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70岁失聪农民在济南举办个人画展

发布:2015-8-8 14:52:28  来源:齐鲁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作为一个生长在马颊河边的农民,我的作品能在这里展览,充分体现出各级领导对农村文化艺术的关心和支持,这次的画展圆了我多年的梦想,谢谢你们。”

  8月1日10时许,济南山东汉唐盛韵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的展览大厅内,人潮涌动,一场特别的个人画展在这里开幕。开幕仪式上,70岁的画家、茌平县菜屯镇韩营村失聪农民韩金石面对前来参加展览的观众,发表了简短但诚挚的感言。

  本报曾于2015年1月报道过韩金石的事迹。一个失聪农民画家,怀揣梦想几十年,始终不曾放弃,而今他的画作在省会展出,多年的坚持终于得到了丰厚的收获。

ef2f53d83035ad66b8b8eb6b8d3c0fa7

韩金石参加开幕式 (左一)。 见习记者 赵琳

  70岁失聪农民 绘画爱好绵延半世纪

  今年70岁的韩金石,7岁时就因病双耳失聪了。

  听不见这个世界的声音,但他还有眼睛和梦想。

  当年,失去听力的韩金石没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于是就退学在家,由当时任小学老师的父亲教他拼音和写字。通过刻苦学习,他几乎认全了所有的常用字。听不到别人说什么,他硬是通过一支笔和一张白纸,实现了与他人的交流。

  14岁时,他开始自学画画,17岁时,向当时在茌平县文化馆工作的姐夫学习国画。从此,钻研绘画就成了他的爱好。

  这一爱好绵延了半个世纪。老伴邵桂香说,即使在家境艰苦的时候,他的画笔也从未真正放下过。

  因为生活拮据,韩金石老人在画画方面十分节省。他舍不得买调色板,就用一块废旧的玻璃片当调色板。因为油画所用颜料的费用比较贵,所以他从来都是一点点挤着用。

  记者此前采访了解到,因为生活清贫,他多年来的作品,除去曾经参加过各级展览的,大都没钱装裱,只是单纯的画布。

  他的油画记录了时代变迁,既有描绘上世纪70年代生产队里劳作时的《晚工》,描绘河边生活的《马颊河渔船》,描绘自然风光的《残冬》,女工骑电动车上班的《初升的太阳》,也有反映当下年轻人离开村落留下老人和孩子的《空巢》等。

  当初在生产队画文艺宣传画的经历,给韩金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艺术营养,他的画作很多都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乡村美丽的风光、给棉花喷药的女工……这些当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看来自然、质朴,让人心动。

  在济南开画展 公益之举圆了他的梦

  很长时间以来,韩金石的一个梦想就是,在有生之年举办自己的画展。此外,他希望能坚持画到老去的那一天,多留下几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韩金石的女儿韩玉洁告诉记者,父亲其实是一名孤独的画者。多年前,他的知青朋友们离开乡村后,父亲其实彻底失去了能在创作上交流的朋友,只能在无声的世界里艰难地坚持。

  在韩玉洁看来,尽管生活艰辛,但在一家人眼中,父亲的画作更像是一块璞玉,隐藏在乡村的角落。一家人都相信,他的画作迟早能得到社会认可,所以对他坚持作画都很支持。

  韩金石的故事经聊城晚报披露后,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

  山东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费云良先生一直关注和热心农村文化事业、关心支持农民艺术发展,了解到韩金石的情况后,他为老人的执着所感动,在他的建议下,山东汉唐盛韵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人员此前到韩金石老人家中了解了作品情况。

  最终,经过精心挑选,100多幅韩金石的作品在7月就被运到济南,山东汉唐盛韵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承担所有费用,对老人的画作进行了修复、装裱。

  8月1日开幕的这场以“圆梦·艺术”为主题的画展,将持续10天。展出的韩金石100多幅作品,以田园、河流、林木、劳作和庄稼地为主体形象。一位参观者表示,这些画作让人们在现代化的都市里感受到了强劲的乡土气息,指引人们寻找乡村文化的根。

  一位主办方负责人表示,这场画展既是对一位七旬农民失聪画家的尊敬,也表达了对执着于艺术的人们无限的敬仰。

  韩玉洁说,举办画展让父亲非常激动,既是对他作品的肯定和认可,更是对他的鼓励,许多到场专家的指点也让父亲明确了未来的方向。

(记者 赵宗锋)

  韩金石部分展出作品

《故园》

  《樱桃园》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