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唐代孙逖家族研究

发布:2015-5-26 13:36:37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孙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新唐书》卷二○二记载:“孙逖,博州武水人。”唐时博州治聊城,领聊城、武水等县。武水县,即今东昌府区沙镇及周边地区,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属武阳郡;唐贞观初,改隶博州;五代周显德二年(955年)并入聊城县。

  《新唐书》记载孙逖家族为“世推显家”,也就是世人共同推崇孙逖家族为显赫望族。为什么他的家族能得到这种称誉?让我们借助史料进行一番探讨。

  三擅甲科 朝廷重臣

  孙逖所处的年代,主要为开元、天宝年间。他出身于四世官宦世家,虽然官职都不是很高,但对孙逖的影响却是不言而喻的。孙逖的曾祖父孙仲将,曾做过寿张县丞;祖父孙希庄,为韩王府典签;父亲孙嘉之官至宋州司马。由于家族人丁并不兴旺,所以孙嘉之“少孤”,只能依外祖父家,客居涉县、巩县间。武则天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孙嘉之考中了进士,“又以书判拔萃,授蜀州新津主簿。历曲周、襄邑二县令”。孙嘉之有四个儿子,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长子孙逖,更是文才出众,是唐玄宗年间的重臣。

  孙逖自幼英俊有才,文思敏速。十五岁那年,去拜见雍州刺史崔日用。崔日用看不起年轻的孙逖,令作《土火炉赋》。孙逖援笔成篇,文词事理典雅富瞻,崔日用看后大为惊叹,遂为忘年之交。从此,孙逖身价名誉益重。

  据《登科记考》考据,开元二年(714年),孙逖参加了手笔俊拔科和哲人奇士、隐沦屠钓及文藻宏丽科的两科考试。考中之后,孙逖被任命为山阴尉,不久后迁秘书正字。开元十年(722年)应制登文藻宏丽科。孙逖一共参加了三科考试,均为第一名,因此史书上说他是“三擅甲科”,即世人所说的“状元”。在考中文藻宏丽科之后,唐玄宗御洛阳城门时,孙逖被引见,“帝命户部郎中苏晋考其文才”,孙逖文笔超群,得到玄宗器重,拜左拾遗,即“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的官员。后来又转任左补阙。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孙逖入朝为起居舍人,即“掌修记言之史录,制诰德音如记事之制”的官,并任集贤院修撰。“时海内少事,帝赐群臣十日一宴。宰相萧嵩会百官,赋《天城》《玄泽》《维南有山》等八篇,继《雅》《颂》体,使逖序所以然。”当时文臣聚会做诗赋,由孙逖作序,而且孙逖能很快成篇,惊震四座。

  后来,孙逖改任考功员外郎,即“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之官。在职期间“选贡士二年,多得俊才,皆海内名士”。比如,孙逖知贡举的第一年,拔取了杜鸿渐、颜真卿等人,皆是唐朝重臣;第二年,拔取李华、萧颖士、赵骅第人,都是闻名海内的才士。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拜中书舍人,即在中书省“掌待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之职。这时他的父亲孙嘉之年已八十,仍为县令,孙逖于是向玄宗陈情说:“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驰驱,才及县令。臣夙荷严训,累登清秩,频迁省洇,又拜掖垣。地近班荣,臣则过量;途遥日暮,父乃后时。在公府有偷荣之责,于私庭无报德之效。反惭乌鸟,徒厕鸳鸿。伏望降臣一外官,特乞微恩,稍占臣父。”玄宗“优诏奖之”,升授孙嘉之为宋州司马,并以此官职致仕。不久,孙嘉之病逝。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孙逖为父亲服丧满后,复为中书舍人,又充河东黜陟使,也称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往诸道黜陟官吏。

  这期间,起草典诏诰敕的,以苏颋、齐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孙逖为最多,而孙逖尤善思,文理精炼,加之谦退不自夸功劳才能,人多称赞。时任宰相、中书令兼修国史的张九龄曾看孙逖所草拟诏诰,“欲掎摭疵瑕,沉吟久之,不能易一字。”

  天宝三年(744年),孙逖权判刑部侍郎;五年(746年),以风痺求闲散官职,改任太子少詹事,即詹事府总东宫掌内外实务的官员。上元二年(761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

  诗词文章 名满天下

  孙逖的诗词文章成就非常高,在当时就已经名满天下。孙逖曾是颜真卿的主考官,又曾为颜真卿做媒,因此颜真卿一直以学生自居。孙逖去世后,颜真卿为孙逖的文集作序,即《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东昌府志·艺文志》中简称为《武水孙逖集序》。这篇文章中,记录了很多关于孙逖诗文的小故事。

  吏部侍郎王乐令孙逖作《竹帘赋》,以试其才。孙逖挥笔而就,文理精妙,王乐阅后惊叹不已,“降阶约拜,以殊礼待之。”

  当时身为燕国公、兼中书令、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的张说,善文辞,朝廷文件多出其手,时称“燕许大手笔”(“许”指许国公苏颋),他见孙逖策论文章,“览其策而心醉”,“命子均、垍‘施仲伯之礼’,逖每日游其门。”

