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多个特色博物馆“五一”后开放

发布:2015-4-30 18:15:29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明清圣旨博物馆。(资料片)

  本报聊城4月28日讯(记者 张跃峰) 在4月18日上午举行的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聊城市文化局通报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体系情况时表示,今年将扎实推进传统文化保护工程的实施,重点抓好“十个项目”。其中,古城区多个特色博物馆“五一”后将陆续对外开放。

  围绕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聊城市文化局副局长翟健表示,今年将抓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规划;凝炼传统文化的精华,赋予传统文化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涵;扎实推进传统文化保护工程的实施;整合社会力量创新发展。

  针对扎实推进传统文化保护工程的实施,今年将重点抓好“十个项目”。抓好大运河遗产和运河沿线文物保护单位监测和保护,构建运河文化长廊;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促进民办、行业博物馆发展。在古城区,我们将建成乡村记忆博物馆、老照片博物馆、契约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目前正在推进中,“五一”后将陆续对外开放。

  结合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实施,抓好特色文化城镇、乡村的保护。今年重点抓好特色村落的调查;实施“寻找聊城古城”考古调查探索工程,摸清聊城古城历史变迁。拟对聊城最早的城址聊古庙遗址进行初步勘探;推进实施县及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打造区域历史文化展览,为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重要平台。

  完善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推进各地非遗传习所、展示馆建设。推进生产性保护利用,加强衍生品开发,争取每个县市区发展3-5个特色项目,建成1-2个龙头企业,助推形成一批著名品牌,创建国家级、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结合全民阅读活动实施,组织开展“接续文化薪火,讲述中国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征集传播活动;启动《文化聊城丛书》——《聊城文物故事》和《聊城非遗故事》的编辑出版工作;在县市推广图书馆+尼山书院建设模式;围绕聊城历史传统文化运用戏曲、动漫等形式搞好艺术创作。

  全市文物保护单位达362处

  根据聊城市文化局通报的信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聊城市文化部门广泛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在市和部分县图书馆设立了尼山书院,通过向市民提供国学书籍、国学内容光盘以及国学讲座等形式,普及国学和礼仪知识。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聊城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至今仍保留有很多文物古迹、历史人物遗迹、历史典故等文化资源。其中,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6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去年,大运河申遗成功,阳谷、临清的三段运河、六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20多座富有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等,成为开展乡土教育、展示地方魅力、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聊城古城区在保护改造中,已经建成了明清圣旨博物馆、葫芦文化博物馆、戏曲展览馆、东昌木版年画研究基地等,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