工设施有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

  来自阳谷县文物部门的消息称,阳谷县准备申报一个世界遗产公园,主题就是古船闸展示,从而再现运河船闸的魅力。

  近日,记者重走世界遗产专家组评估验收路线,带您感知大运河阳谷段的非凡魅力。

  ◎修建 大运河阳谷段六道闸节制河水

  中国大运河阳谷段位于阳谷县城东部,由阿城下闸向南至金堤闸段全长17.1千米,挖掘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明朝永乐九年因会通河淤塞严重,运河阳谷段全面疏浚,疏浚后的主体河道深4.33米,宽10.67米。

  大运河连接中国南北五大水系(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为了节制运河水,对河水进行科学蓄泄,有专人测定地势,依其高低,水势缓急而修建涵闸,远近疏密,用水闸控制运河水。

  “或一地二闸,或数十里一闸。”据介绍,大运河阳谷段修建了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七级上下闸六道闸。

  大运河阳谷段原汁原味呈现了古运河的风貌,而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更是堪称运河申遗点中的精品。且船闸管理,也有一套严格的办法。

  记者赶至张秋镇上闸村西的荆门上闸探访,清新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河道水草丰美,植被茂盛,处处透露着古运河的韵美。闸上一道简易的木桥十分雅致,而荆门上闸的镇水石兽更是运河历史的最好见证。

  据介绍,荆门上闸位于张秋镇上闸村西,面积3200平方米,建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二十三动工,六月二十九完工,距今711年,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修。闸体全部用青石条筑砌,石与石之间用燕尾生铁扣相连接,耐冲击,坚固异常。

  荆门下闸位于张秋镇下闸村西,面积2860平方米,距南闸二里半,“元大德三年(1299年)正月初一兴工,十月二十五工毕,用役夫三百一十名,长广同南闸”,距今714年。明永乐九年重修。

  阿城上闸位于阿城镇村西,面积1800平方米,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距今715年。闸体全部用青石砌成,青石条用燕尾铁扣相连接,形状对称,结构合理,石刻工艺精湛。

  阿城下闸位于阿城镇刘楼村西,面积1800平方米,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距今714年,闸体全部用青石砌就,结构合理,石刻工艺精湛。

  船闸管理,有一套严格的办法。闸有闸官,另有闸夫多名。蓄水开闸,泄水放漕。上启下闭,下启上闭,船出而水不大泄。若两闸同启,则运河水会走失严重。据史料载:涵闸钥匙掌握在捕河厅,一启一闭,叫上闸钥匙,领下闸钥匙。因为以漕为重,先放粮船,后放民船。

  据《元史》记载,船过涵闸,必须测量长短,符合条件的才允许过闸,违者处罚。

  ◎疏浚 曾对运河进行了十几次疏浚

  记者沿运河故道而行,河道通畅,水韵悠长,运河沿岸的每一处景观仿佛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大运河河道和涵闸从元朝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时间,为了保证运河畅通和水源节制,不同时期对河道和涵闸都不断地进行了疏浚维修。大运河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虽然漕运停运,但它仍然发挥着以河补源和阳谷县境内的排水功能。所以从上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对运河进行了十几次疏浚。

  比如:1967年将张秋金堤闸到徒骇河段改为排水河道,全长53千米,流域面积348千米。

  1970年对运河汊进行清淤,建成小运河红星节制闸,该闸位于张秋北海子村西,闸共3孔。这四张图是目前红星闸的状况,背面有毛泽东题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1980年,阳谷县水利部门对小运河进行了疏浚。

  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阳谷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阳谷县成立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领导委员会,对申遗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并依照国际、国内法律法规和地方保护规定,制订了《大运河阳谷段金堤闸至阿城下闸保护与展示工程方案》。

  为有效配合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保护大运河阳谷段金堤闸至阿城下闸的运河河道及周边的景观环境,免受自然力及人为破坏带来的消极影响,2013年2月至7月,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持文物及其人文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对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进行了原貌修复,当时,很多石头都是在河滩里捞出来的。并同期对河道及两岸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

  ◎保护 运河保护带涉及阳谷段有三类

  记者沿运河而行,在对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进行考察中,不难感知协调文物保护和地方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使文物保护与地方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重要意义。

  依据相关规定,大运河遗产保护带划分涉及阳谷段运河的保护类别有三大类,分别为水利工程遗产重点保护区,大运河河道重点保护区及大运河遗产生态或景观环境区。

  水利工程遗产重点保护区:以荆门上闸、荆门下闸、阿城上闸、阿城下闸闸槽连线中点或金门门洞中心为基点,纵长100米,横宽100米的正方形区域作为保护范围边界,以各保护范围外扩50-150米作为建设控制地带边界。

  大运河河道重点保护区:以阳谷县小运河(大运河)关桥口至金堤闸河段河道遗产范围外扩4米为重点保护区。

  大运河遗产生态或景观环境区:阳谷县小运河(大运河)关桥口至陶城铺运河(小运河杈)段河岸线外扩至村镇之间主要道路,单侧宽度200-800米,总宽度平均1.2千米的范围划为大运河景观环境区。阳谷县陶城铺运河(小运河杈)至金堤闸河段河道东至张秋运东干渠;西至张秋运西分干渠,总宽度平均2千米的范围划分为大运河生态环境区;其中张秋整体纳入大运河景观环境区。

  据了解,对于运河阳谷段文物遗迹保护管理规划体系,有周密的管理机构和明确的职责分工。对于运河文物,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修缮维护都严格遵照审批程序来进行。制定了一整套防灾应急预案,并建立了完善的检测体系。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河。它是“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把它展现给世界人民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相关链接

  中国大运河会通河阳谷段保护与整治

  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阳谷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6月2012年5月京杭大运河阳谷段以及河道本体文物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被列入重要申遗点段。

  2012年3月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对大运河阳谷段进行了全程徒步调查和测绘,制作了《大运河阳谷段保护与展示工程方案》。

  2012年9月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工程设计人员对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进行了测绘,制作了《大运河阳谷段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修缮方案》。

  2013年2月至7月对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进行了原貌修复,同期对河道及两岸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

  2013年9月,世界遗产专家组及国家、省文物局对大运河阳谷段和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现场进行评估验收。

  (记者 金松 亚杰 克峰)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