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革命烈士:英雄碧血铸青史,华夏人民悼汪洋

发布:2014-10-15 11:01:00  来源:聊城晚报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汪洋牺牲后八路军总部立即电告全军致哀,周恩来撰写挽联

 汪洋,抗日战争期间曾任泰山军分区政委兼地区书记,率部与日伪军激战中销毁文件,壮烈殉国。

  他牺牲后,八路军总部立即电告全军致哀,为其召开追悼大会,周恩来撰写挽联:“英雄碧血铸青史,华夏人民悼汪洋。”

  近日,汪洋之子汪洪(原聊城市气象局局长,现已离休)整理了父亲部分遗作,还原了一个热血青年的抗战史。

  学生领袖:

  到南京请愿示威,被国民党特务提名抓捕

  1913年,汪洋出生于山东省东阿县夹河乡顾庄村(今属河南台前县)。

  6岁时汪洋入本村私塾读书,l2岁转入郑三里高小,18岁时考入山东省立济南乡村师范。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课余阅读了鲁迅、李大钊、高尔基等人大量著作,始受革命思想熏陶,在校刊和作文日记上写了不少进步诗词和文章。

  1930年春天,汪洋还在郑三里读完小的时候,就大胆地写下了这样的作文:“农夫两头不见日,没明没夜的劳作,为了生计,痛于奔命,一到冬春便没有吃的,以粗粮、野菜、树叶、树皮充饥,老人小孩没有粮食吃,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日子。而校长郑某披暖衣,围重裘,贪女色不离床,红轮升三丈始披衣,食则糕点,饮则美羹。同是一个太阳晒,却迥然不同,公理何存!”

  他在济南乡师学习时发表过一篇《一路之隔》,内容是写济南七大马路,路这边是高楼大厦,住着花天酒地的上层人物,而另一边是贫民窑,住着一些饥寒交迫的苦力。说明一路之隔天壤之别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当时,他是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目睹蒋家王朝反动腐朽的事实,引起他对国民党统治阶级强烈不满和反抗。

  为参加反压迫、反饥饿逼蒋抗日,汪洋被推选为学生代表到南京请愿示威,被国民党特务提名抓捕。

  以文言志:

  以骨髓填世界之不平,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1932年春,他看到了蒋介石有关黄河的歪诗,便当即奋笔写下《混帐旧世界》这样一首诗:“天下何时能平,黄河何日能清。民族何日振兴,令人忧心忡忡。吾辈青年奋进,要我国兴民安,要把日本鬼子赶走。”

  汪洋为鼓励更多青年参加革命,奋起反抗当时反动统治,反对日本侵略者,1933年夏天,他写了《强兵论》:“国家其外侮,其言语气慨,非不喧赫,其衣服旗帜、非不辉煌,闻敌而胆先破、见敌而魂已失。为作义气,得其欢欣,动其真诚,发其廉耻,使万众一心,神不外溢,复而后,可以战,可以死,而独不可受辱。”

  他在《论时弊》一文中曾写道:“以鲜血洗列强之恶迹,以骨髓填世界之不平,人人痛心,共赴国难,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他还在《论鸦片战争》一文中表达了抗日救国的思想:“鸦片战争,受挫于英、甲午败急,割地于日,济南惨案,发生四起,人心恐慌,一日数惊。其所以然,皆因我国同胞如同一盘散沙。日本所杀者,我同胞也、所占者,我土地也。谁无父母,谁无生命,谁无财产,我同胞不应屈膝自卑,要挺胸,要扬眉,要吐气。

  两封家书:

  我坚决抗敌到底,为了民族不亡于日

  “我父亲于1935年济南乡师毕业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入党那天起,就奠定了坚定的信心,赤胆忠心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而英勇奋斗。”汪洋的儿子汪洪在一篇纪念父亲的文章中说道。

  1937年春,汪洋从西安给姨表哥周脉远来信称:“我坚决抗敌到底,为了民族不亡于日。你在家乡要与群众抱成团,打成一片,好好学习,工作,多做一些有益于抗战的事,也是抗战。家事烦你操心,后会有期”。

  当年夏,他又从西安寄来家信称:“为了大我(指民族解放事业)就顾不得小我了(指个人与家庭),我决心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奋斗到底,希望家人不要以我为念。”

  为了痛斥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汪洋自编了歌曲《九一八来了日本兵》,歌中唱道:“高粱叶子青又青,九一八来了日本兵,中国军队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

  他还在友人的手册上写上这样的赠言,“大好河山、沦为敌手,为了自由决不罢休”

  抗战岁月:

  作战百余次,毙、伤、俘敌二万余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汪洋奉命与谷牧一起回到山东,组织抗日武装。

  第二年初,他组建鲁南第一支抗日武装——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同年2月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第三团,汪洋任团长兼政委。他率第三团取莱芜、战滕县(滕州市前身)、重创日伪军。

