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文化项目长于“传统”短在“现代”

发布:2014-8-30 16:21:46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我省第五届文博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仅开幕首日主会场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参观人数突破便10万人次。今明两天正逢周末,参观人数将再创新高。

  同样,聊城展区可用火爆形容,观看演出的观众堪称“里三层外三层”,呼啦圈、顶缸等传统杂技项目让人惊叹;展区内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面塑、木雕、雕刻葫芦等都是关注的焦点。但是,热闹的表象背后,聊城文化项目有喜有忧,喜在守住了传统、守住了技艺,忧在缺乏与现代的融合,少了一些外在“包装”,产业化之路上面临挑战。

  现场节目

  杂技成招牌,动漫取材本土故事赢得观众

  或许,咱聊城人对顶缸、呼啦圈杂技等不稀奇不陌生,但是对文博会上的游客来说,这确实是一场盛宴。来自江苏的游客朱先生说,这太刺激了,从没这么近距离看过顶缸如此熟练的。

  朱先生看的,正是聊城市杂技团演员郑刚表演的杂技顶缸。

  同样精彩的还有该杂技团选送的杂技呼啦圈、滑稽小丑、口技等。近百个呼啦圈,随着演员贾圆圆舞动身躯,飞一般地上下旋转,看得现场观众眼花缭乱,赢得阵阵喝彩。

  滑稽小丑、口技,则现场互动很好,可谓是老少皆宜。在滑稽小丑表演中,演员雒同泉用长气球制作出一个个诙谐生动的造型,如,小狗、枪等,发送给孩子,场面异常热烈。他诙谐幽默的小丑扮相,同样受到大人孩子的喜爱。

  在口技表演中,演员李守意模仿了各种声音,如临其境,将绝技演绎得惊艳全场。同时,他还邀请游客一块上台表演口技,并向游客传授口技技艺。这样的互动节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让聊城展区现场讲解员孙晶印象深刻的,除了杂技等表演效果很好之外,展区大屏幕轮换播放的动漫剧,同样吸引了小观众的目光,剧情还推介了聊城文化。

  如,仁义胡同、石牛流芳等动漫剧,都是取材于聊城本土的故事。这样,无形之中,动漫剧起到了推介聊城的作用。另外,上班记、香辣五侠等动漫剧,诙谐幽默,非常搞笑,也受到了好评。

  郎庄面塑

  观众都称是好东西,但是价格难以卖上去

  除了现场演绎节目之外,体现聊城文化底蕴的,还有东昌木板年画、东昌府雕刻葫芦等,这些是文博会上的常客,自然不缺少关注。可喜的是,雕刻葫芦在我市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在本届文博会上,东昌葫芦种植加工批发集散中心,成为聊城面向国内外的推介文化产业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额为1000万元,依托“中国雕刻葫芦艺术之乡”东昌府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势,建成后将带动200余家葫芦种植户加工散户进入。

  在产业化之路上,与雕刻葫芦已经走在前面相比,同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郎庄面塑则不容乐观。

  在聊城展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塑人物,如关公、孙悟空等,吸引了大批游客。

  28日,一名30多岁的年轻游客,以200元的价格买走了一个装裱好的面塑,是三国人物赵云。这名游客,并没有还价。

  冠县文广新局文研室副主任赵安营说,郎庄面塑是冠县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曾被带到韩国、台湾、上海世博会上,游客大都对此感到稀奇。在韩国,很多游客对着面塑兴奋地拍照。

  因为制作工艺特殊,需要蒸制、晾晒等程序,用时需要两三天,因此,郎庄面塑无法在现场制作,在互动环节是短项。

  更重要的是,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目前仍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传承,亟需进行包装,走产业化的道路。而产业化开发,就需要有投资意愿、有资金实力的商家来参与。

  另外,郎庄面塑目前大多取材于传统的人物形象,稍显老旧。下一步的发展,需要与现代进行更好地结合,制作一些现代的形象,如熊大、熊二、喜羊羊等,甚至是当红影星,这样市场就扩大了,也利于大家接受。

  还有,限于目前的制作形式,郎庄面塑赢得了市场叫好,但是卖不上价格。一个不装裱的郎庄面塑,少则30元,多则50元、80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展现在文博会上的烟台面塑。其仅是烟台市的非遗项目,但与现代融合得非常好,人物形象有现代美女、明星、京剧人物等,并在现场制作。一个烟台面塑大都上百元、数百元不等,但是仍较受欢迎。

  梨木木雕

  做工精细获称赞,期待能产业化大发展

  赵玉宝是冠县范寨乡赵里庄村的木雕艺人,从事木雕已经20年。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文博会,他收获的不仅有不错的销量,还有自信与视野的增长。

  29日上午,一个木雕笔筒,300元卖出。买家是一对从事文化事业的夫妇。对方对他的雕刻技艺非常认同,临走时拿着笔筒,和他合影留念。

  1993年,初中毕业后,赵玉宝便南下浙江东阳学艺,那里是中国有名的木雕之乡。4年下来,他将木雕技艺学习得非常娴熟。

  20年来,他一直执着的木雕形式是梨木木雕。这种木质细腻、纹理美观的木材,加工出来的作品非常畅销。

  目前,梨木木雕,在冠县只有他一家,在全市也只有两家,另一家在阳谷。这让赵玉宝有了“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他认为,聊城尤其是冠县,有丰富的梨木资源,梨木木雕应该形成大的产业,而不是一两人在做,有规模才有市场,形成产业才能发展。

  为了不断地学习木雕技艺、了解木雕最新行情,他每年都到浙江东阳两三次。那里的木雕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在全国都数得上。

  他说,他缺少不是技艺,也不是眼光,而是平台,进行产业化大发展的平台。泰安的肥城,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肥城依托当地丰富的桃木资源,将桃木雕刻发展成了一个长长的产业链,从大型的木雕如屏风等,到梳子、小挂件等,加工企业众多。因此,整体的规模效应便有了,分工合作,有的从事原材料的采集,有的从事加工制作,有的从事市场开发,这样销售渠道、市场等便可以共享。

  这样的产业化发展局面,是赵玉宝非常期待的。另外,现代机械的使用,也给手工木雕带来挑战。一个木雕手工制作,或许要一两天,但机器制作几分钟即可。在他看来,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木雕艺人需要不断提高技艺,增长见识,制作更加精良、独一无二的木雕艺术品,以赢得市场认可。

  在本届文博会上,他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即雕刻技艺,也开阔了视野,即真正发展壮大,需要依靠大家工作来做,一人独木难支。

  他的困惑是聊城很多传统文化项目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非遗项目,出路是,既要守住传统和技艺,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和借鉴,走产业化的道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