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专家:对接“一圈一带” 聊城应勇于接轨错位发展

发布:2013-9-7 12:11:52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聊城是位于山东“一圈一带”的叠加城市,对聊城来讲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聊城该如何做好与政策的对接,聊城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教授淳悦峻和副教授夏正智有自己的观点。

  专家们认为,融入山东“一圈一带”发展规划后,聊城应树立勇于接轨、借力发展的观念,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利用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实现产业互补、共同发展带来的机遇。

  思想认识、工作机制接轨:勇于接轨 敢作敢为

  破除封闭保守的旧思想,树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观念。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淡化行政区划观念,全方位接轨,在写作中壮大,在竞争中崛起。

  破除妄自菲薄的旧思想,树立勇于接轨、敢作敢为的新观念。既要认识聊城经济欠发达的现实,承认差距,又要看到聊城的优势及与其他地区间的互补、依存关系,主动搞好接轨,实现共同发展。

  破除盲目自信的旧思想,树立甘当配角、借力发展的新观念。既要看到聊城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增强接轨的自信心,又要认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增强危机感,提高主动接轨的自觉性。

  在工作机制上接轨,要与区内其他地方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作的协调与衔接,有关职能部门要定期商讨需统一研究解决的共同问题。

  建立区内各地领导干部挂职交流制度。各地区之间可用挂职的办法交流干部,定期轮换,以相互了解情况、交流经验、增进感情,寻求合作。

  引导建立各种区域性行业自律组织。主要是指导行业协作与配套发展,强化行业内部管理,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和区域化协作水平。

  基础设施、市场开发接轨:建立综合交通体系 实现一体化发展

  在基础设施上接轨,要实现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

  交通基础设施在“一圈一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地方的产业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聊城实施的“5521”工程,推进济聊城际铁路、聊泰铁路、德商高速聊城段、济聊一级公路、聊城军民合用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水陆空立体大交通体系。

  信息一体化,可共同开发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涉及面比较广。

  在市场开发上,要与“一圈一带”中其他城市相互开发市场,共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市场自由流动。

  支持西部地区一体化发展。鼓励区域内各地在电力煤炭等能源供应、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依托京沪铁路、新兖石铁路、京沪高速公路、运河水道、机场等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支持西部地区发挥交通区位和产业资源优势,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省内中东部地区联动协作,与京津冀、中原经济区、长三角地区等省外相邻区域加强合作,广泛开展基础设施、产业接续、资本运营等领域的项目对接,引导支持资源、人才、技术、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配置,促进区域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支持聊城、菏泽市强化中原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交流合作的战略通道及经济纽带功能,建设鲁西内陆开发试验区。

  产业发展接轨:承接传统产业转移 互补性产业配套

  按照《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鲁西北平原优质农产品供给区,包括德州、聊城两市,将围绕建设京津济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打造“优质吨粮区”、优质棉花带,加快发展蔬菜、畜禽、水果、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

  依托鲁西黄牛、金丝小枣、菏泽牡丹等原产品种,打造更多的特色农业亮点。发挥莘县瓜菜菌、滕州马铃薯等典型示范作用,带动食用菌、蔬菜等基地化发展。

  加快聊城冠县纺织产业园升级,推进聊城肉鸡肉鸭加工基地建设,建成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农业方面,首先要培养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吸引农业区企业来聊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推进聊城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凤祥、蓝山集团可利用农产品深加工的优势,利用区域内量多质优的农产品,发展壮大自己。

  其次,积极开展与区域内的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农业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再次,搞好农产品销售,充分发挥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的作用,增强对区域内的辐射能力。加强与区内各地蔬菜批发市场和超市的合作,开辟聊城至区内各城市的蔬菜供应“绿色通道”,扩大市场。

  在工业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区域内相关企业重组、联合与合作,打造整体竞争优势;围绕区域内城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大力发展上下游关联产品和配套产业,积极承接其产业链的腊肠延伸;在承接传统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快对高新技术的引进。

  “充分发挥聊城能源充足,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的优势,承接济南的产业转移或产业扩展。”淳悦峻说。

  服务业,在商贸物流方面发挥聊城交通区位优势,推进大型批发市场、物流园区与区域内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利用省界邻边的区位优势,完善鲁南、鲁西和鲁北物流区域网络。其中,发挥临沂、菏泽国家级物流园区节点城市和枣庄、济宁、德州、聊城省级物流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重要物流通道、大型物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建设鲁中物流中心,推进聊城、德州内陆无水港建设,加快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聊城的旅游业要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建立旅游合作机制。

  科教人才、对外合作接轨:打破人才壁垒 实现自由流动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区域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和高层次人才数据库,提高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水平。建立统一的人才服务体系,开展职业资格互认,打破人才壁垒,实现人才自由流动。

  “推动区域人才一体化,要建立人才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证书互认机制。”淳悦峻强调,建立促进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更为重要,采取调动、聘用、兼职、停薪留职等形式,鼓励高层次人才来聊城短期或长期工作。

  加强与区域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推进科研机构共建、科技平台共用、科技服务体系融合、高新技术园区的对接和信息产业的合作。

  在教育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另外,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在文艺团体交流、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方面的合作。

  加快各类会展服务社会化,推进一批会展场馆建设,健全区域会展运营管理体制,建设济南会展名城,提高周边聊城等6市承办大型会展的能力。

  在对外合作上接轨,把济南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抓好以“会”、以“节”招商。

  环境保护接轨:强化环境同治 推进生态建设

  利用“一圈一带” 叠加优势,大力控制水资源污染。进一步加强黄河、徒骇河、马颊河等流域水污染治理,下大力控制污染源,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努力降低水污染的危害。

  淳悦峻建议,应推动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机制,定期通报河流水质状况,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在黄河古道地区,建设防风固沙生态功能保护区。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调整和优化区域发展存量,扩大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增量。

  到2020年,西部地区林木绿化率由目前的19.9%提高到26%,循环经济发展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强化环境同治,也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

  加强环境联合监管,建立标准统一、横向联合、协同有序的环境监管一体化平台。

  加强水污染防治,制定实施统一的流域性排放标准,完善跨界河流水质水量目标考核与补偿办法,加强项目审批、规划实施等信息通报,共同实施跨界河流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

  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深化燃煤火电、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除尘、脱硫设施建设,全面开展火电、水泥行业脱硝治理,强化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协同搞好固体废物、危险废弃物处置和辐射污染防治。

  推进生态建设,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为方向,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记者 刘敏)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