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30年“老病号”首次得到规范治疗

发布:2015-1-26 11:36:04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没有一家公立县级精神卫生机构,没有一家县医院精神科门诊——多年来,在聊城市拥有近100万人口的贫困县莘县,农村精神疾病患者长期处在缺医少药、无处求医的困境之中。据统计,聊城有重症精神病患者7.2万人,还有11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但这部分人中只有不到10%的患者到医院接受住院治疗。为此,聊城市心理医院(聊城第四人民医院)探索将精神疾病防治工作重心下移的模式,通过绿色诊疗、公益救助,逐步构建农村精神卫生防治网络。

许多农村精神病患者,

过去只求“不闹腾”就行了

2012年以前,在莘县十八里铺乡镇卫生院,有两位非精神卫生专业的医生,因曾在聊城市心理医院进修过,承担着当地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与收容。聊城市心理医院院长武建胤回忆,那时病房是用土砖垒砌起来的两间半露天平房,当时只能给患者服用一些镇静安定药物,只要保证患者不发病、‘不闹腾’就行了。”

作为鲁西地区唯一的心理及精神疾患治疗、康复专科医院,聊城市心理医院决定出力帮扶。2012年,该院在莘县设立分院,填补了聊城八县市区未设有精神专科医院的空白。目前,分院开放床位300张,住院患者已达226人。

农村对精神病患的歧视和漠视,依然根深蒂固。武建胤表示,“农民意识不到这病可以治,总是藏着掖着,将患者在家关锁,造成‘二次伤害’。”妹仲镇的杨平(化名)患有精神分裂症十几年,家人怕他出门闹事,终日将他关在一间小屋中,到饭点时才给送饭。久而久之杨平行为紊乱,还会捡食一些树叶、垃圾。

莘县分院医务科科长李国峰清楚地记得,“他的头发很长,浑身沾满了污物,还患有中度贫血,非常消瘦。”但经过3个月的医治,杨平终于出院,在药物的控制下,他不仅能帮母亲种地干农活,还能打打零工。

农村患者进城住不起院,

医生深入社区、乡村义诊

“农村患者进城看病不易,还需要家人陪护,有些往往就不看了。精神疾病治疗疗程长、需反复住院、费用高,成为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武建胤介绍,莘县分院全由本院专家队伍轮流坐诊、治疗,定期选派资深医生深入社区、乡村义诊,设立无陪护病房,进行封闭式管理,为的就是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同质医疗服务,同时减轻家庭负担。

患者享受市级专家诊疗服务,还能享受乡镇级的收费标准和报销比例。患者王庄集镇东马厂村村民王利(化名)看病花费总额为24835.7元,除去合规报销金额,自付费用仅为5567元。武建胤算了一笔账:同样一个患者,在这里治疗要比市里治疗少花约30%的费用。

“然而,一些极为贫困的家庭,可能连自付费用也承担不起。”莘县分院院长哈保卫坦言道,救助一个患者,就是拯救一个家庭。为此,该院在聊城市128个乡镇开展“爱心惠民工程”,累计投入爱心资金200余万元,惠及400余名贫困精神疾病患者,270余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得到免费治疗。

该院将行为艺术疗法、音乐疗法、影视疗法、沙盘疗法和催眠疗法等绿色诊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心理疾患治疗与康复中,在省内率先成立行为艺术治疗中心,让更多患者回归社会。该院运营2年来,已收治莘县周边地区精神疾病患者2647人次,康复出院患者1918人次,有30%的病人重返社会。 

今年实现8县区

专业人才培训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莘县分院80%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接诊的患者病史最长达30余年,由于最佳治疗时间是前三年,大多数人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实现早诊早治,确保首诊准确,人才缺口成最大障碍。

据介绍,目前聊城市精神科医生的人数不到70人,对比重症精神患者的人数来看,这个数据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莘县分院,一名医生要负责20余名病人。为此,聊城市心理医院探索了“病区对县区”的模式。8个病区分别与8个县区结对,帮助每个县区的县医院设立精神科门诊,并成立专家组定期到县区门诊帮扶,为一周之内的新入院患者作诊断。

“将农村精神卫生网络的‘触手’下沉到村,逐步实现多层级、全方位防治体系。”武建胤介绍,市级专家对县、乡、村三级基层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包括常见的精神疾病判断、重性精神疾病的分类、服药常识等。截至目前,该院在莘县已实现培训网络“全覆盖”,包括23家乡镇卫生院和所有村卫生室,共培训村医843人。该院还将在冠县设立分院,争取在今年实现8县区专业人才培训全覆盖。

武建胤表示,“构建农村精神卫生防治网络需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形成监督帮扶与上报机制,应逐步建立涵盖多层级的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数据库,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率。”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