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地方特色浓郁的聊城山东梆子

发布:2015-1-8 9:17:17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聊城山东梆子,日前被列为聊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 简称“高调”或“高梆”。还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的广大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区别。如以菏泽为中心者,习惯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者,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冀南的“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目前山东省有梆子戏观众7000多万人,戏迷、观众热情很高, 有专门的梆子戏迷票友联谊会,每年坚持搞联谊活动,这些都构成了梆子戏发展的良好群众基础。

  清朝初年,四大古老剧种之一的“西梆”流入聊城, 受当地文化、方言、习俗、戏曲形式的影响,演变成今天的山东梆子。聊城的山东梆子,吸取了“西梆”的全部精髓,对周边的兄弟剧种如莱芜梆子、两夹弦、四平调等兼收并蓄,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梆子腔特征,在山东戏曲中独树一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早期科班领军人物是谢宝祥,成为第一代传承人,第二代领军人物是章兆林、张桂花。第三代传至国家一级演员章兰,二度获得了梅花奖。在获二度梅花奖之前,章兰曾先后荣获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十大名旦金奖等30余项奖项,几乎囊括了戏剧演员所有的奖项。

  为庆祝建国65周年,山东梆子《萧城太后》晋京展演,唱响京城。《萧城太后》一开场就显示出恢弘壮阔的场面。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对宋朝来说虽胜尤败,但该剧对“澶渊之盟”的来龙去脉、对历史反面人物萧太后从民族团结的角度进行深入挖掘、重新演绎。章兰担纲女主角,塑造了被誉为一代枭后的萧燕燕在大丞相韩德让的辅佐下,由雄襟海抱、英武坚韧的开疆拓土到摒弃父辈暴虐,走出野性心域,走进爱民恤国的大爱之心的转变过程,人物形象刻画细腻饱满,音乐高亢激昂,舞美设计大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萧城太后》是由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创作排演的一部大型新编历史剧,以山东梆子的艺术形式来呈现,山东梆子与豫剧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同为板腔体,板式、乐器、音调都一样,但在发声技巧、旋律等方面存在着差别。章兰说:“豫剧发声时‘下五音’ 用得多,高音、中音、低音搭配很好,音域比较开阔,而山东梆子重点在‘上五音’,高音和中音比较多,唱起来激昂高亢。”该剧在2012年“喜迎十八大 相约十艺节”剧目展演中获优秀剧目奖,2013年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中获优秀剧目金奖。

  (王兆锋 整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