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聚焦中华水上古城——打造文化新品牌

发布:2014-10-15 9:03:47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传神塑像前站满好奇的游客,古朴院落中体验文化的魅力。“十一”期间七贤堂开门迎客,用“心学”与聊城的渊源,树立了历史上聊城心学研究高地的形象。

  通过在一平方公里的空间内充分展现古城的历史沧桑和时代变迁,中华水上古城以文化优势在全国古城竞争中突围。

  古城保护与改造中,强化历史风貌特色,着重突出文化旅游功能,全面反映历史变迁和当地文化。注意保留古城内历史遗存点,对保留的光岳楼、海源阁、范筑先纪念馆等历史建筑进一步赋予文化旅游功能,并加以利用。在复建历史景点的基础上,突出“中小博物馆建设、非遗特色项目引进、地方文艺活动展示”三条主线。

  重修的卫仓娓娓诉说着聊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军事地位。博物馆建设是打造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古城通过博物馆建设,宣传几千年的古城文化和历史,向世人展示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使“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依托各式各样的建筑,古城正在打造成为一座涵盖人文、自然、民风民俗的博物馆之城。对现有的保留历史建筑,包括杂技团大礼堂、老粮仓、新华剧院、师范附属小学礼堂、锻压机械厂、红砖青砖历史风貌区等进行改造,保留文化符号,同时,未来古城将规划建设30余处博物馆,建设阿胶文化、印刷文化、戏曲文化、民间收藏文化、地方戏曲展览中心等。并充分利用住宅院落、街道空间、园林外景等形成各类微型、小型、有墙、无墙的专业博物馆、私人藏品沙龙,使游客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传播。

  东昌府孙金龙手工毛笔、许秀珍木版年画、郭太星澄浆玉泥、郎庄面塑、郭氏米酒、茌平剪纸等诸多非遗项目展示,为聊城进一步挖掘和展示自身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机遇。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按照地方性、差异性、产品性等对聊城市120余项非遗项目进行筛选,邀请其传承人入城,集中布局,争取建设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在四条大街雕塑小品中力求蕴含各代人文民风,力求将四条大街打造成独具特色、商铺云集、游客摩肩的文化休闲旅游街区,并将历史故事、文化传说、地方名吃、传统工艺、老字号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其中,彰显古城的文化韵味。

  市民文化是最具生命力的。古城区作为聊城市民文化的聚集地,发展特色演艺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一期间,指挥部在戏台、茶楼等重点旅游节点布局快板、琴书等特色文艺表演。开街还得到豫剧、京剧、杂技等专业剧团,评书、武术等社会团体,聊城大学及民间票友的支持,上演了一场场精彩演艺节目。

  古城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尊重历史,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对清代《县志》记载的历史牌坊进行整理分类,并结合聊城名人文化、名著文化等,有选则性地恢复部分有代表性的、历史资料较为详实的牌坊、园林等。

  初次亮相,古城便惊艳四射,精彩纷呈。随着古城保护与改造各项建设任务的加快推进,古城必将成为聊城的文化新品牌。

  (记者 吕磊 苑莘 通讯员 张健)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