  还有攻文善书、尤其擅以行楷写碑文的北海太守李邕,从陈州回京,将自己的诗文缮写成集送给孙逖赏阅,以托知己。

  黄门侍郎李皓出镇太原,上表请孙逖为幕府。李皓在镇,与蒲州刺史李尚隐游于伯乐川,孙逖为他们写游记,文士盛赞之。称“《伯乐川记》及诸碑,皆卓立千古”,传遍城中。

  可以看出,孙逖在当时文坛的地位是很高的,正如颜真卿称赞的那样,“人文之宗师,国风之哲臣”。

  孙逖的作品很多,《旧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有文集三十卷;《全唐文》辑录其文六卷,多为制诰、碑铭;《全唐诗》录其诗一卷,五十九首;《唐五十家诗集》一百五十九卷中有《孙逖集》一卷,今有上海古籍影印本行世。其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有不少为历代传诵的名篇。现录其《宿云门寺阁》,以展示其诗的丰采: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余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云门寺在今浙江绍兴境内的云门山上,是当时有名的隐居之地。这首诗艺术性很高,后人评论说:“全诗八句,紧扣诗题,丝丝入扣,密合无间。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叙述赴寺、入阁、睡下、入梦,写足‘宿’字。又以空间为序,先从远处写全景,再从阁内写外景,最后写阁内所见;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环环相衔,首尾圆合,写尽云门寺的‘高’与‘古’。艺术结构高超,处处都见匠心。”

  孙逖的诗,对后世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奉和李右相中书壁画山水》一诗,直接影响了唐代的山水诗。

  子孙绵绵 家族显赫

  孙逖家族连续几世为官,尤其是出现了宰相、尚书、侍郎等高官,十分显赫,对唐代的政治也产生过影响,因此,《新唐书》中称孙氏家族为“世推显家”。

  孙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孙宿、孙绛、孙成。

  长子孙宿,初任河东掌记;代宗朝历刑部郎中、中书舍人等职,后出为华州刺史。

  第三子孙成,字退思,以父荫累授云阳、长安尉,历监察御史、转殿中。陇右副元帅、凉国公李抱玉奏请孙成“充掌书记”,辅佐李抱玉禁暴安民,为时人所称赞。后入朝任屯田、司勋二员外郎。后来,孙成为母服丧期间,免官。服丧期满,出为洛阳令,转长安令。时兄孙宿为华州刺史,因失火惊惧成瘖哑。孙成素重孝悌,急请假前往探视,但未等批回,就急赴华州。代宗不但未责怪,反“嘉其孝悌,叹曰‘急难之切,观过知仁’。”稍后,迁仓部郎中,京兆少尹。孙成出为信州刺史。这年当地大旱,孙成开仓以很低的价格将粮食出售给灾民,使当地“虽重灾无一民饿死”。孙成在任期内,信州增加了五千户,当地百姓请立碑歌颂其功德,皇帝颁诏褒奖他。后转任苏州刺史。贞元四年(788年),改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孙成通经术,奏议据正。他在服丧期间,吊丧客人至,他不易服,披丧服“缞而见”。客人生疑,问其故,答曰:“缞者,古居丧常服,去之则废丧也,而今巾幞,失矣。”

  孙成的儿子孙公器,官至信州刺史,邕管经略使。

  孙公器的儿子孙简、孙范,并举进士。

  孙简,字枢中。元和初进士及第后,辟镇国荆南幕府。累迁左司、吏部二郎中,繇谏议大夫知制诰,进中书舍人。最初,孙逖掌制诰;至代宗朝,孙逖长子孙宿又居此职;宪宗朝曾孙孙简再居此职。一家之中,有三代人为中书舍人,掌制诰,在整个唐朝也是非常少见的。会昌初,孙简迁尚书左丞。针对当时官职、兼职等职位的品秩与在职官位的实际品秩存在混乱的问题,孙简向皇帝上书建言:“班位以品秩为等差,今官兼台省,位置迁误不可为法……旧章正可改也”。唐武宗很重视这一建议,“诏两省官详议,皆从孙简请”。其后,孙简历任河中兴元宣武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东都留守,官至兵部尚书。

  孙简的弟弟孙范,官至淄青节度使。

  孙简的儿子孙纾、孙徽,又并登进士第。

  不仅是孙逖的直系子孙官居显要,其家族成员的子孙也是唐朝重臣。

  孙逖有三位弟弟,分别是孙遹、孙遘、孙造。

  孙遘的曾孙,也就是孙逖的三世从孙孙偓,字龙光,以户部侍郎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凤翔四面行营都统,后又兼礼部尚书等职。孙偓是晚唐时期唐昭宗时期的宰相,也是孙氏家族官职最高的一位。

  孙遹的玄孙,也就是孙逖四世从孙孙揆,字圣圭,进士及第,辟户部巡官。历中书舍人、刑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昭宗时,晋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叛唐,昭宗以揆为兵马招讨制置宣慰副使,后更授昭义军节度使,以本道兵会战克用,被李克用以伏兵所执。李克用厚礼相待揆,欲为己所用。揆大骂不屈,克用怒,使以锯解其体,锯齿不行,揆谓曰:“死狗奴,解人当束之以板,汝辈安知?”行刑者如其言,“揆詈声不辍,至死。昭宗怜之,赠左仆射。”

  值得一提的是,孙揆的弟弟孙拙,有个儿子叫孙誗。孙誗是孙中山先生的三十五代祖先,是孙中山家族的南迁始祖。孙中山先生其隋唐时期的祖先在聊城定居,并以聊城故乡为荣。可以说,孙中山先生是聊城人的后裔。

  孙氏十世为官,一门忠烈,不愧“世推显家”的颂誉。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