  同年7月,第四支队第二、第三团合并为第二团,汪洋任政委,和团长钱钧率第二团转战鲁中、鲁南山区。因战功卓著,第二团被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命名为“钢二团”。

  1939年秋,汪洋任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次年8月,支队改旅建制,汪洋任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并参加百团大战。汪洋奉命亲率一旅指战员在山东莱芜、博山一带向日军发动猛烈进攻。历经大小战斗2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260余人,缴获长、短枪五百余支。

  1941年夏,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旅成立,汪洋调任第四旅政治委员。他深入鲁南地区广大农村,广泛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政权,巩固和扩大了鲁南抗日根据地。

  1942年,是泰山根据地极度困难的时期,不少游击区又变成了敌占区,部队供给十分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汪洋教育部队要咬紧牙关,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他带领部队发动群众,运用地雷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术,配合主力部队和单独作战百余次,毙、伤、俘敌二万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英勇牺牲:

  毁掉文件,在莱芜吉山庄英勇殉国

  1942年10月,泰山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率主力部队挺进淄河流域,扩建抗日根据地,留时任泰山军分区政委兼地区书记汪洋和赵笃生培训县、区领导干部。

  敌人乘机调动6000名日伪军,分六路偷袭泰山抗日根据地,l0月17日拂晓前形成了包围圈。

  汪洋率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及教导队、警卫连共300余人组织突围,向博山方向猛冲,以期与军分区主力部队会合。

  至莱章公路时,发现有敌埋伏,遂沿路南撤,不想又遇莱芜北上之敌,汪洋指挥部队转而北突,至茶叶口村又遇章丘之敌重兵南下,激战半小时未能突围,遂向东转移,奔向吉山。

  行至吉山西岭,发现四面均有日军,迫退河滩,又被敌包围。时弹药已尽,战士与敌白刃肉搏,有的与敌夺枪手心被刺刀豁开,有的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此时汪洋身体多处受伤,子弹已快打光,他知道突围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便果断烧掉身边的文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做亡国奴”遂又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最后,汪洋在莱芜吉山庄英勇殉国,为民族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时年29岁。

  英雄身后:

  八路军总部致电全军致哀,周恩来撰写挽联

  汪洋牺牲后,延安八路军总部立即致电全军致哀,为其召开追悼大会,周恩来为其撰写挽联:“英雄碧血铸青史,华夏人民悼汪洋。”延安《解放日报》八路军《军政杂志》均有悼念他的文章。

  当地政府把吉山西岭的八角台加工修筑改名为“汪洋台”立碑纪念,刻有吉山战斗事迹,还有不少同志题词,分区司令员廖容标同志的题词:“烈士鲜血夺取民族抗日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

  刘仲和同志题“气壮山河,雄心贯日,宛如皓雪严霜,救国家救民族,赢得战绩辉煌,虽壮志未酬而英灵常昭”。

  时任省委书记舒同同志题:“英勇坚强”,时任地委宣传部长高启云同志题:“气贯长虹”,崔于平同志追忆诗一首《悼汪洋烈士》:“将军神威振鲁中,吉山战役堕陨星。钓鱼台上风雨夜,耳畔犹闻冲杀声”。为纪念烈士,当地学校医院分别改名为汪洋小学和汪洋中学及汪洋医院。

  “我父亲汪洋烈士的一生正如他遗作中所写的那样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了一切。可惜的是,由于战乱,父亲的遗物保存甚少,后又经国民党和土匪的两次抄家,更是所剩无几,但烈士的事迹世人永远不会忘怀。”汪洋的儿子汪洪说。记者 孙克峰

  结束语:

  向15000余名聊城英烈致敬

  烈士就是为了别人的生命而自愿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自古以来,不少忠肝义胆的人为了正义,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舍生取义,他们的义举也永远留存在人民的心中,流芳百世。

  聊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争取人民解放、反抗外侵的扬威不屈之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无数仁人志士为新中国诞生而献身,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新中国成立过,在各个战线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奉献的先进工作者,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献出鲜血和生命,被评为烈士。

  百年以来,一万五千余名聊城儿女为实现民族的独立解放,为谋求人民自由幸福,为创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家乡人民没有忘怀他们的英雄事迹,多年来聊城市以及各县(市区)均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纪念。

  烈士的英雄事迹一直聊城晚报关注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后,聊城晚报迅速行动,对范筑先、张自忠、金方昌、徐宝珊、马本斋等英烈的事迹进行了深入挖掘,展示了他们气壮山河的人生。

  同时,聊城晚报又成立特别报道组,对聊城境内更大范围的烈士事迹进行深入采访、挖掘,他们中有些人或许生命短暂,但是都在历史的天空划出最浓重的一笔。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就是再次向英烈致敬,警醒我们永远不忘记,正因为有了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他们的崇高,有了他们的无私,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