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烈士白果“生于聊城死于盐城” 一份爱国心 两城共祭之

发布:2014-9-24 11:11:53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白果烈士事迹_副本.jpg

    “生于聊城,死于盐城,两城人民悼烈士;投身革命,献身革命,革命群众念英雄。”这是江苏省建湖县群众对白果烈士的挽词。

  白果,本名邓延熙,1919年出生在聊城古城区殷家园子一个中农家庭。

  1941年8月22日,日寇向苏北盐城抗日根据地扫荡时,为掩护革命战友,白果牺牲在江苏省建湖县上岗乡五岔河口,年仅二十二岁。

  在中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白果烈士的后人,缅怀先烈事迹。

  成长 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1919年1月,白果出生在聊城古城区殷家园子一个中农家庭。

  作为清朝康熙年间状元邓钟岳的后人,邓氏家族历来注重教育。1927年,8岁的白果开始入私塾读书,1929年秋入聊城县立第一小学,并与1931年春转入山东省立第三师范附属小学学习。“五四”运动后的新思潮、新科学使他大开眼界。

  这期间,也是国家多难之秋,1928年,帝国主义在济南制造了血腥的“五卅惨案”;1931年又侵占东北三省,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救国的浪潮兴起。和全国各地一样,聊城三师、二中及附属小学学生首先掀起抵制日货的爱国行动,白果组织同学积极参加街头宣传。

  1933年秋,白果考入聊城山东省立第二中学十五级。在这期间,他和进步学生创办文化刊物,开展聊城革命文艺宣传活动。在这一年,白果娶妻生子。

  1935年,北京爱国学生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抗日救亡高潮很快传遍了全中国。聊城两处省立示范、中学的爱国学生立即群起响应,两校的反动当局采用提前放假的办法进行破坏和压制,白果目睹现状,更加自觉地接近三师、二中倾向革命的同学,特别是加强了和三师地下党桑艮良同志的交往。

  1936年,白果初中毕业后,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高中,在目睹如火如荼的地下革命活动后,他毅然加入革命行列。同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济南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也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不久,白果回到故乡聊城。10月下旬,日寇铁蹄踏入山东德州一带,他毅然参加了聊城地下革命组织。

  牺牲 他牺牲的地方命名为“白果乡”

  1938年春,白果参加了冀鲁青年记者团,5月,山东省第六区政治干部学校正式成立,从鲁西北各县招收大批爱国知识青年,经过“抗大”式短期训练,培养鲁西北抗战的骨干力量。白果加入其中,并多次代表聊城抗日青年发表演说。在白果儿子邓庆增的记忆中,父亲回到聊城后,他经常被母亲抱着去听演讲,那时候人们的抗日热情非常高涨。

  同年8月,延安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向华北各地招收学员,白果不顾家人的反对,经中共鲁西北特委批准,于9月1日偕同七个青年战友出发,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那一年,邓庆增只有5岁。此后,他和尚未出生的妹妹再也未见过父亲。

  在延安,白果被编入抗大三大队九中队。在这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见到了毛主席,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

  1940年春,为巩固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党中央发出“放手发动群众,抵抗反共顽固派进攻”的号召。白果在延安参加了从华北南下的八路军(后改为新四军)。由陕北出发,冲过日寇封锁包围,经过豫南、豫东到达苏豫皖边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1940年冬,他又转战盐阜地区工作,在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二十团三营任教导员,同时兼任盐城县第十四区区委书记,公开身份是民运大队长,化名“白果”。

  到达盐城十四区后,他积极投入开辟敌后根据地,帮助群众消灭土匪头子和汉奸,维护了群众利益。带领部队参加生产劳动,开展减租减息,深受群众信任。

  在这期间,家中辗转收到他从盐城寄来的第一封信,信中除向年老父母表示报国决心外,因深知家中无以为生,特给堂叔附信:愿吾叔有食一日,勿让家中断炊一天。这,竟是他给家人最后的遗书。

  1941年秋,当时正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日寇向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8月12日,天刚亮,大批日寇分九路金范盐城十四区,并有汽艇配合从水上进发,包围圈逐渐缩小,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二十团三营营长何如祥率领的十二连,在上岗乡尖圩村与敌人发生遭遇战。为了保存我军有生力量,白果率军掩护。此时,敌人机枪已经架在尖圩村和四周村庄,等撤走最后一人时,他已经来不及撤退,牺牲在尖圩村五岔河口。年仅22岁。

  白果牺牲了,群众万分悲痛,冒着生命危险把他的尸体从水中捞出。在极困难的情况下,他的战友、情报站站长郭德胜用船板做成棺材,把他的遗体秘密埋藏在芦苇丛中。

  1942年,盐城地方组织和广大群众为纪念烈士,把他牺牲的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白果乡”,并立起烈士纪念碑。1967年,当地党委和群众重新修建了墓碑,来纪念这位不朽的烈士。

  魂归故土 两城人民共悼烈士

  而在相隔千里的聊城,白果妻、子三人一面艰难度日,一面继续打听他的下落。年幼的邓庆增曾跟着母亲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在目睹日军占领聊城后,终日担惊受怕的他盼望父亲早日归家。

  “文化大革命”期间,白果的同学李士钊回到家乡,他极力帮助邓家打听白果的下落。经过多方辗转打探,白果早已牺牲并安葬江苏建湖的消息传来,全家人陷入悲痛。

  1973年3月12日,带着白果86岁母亲薛英泰老人的感谢信,白果家属专程前往江苏建湖祭扫烈士墓,受到建湖县领导和群众的热情接待。

  12月11日,白果公社举行了三千多人的追悼大会,当地党委和群众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要求留下一半烈士的骨灰埋葬原处,以便年年祭扫,永久纪念。

  12月20日,白果烈士的遗骸在江苏省建湖县民政局领导的护送下到达聊城,当日下午3时,在聊城县革命委员会礼堂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追悼大会。此后,烈士骨灰被安放在聊城县烈士祠。

  如今,白果烈士长眠于聊城革命烈士陵园,接受市民的追悼祭奠。每年清明节,白果的后嗣子孙都会到革命烈士陵园祭奠。

  今年的烈士节,白果烈士和聊城千万名革命烈士将接受全市人民的祭奠和怀念。

  (记者 赵迪)

  备注:(部分史料引自白果烈士胞弟邓愧余1985年2月所著《白果(邓延熙)烈士传略》,该文根据邓愧余个人回忆及马波生、林之方、丁仲、宋秋潭、李士钊和建湖县提供的材料整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