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红色印记”焕发新魅力:访聊城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

发布:2015-4-22 10:15:23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岁月峥嵘

  聊城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

  “谈到革命老区,大家往往想到的是井冈山、陕甘宁、沂蒙山等革命老区,其实我市同样具有非常光荣的革命历史,是名符其实的革命老区。”荣向林说。

  荣向林告诉记者,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聊城是山东省较早传播马列主义和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1926年,建立了鲁西第一个基层党组织——阳谷县九都阳村党支部;1927年,成立了鲁西中共第一个县委——东昌县委;1928年,聊城党组织先后发动和领导了山东最早的、与湖南秋收暴动同期的阳谷坡里暴动和高唐谷官屯暴动。抗日战争初期,聊城党组织与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精诚合作,共同抗战,创建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充分肯定,成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抗日战争中后期,聊城是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根据地范围包括五省边界,21个地级市,113个县,2000万人口,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设在莘县红庙村。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巩固斗争成果的大后方,是支援前线的后方基地。1947年,刘邓大军在这里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刘少奇、朱德曾在这里视察、居住;万里、赵紫阳、田纪云、宋任穷等领导人曾长期工作、战斗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当时总人口不足300万人的聊城就有17万翻身农民奋勇参军,200余万支前民工日夜奋战,其中6325名党员干部和翻身农民献出了宝贵生命;在第一批公布的全国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中,籍贯是我市和外籍牺牲在我市的就有12名,包括范筑先、张自忠、马本斋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镌刻着深深的聊城印记。

  春风徐来

  国家扶持老区政策落地开花

  虽然聊城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但由于历史原因,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知名度并不高。“2012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文件,但在革命战争年代贡献较大的聊城却没能享受到革命老区的相关政策,使我市的发展在政策上受到制约。”荣向林说。为此,聊城市老促会自2012年4月13日成立以来,便把宣传聊城革命历史、协助市委、市政府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

  经过近三年的积极争取,今年1月初,国家发改委同意聊城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有关政策,使我市争取享受革命老区政策的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据市发改委的同志介绍,“该政策落实后,我市获得的国家资金扶持额度,在现有基础上可以翻一番,全市每年可以多争取到十几亿元国家资金。”

  荣向林告诉记者,市老促会还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扶持聊城革命老区发展,争取到中国扶贫基金会对莘县、冠县按国家扶贫县的标准对农户实施小额贷款支持的项目,目前两县分别已对农户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争取到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免费培训大学生村官项目,该项目给予每村30万元的资金支持,已在2013年和2014年免费培训了40名大学生村官。

  更上层楼

  让老区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不过,由于聊城革命老区的知名度依然较低,还没有享受到中部地区财政政策。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协助市委、市政府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聊城老区发展。”荣向林表示。

  2012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了陕甘宁、赣南、大别山和左右江革命老区的发展规划,聊城革命老区做出的贡献大,但还没有全部享受到国家对革命老区的扶持政策。“可以说,我们现在享受的仅仅是国家发改委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比例上的优惠,在其他政策争取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荣向林表示,今后市老促会将继续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聊城革命老区享受中部地区财政政策和老区政策的争取工作,开展好聊城革命老区大调研,继续研究和宣传聊城革命老区,为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杨志  聊城晚报记者  刘磊 林志彬)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