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提升改造了基层文化站和文化大院

发布:2014-12-23 10:04:29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本报讯 由于我市文化建设还存在基础薄弱、结构不和谐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今年市政协委员王志达提交了“加快我市群众文化建设”的提案。对此,市文广新局在答复中表示,近年来,聊城创作排演了一批经典优秀剧目,对基层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进行了改造提升。

  王志达在提案中说,聊城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表现为,部分单位和部门领导对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有的认为文化建设就是唱唱跳跳,热热闹闹,对此重视不够,摆不上应有的位置;有的认为文化工作就是伸手,就是投入、消费,对文化巨大的社会功能认识不足,缺乏长远意识和全局观念,影响了文化发展。

  政府财政对文化投入近几年虽然有所增长,但在整个财政支出中占的比例偏小,文化经费的增长幅度也低于财政增长的幅度。同时,在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农村相对城市社区较为薄弱。农村文化经费投入的不足极大制约了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使城乡文化的差距越拉越大。

  文化馆、文化站是现有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的职能机构,担负着组织城乡广大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辅导基层文化的重任,应在群众文化中发挥主导作用。但从现有状况来看,市县两级文化馆、镇文化站缺乏创新机制,加上人员老化、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以及经费紧张等因素,它们对公共文化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具体表现在群众文化活动的数量、质量跟不上对群众文化的诉求;跟不上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群众的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需求。农村的文化活动总量偏少,形式陈旧、单一、手段落后,对群众吸引力还不够。群众文化相对薄弱,容易导致不良社会风气的滋生蔓延,甚至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王志达建议,把公共文化设施纳入各级整体建设规划体系,合理布局,既体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普及率,又突出各区域中心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资力度,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基础文化设施,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向农村和社区延伸,对已有的重大文化设施,要运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方式扩大开放度,提高使用率。要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继续加强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的建设。采取扶助政策,保障下岗工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的文化权益。

  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巩固发展已有的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壮大新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同时按照“健康向上”和“就近、方便、经常”的要求,积极开展形式新颖、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型活动,推进社区文化、村落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发展。组织文艺调演,推动城乡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实现群众文化共建共享,良性互动。

  引导和激励广大群众文艺工作者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时代脉搏,深入基层百姓生活,创作一批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时代气息并且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感人力量的优秀作品。深入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加强文化管理干部队伍和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群众文化人才选拔聘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镇、街道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解决基层文化站的人员编制问题,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健全业余文艺骨干网络,扶持和培育基层文艺团队的组织。积极鼓励民营文艺团体和文化经营户的发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开文化服务渠道。

  加快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步伐,推动人事、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活力,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活力和动力。

  市文广新局在答复中说,加快群众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感,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文化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市注重文化发展,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创作排演了一批经典优秀剧目,对基层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进行了改造提升。当然,我市群众文化建设与先进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文化部门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按照“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原则,推进我市群众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加快文化名市建设。

(记者 陈金路 通讯员 王井梅)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