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抗日英烈:为抗日散尽家财 手使双枪斩恶锄奸

发布:2014-10-11 17:47:46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1.jpg

王绍军和张春芝讲述烈士王登明的事迹。 记者 王文波摄

  9月30日,是全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在聊城这片热土上,生活着无数热血儿女。

  战争岁月,为了争取民族自由,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战死疆场、马革裹尸。

  近日,聊城晚报记者采访到了“柏江队”队长、烈士王登明的后人。

  王登明为了抗日救国,毁家纾难。身为武工队队长,他胆大心细、手使双枪,斩恶锄奸。

  在进行抗日宣传的归途中,王登明被杀害,年仅29岁。为了纪念他,1946年,冠县人民政府在大张庄建立了“登明完小”。

  父亲希望他行医

  他却成了武工队队长

  王福增去给日本小队长看病,儿子王登明陪同前往。胆大心细的王登明,趁机杀了日本小队长。王福增却没有逃出来,落入敌手。

  这件事情,是王绍军听爷爷的老战友、村里的老支书王宗武说的。在王宗武的叙述中,王登明“胆大心细,使双枪”。

  王登明的父亲王福增在县城坐堂行医,是附近有名的中医。

  几个孩子中,王登明念过几年书。但他没有继续行医,却加入到抗日救国的大潮中。

  王登明,冠县贾镇王辛庄村人,生于1910年。1935年初,王登明同村的共产党员王维群回乡教书,以教员身份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两人经常一起谈心。

  1936年秋,王登明经王维群介绍入党。入党后,他在王辛庄村党支部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向村民传播抗日革命道理,宣传党的主张。

  “七七事变”后,为抗日救国,王登明积极活动,通过各种关系筹集枪支,组织抗日武装。

  1938年秋至1939年春,王登明和本村一带的共产党员一起,积极发动群众,成立农、工、青、妇等抗日救亡团体,并开展抗日斗争,使附近的十几个村庄成为抗日根据地。

  王登明逐渐成长为抗日中坚力量,先后任区委组织委员、区委书记。

  1939年7月,冠县县委在斜店乡吕屯成立了县委武工队,由王登明任队长。这个武工队,就是鼎鼎大名的柏江队——当年7月14日,鲁西北地委书记张炳元(字柏江)被杀害。

  王绍军,王登明的孙子,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现在,在聊城市旅游局工作。小时候,他听奶奶讲了不少爷爷抗日的事迹。

  他说,奶奶告诉他,那次爷爷杀死日本小队长后,亏了当时曾祖父是很有名气的中医,在县城“人缘广”,又花了很多钱,才安然无恙地回到家。

  为抗日毁家纾难

  他背着家人卖地换枪

  王登明家当时其实比较富裕。

  王绍军的奶奶许贵荣也是名共产党员,为抗日做了不少贡献。

  王绍军听奶奶告诉他,这个富裕的家庭,因为王登明毁家纾难,慢慢家道中落了。

  那时候,钱往往放在缸里或者罐子里,然后埋在院子、灶台下。王登明当然知道这些埋钱地点。

  家人不注意的时候,王登明就把储钱的缸或者罐子扒出来。有时候,家里的牛或者粮食,他也拿了出去——这些钱物,不是买了枪支弹药,就是给武工队队员买饭吃。

  而武工队为了隐蔽行事,有时候在坟地里开会,有时候,队员只能捉蛇吃。王绍军说,奶奶亲口告诉过他,武工队队员把四五条蛇绑到腰上。为了生存,这些东西,都成了武工队队员的口粮。

  虽然王登明还“造了假像”,伪装成家里遭了盗窃的样子,但他的母亲很快就发现了此事。

  王绍军说:“爷爷不仅从家里拿银元、牵牛、背粮食,有时候还背着父母偷偷把地卖了。”

  他的母亲知道之后,并没有说什么。“她知道,儿子的做法是对的。要抗日,就不能光顾自己的家。”王绍军说。

  身为县委委员、县委战争动员部部长的王登明,还是柏江队队长。在抗日救国这条道路上,他一往无前、毁家纾难。

  他带领柏江队,围城转战、惩治汉奸,保卫县委、封锁资敌人员入城,同敌人进行坚决斗争。对稳定和发展冠县的抗日形势,起了重要作用。

  王绍军说,虽然家道在那时候慢慢中落了,但看着抗日形势如火如荼,家里的人“没有说二话的”。

  为保护英雄骨血

  躲到坟地里也受尽酷刑

  张春芝是王登明的儿媳妇。她说,婆婆看电影的时候,只要看到关于审讯的镜头,就会焦躁不安,甚至失声痛哭。她知道,婆婆被敌人审讯过,心里有阴影。

  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武装,1939年8月13日,王登明以走亲戚为名,一个人骑自行车去进行抗日宣传,发展抗日武装。

  不幸发生在回来的路上,王登明被受到打击的反动分子包围枪杀。那一年,王登明年仅29岁,而他的儿子,即将出生。

  王登明牺牲后十二天,儿子出生了。呱呱坠地的婴儿象征着新生,但这时候,王登明家已经“家破人亡”——由于受到敌人通缉,王登明的两个哥哥远走东北;其他人也不敢在家住了,东躲西藏。

  “为了保存英雄的一线血脉,刚生完孩子的奶奶也不得不东躲西藏”——这个亲戚家住两天、那个亲戚家住三天。最苦的时候,甚至躲到坟地里。

  最危险的一次,她已经被敌人抓住。万幸的是,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被王福增接走。

  为了打探出孩子的下落,敌人对她用了很多酷刑。“双手反绑起来,吊起来打。”这些经历,都是婆婆亲口告诉张春芝的。

  后来,党组织联系到了他们娘俩,他们受到了党的保护和照顾。“我父亲就是在党的关心下成长,并且读了大学的”。王绍军说。

  张春芝说,他和丈夫从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都是同学。“他身体不好,上大学时就把胃切除了一部分。这跟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继承烈士精神

  今天的生活是烈士用献血换来的

  1986年,王登明的警卫员王富林等人,比着王绍军的样子给王登明画遗像。得知自己的样貌很像爷爷,王绍军心里非常自豪。

  王登明被杀害后,引起广大群众的震动。1939年9月底,赵健民率领筑先纵队第三营,在群众的配合下,一举摧毁了敌人,活捉了杀人凶手。凶手后来在冠县贾镇被枪决。

  为了纪念王登明,冠县县委于1940年组建了“冠县登明抗日游击队”,调王登明的战友张金铭当队长。1946年,冠县人民政府在大张庄建立了“登明完小”。

  虽然没有见过英雄,但是王登明的精神时刻影响着他的后人。张春芝今年76岁,曾经在冠县民政局工作,正好在优抚科。而对于烈士遗属,她有发自内心的感情。

  王绍军现在在聊城市旅游局工作。他说:“爷爷为抗日捐躯,父亲由党培养长大。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由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继承烈士的精神,珍惜生活,积极努力工作。”

  (记者 王文波)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