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邓氏家族文武兴盛四百年

发布:2015-3-18 14:33:17  来源:大众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邓钟岳虽然是文状元,但出生于武学世家。邓家后人邓树明至今还保留着祖上传下来的宝剑。

  文/片 本报记者 凌文秀 

  明清时期的聊城,有“任、邓、朱、傅、耿”五大望族,而以清朝康熙辛丑科状元邓钟岳为代表的邓氏家族,又是自明朝初年到清朝中叶的名门望族,前后兴旺达四百多年。

  至今,邓氏后人邓树明家还保留着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天罡剑。而邓氏后人邓树堂也曾撰文写过自己的家族史。

  ◎邓钟岳 楷书写得漂亮 被钦点文状元

  提到邓家,史册载入最多、流传故事最多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状元邓钟岳。邓氏族人邓钟岳是清康熙六十年状元,曾任职浙江学政、通政司参议,礼部右侍郎、左侍郎,江南正考官等。

  在古城区曾有条状元街,这条街与东口南街、二府街和老府院街共同交汇在一个十字路口,附近人都称这里是“牌坊口”。这里曾是邓钟岳的老家,在状元街和东口南街的交叉口曾有座朝东的牌坊,就是邓家的。“据说牌坊有七层台阶,上世纪50年代时,还能看见牌坊两边的石柱子,曾经有人专门看管牌坊,就住在牌坊的南边。这条街就是因为邓状元才叫状元街的。”古城区老居民对此仍有记忆。

  聊城熟知本地历史的人都知道“字压天下”,说的就是邓钟岳。历史上记载,邓钟岳在康熙六十年应殿试,因其楷书劲挺秀美,康熙皇帝看了他的试卷后,御批“字压天下”,一举夺得第一名。

  史料总是中规中矩,如人事档案一般让人难窥历史人物的性情。而老居民中流传着一个传说故事,却彰显着邓状元小时候的古灵精怪。

  邓钟岳小时候,有一天在运河岸边晒太阳,不知不觉露出了肚皮。恰好有个从江南去北京赶考的文人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做了首诗,无伤大雅的笑话了邓钟岳一下。邓钟岳随即暗讽回去,令那位江南文人甘拜下风,并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少年竟有如此高才,北上科考怕是无望了,于是打道回府,准备再苦读几年重新再考。

  ◎武学世家 明朝邓氏家族曾出过九个将军

  邓钟岳是“字甲天下”的文状元,可很少有人知道,邓钟岳的祖辈们都是将军,他是家族中第一位文状元。

  据了解,古城区将设置的博物馆中,有“东昌府状元文化博物馆”,计划设在将要重建的邓钟岳故居处。

  邓钟岳故居就是民间传说的“邓家大院”,又称“状元府”。他位于古城东南隅的状元街东段路北,即今实验小学院落的东半部。

  “邓家老辈人习文尚武,文出状元,武有将军。近代以来,也不乏武术名师。我家的这把天罡剑是家父遗留的,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邓家大院后裔、70多岁的邓树明拿出一把古色古香、名叫“天罡剑”的老剑以及一杆红缨枪说道。

  邓氏后裔邓树堂对家族史的研究文章中写道,邓氏家族祖籍江西。从元末明初的邓仲璋开始,邓均显、邓福、邓瑜、邓瑄、邓鑑、邓镛、邓隆、邓浒均为世袭昭勇将军,计有九位。自邓浒开始任东昌卫指挥使,镇守聊城。其后,邓桂、邓勋、邓堂、邓都、邓守洛、邓秉谦、邓之荣均世袭明威将军,计有七位。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邓家人建立了“昭勇坊”,是对历任昭勇将军的纪念,彰显了邓氏家族的无尚荣光。

  邓氏家族中在明清时期,截至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共出职官四十名,状元及第一名,文武进士五名,文武举人二十四名,恩、拔、副、岁贡二十名,廪、增文武生员一百四十名,监生二十四名……

  而《东昌望族》中的记载更为详细,书中记载:邓氏家族在明朝一门有九个将军。元朝末年,邓氏第一代邓瑜跟随朱元璋行军,封昭勇将军(正三品),官指挥使职,子孙世袭,共计十代。除第二代邓镛早卒,未能世袭父职,其余八代均世袭祖职。

  ◎后人传承 有人行侠仗义,有人抗日救国

  邓树明说:“邓家有著名武术大师。1933年,山东省主席来聊城视察,族人邓寰瀛和我父亲邓清源等地方名武师在进德会大院中举行了‘国术表演’,受到嘉奖。”

  民国年间的邓寰瀛,擅长少林武技,有豪杰风骨,常有打抱不平的善举。“有一次,一个游僧来街坊店铺中强行化缘,将一个几十斤重的大铁钵放在柜台上,大有不给钱不走的气势。邓寰瀛闻风赶到,用手轻轻一扫,大铁钵飞到了两丈以外的大路上。游僧受到惊吓,自知力量不及,拾起铁钵,悻悻而去。”

  邓树明的父亲邓清源,少年时代从名师赵相坤习武,1928年就曾担任聊城县国技(指武术)研究会副会长,抗战爆发前在聊城县国术馆担任武术教师。他擅长“二郎拳”、“天罡剑”等技艺,正直厚道,侠肝义胆。“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父亲曾率领弟子杨萱庭(后为全国著名书法家)等人参加全省比赛,他表演的醉拳获得大奖。”邓树明说。

  “著名抗日英雄白果也是邓状元的后代,他本名邓延熙。”邓树明继续介绍,邓延熙,化名白果。1938年经中共鲁西北特委保送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保卫群众利益和抗日民主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1938年在范筑先领导下,筹建聊城青年抗日救国团,且出任团长。1940年春,他随八路军南下苏北。

  “1941年8月22日,在日寇扫荡中,他不顾个人安危,掩护群众撤退,战斗到最后,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3岁。解放后,烈士牺牲地江苏省建湖县承平乡被地方政府命名为白果乡。”邓树明语气中充满对英雄的缅怀之情。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