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地上古城拔地起 地下长城坚如磐

发布:2015-6-24 11:09:50  来源:国防报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一座环水而居的宋代古城漂浮在千顷碧波之上,形成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风貌……”盛夏时节,不少国内外游客在“江北水城”山东聊城旅游时,发出这样的赞叹。

然而,更让人们感到震撼的是古城完善的人防设施:高度为2.6米的地下管沟凉爽宜人,灯火通明;全长6200米的综合管沟纵横交错,水、电、暖、气、通信等各种管线有序排列……

聊城市市长、市国动委主任王忠林介绍说,“地下城虽然深藏地下,却是支撑古城保护与改造工程的‘脊梁’,更是国防建设大手笔、大气魄的例证。”

2009年6月,聊城决定实施古城保护与开发工程。在制定规划方案时,他们专门邀请军地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古城防空、通信、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言献策。评审组建议,在古城开发过程中,统筹建设地下人防设施。有人算了一笔账:仅此一项,就要投入2亿元资金。

对此,聊城市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古城开发建设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考虑国防需要,实现同步协调发展,不能顾此失彼。他们优先听取军事专家的意见建议,对古城规划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建设开发的古城实现军需与民用一体、平时与战时衔接、经济与战备兼容。

置身古城地下集指挥、防空于一体的现代化指挥中心,记者透过显示屏看到,在刺耳的防空警报声中,参演人员紧张有序地疏散隐蔽,10分钟内便进入附近的地下防空室。

古城开发建设兼顾平战需要的决策,推动聊城军民融合发展步入新境地。聊城军分区政委宋铁平说:“聊城市在城市规划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实现了由单纯考虑经济发展向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新格局的转变、由单纯从城市需要出发向构建军地兼顾、军民一体新体系的转变、由单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向提高军民兼容通用率的转变,使国防与经济建设一同步入快车道。”

记者翻阅聊城部分重大建设项目规划方案了解到,已获得批准立项的机场建设项目,先后多次征求驻军意见,将军事需求列入规划方案;在开工建设的德商高速公路过程中,充分考虑沿线驻军机动需求,统一设计规划,为部队机动新增出入口;全市境内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建设全部符合部队过境装备停靠、补给需求,收费站均开设保障部队重装备通行的快速通道;在重要行业、重点产业建立科技人才数据库,对科技人才潜力进行调查,并通过科学合理编组,使一大批技术型、专家型、知识型人才走进国防后备军方阵,先后建立了道桥抢修、医疗救护、水利、电力、通信等8类12支科技含量高的民兵专业技术分队。

颇具前瞻性的大手笔

编辑点评 ■韩国贤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习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

山东聊城在城市规划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通盘考虑国防建设,使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一同步入快车道。当今时代,国防和经济愈发高度融合,军民界限愈发模糊,国防理应是城市建设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让国防建设伴随推进,使城市建设切实经得起国防的考量,既是对民众一种无声的国防教育,也是利国利民利军的发展大计。从这层意义上说,聊城的做法无疑是一个颇具前瞻性的大手笔。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