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全省范围内将开展中小学“减负齐鲁行”系列活动

发布:2014-4-25 13:54:12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教育部门获悉,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省范围内将开展中小学“减负齐鲁行”系列活动。对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举报多、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相关部门将进行专项督查。

  从省、市、县(市、区)、学校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自查自纠和专项督查工作。学校自查和县级督查做到全覆盖,市级配合省级重点对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举报多、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进行专项督查。

  进一步完善全省普通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委托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通过电话随机调查了解普通中小学校学生或学生家长对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的评价。为进一步丰富课业负担监测的层次,年内各市也应对所辖县(市、区)实施课业负担监测。

  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中小学教学、评价、分析与反馈系统,定期向社会发布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公报。年内监测内容以中小学生学业水平、学习素养为主,逐步扩展至品德素养、身心健康、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教育环境等方面。

  开展各市中小学招生政策调度,使其充分体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将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的办法,推行按照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招生录取的方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依法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推动各地向社会公布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范围。

  ■相关新闻:

  原则上,“减负齐鲁行”各项活动4月份启动,10月份各项任务基本完成。年底,在综合分析各项活动结果的基础上,形成“山东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工作报告”,并将减负工作情况作为评价各地教育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

  按照要求,“减负”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自查和督查的重点内容包括招生入学、教育教学、作息时间、作业教辅、考试评价等方面内容。

  义务教育学校招生 不准笔试、面试

  在规范招生入学和学籍管理方面,共涉及10多个项目。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重点大城市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案制订情况。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合理划定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情况。就近入学比例。择校生比例过大的是否制定了明确的消减计划。

  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比例,操作办法完善情况。

  普通高中是否提前招生、是否违规进行招生宣传。

  义务教育学校特长生招生规范情况及比例;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规范情况及比例。

  因地制宜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情况。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实施“阳光招生”,面向社会主动公开各种招生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情况。

  是否存在或变相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情况。

  民办学校招生入学秩序监管情况。是否存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联合招生、提前招生等情况。

  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是否存在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形式的考试、考核情况。是否存在公办学校将获奖证书、考级证明同入学挂钩情况。

  是否存在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选拔生源培训班或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掐尖”选拔生源情况。

  是否存在任何形式的收取择校费行为。

  规范学籍管理情况,全国联网的电子学籍系统使用和学籍信息维护情况。是否存在人籍分离问题。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 应实行“零起点”教学

  国家课程方案落实情况,是否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设规定课程,是否存在挤占体育、艺术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间情况。是否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有关规定。

  是否存在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增加课时、赶超教学进度情况。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是否实行“零起点”教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制定出台治理中小学补课乱收费的政策措施。是否存在学校或教师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情况。是否以家长委员会等方式组织有偿补课。

  规范作息时间,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对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等做出合理规定并督促学校落实;寄宿制学校是否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

  规范作业教辅,小学低年级是否留书面家庭作业,高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时间是否实行总量控制。是否布置适合学生特点的探究式、体验式作业;是否存在教师布置大量机械重复作业和以做大量作业惩罚学生情况;是否从省级有关部门评议公告的目录中选择教辅材料,是否严格执行“一科一辅”和教辅材料家长自愿购买原则。

  规范考试评价。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学校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情况,是否组织全县范围的统考;是否存在考试内容超出课程标准要求、随意提升考试难度和增加考试次数情况;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否下达升学指标,是否用考试成绩或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队和作为学校奖惩主要依据;学校是否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公开排名,是否以考试成绩对教师排名。

  (记者 刘敏)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