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临清发现79年前的劳工证

发布:2014-7-30 11:44:42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孙四成38_副本.jpg 

    这是一份1943年(民国32年5月24日)由“华北劳工协会”签发的出国出境普通劳工证。

  劳工证主人名叫梁长珠,河北省人,时年16岁,在哈尔滨道外18道街做土木工程。

  时隔多年,劳工证首页的人物照片仍保存完好,清晰可辨,这名留着短发的男孩一脸稚气。

  2014年7月28日,临清市民间收藏家孙四成向记者展示了这本劳工证。

  16岁做劳工,这不仅是日寇迫害华北劳工的铁证,也更进一步印证了侵华日军对国人的残忍迫害。

  铁证 首页照片16岁男孩稚气未脱

  尚未成年就被抓去做劳工,就照片而言,男孩的模样与16岁年龄仍有差距,更显稚嫩。

  铁证如山,事实的确如此,就是这样一个大男孩被抓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劳工证一共六页。时隔多年,陈旧的劳动工证已多处泛黄,一些页面虽略有破损,但整体保存完好。

  劳工证首页,“华北劳工协会”大红印章清晰可见,页面中一脸稚气的男孩照片,很难让人与劳工一词关联在一起。

  证页右下角,现“十六岁”的注明,更是深深刺痛着每一名见证者的眼睛。

  劳工证尾页记录了劳功证主人梁长珠更为详细的信息:原籍,河北省梁村人;就劳地,哈尔滨道外18道街;产业中分类,土木;职业小分类,土工。

  民间收藏家孙四成表示,这本劳动证是他几年前在聊城古玩市场上发现的。历史不容篡改,对于日寇迫害华北劳工的铁证,他收藏至今。

  对此,孙四成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他表示,日本将所谓“劳工协会”作为掳掠中国劳工的大本营和转运站,以解决其因穷兵黩武而造成的国内劳力短缺,确保重点产业的开发,达到以战养战的罪恶目的。“劳工协会”是杀人魔窟,大批善良无辜的中国劳动群众经“劳工协会”转运到东北、日本,从事井下采矿、挖土、修河等繁重的苦役。

  到了战争后期,由于大量劳工输出,华北各省劳动力日益减少,加之日本侵略者在战场上失利及其对劳工的迫害,广大农民皆已不愿再去当劳工。他们便采取了更为残暴的手段,在农村实行强制性劳工名额摊派,严令“克日供出,不得玩忽”。更有甚者,日军常常借对解放区“扫荡”之机,逮捕大批无辜百姓关进劳工集中营,强行押运出境。在集中营里,受到惨无人道的折磨,加上饥饿、劳累和疾病,大批劳工丧失了生命。

  背景 从华北强募抓捕劳工约350万人

  孙四成表示,有关历史资料显示,华北劳工协会的地方机关开始是在省(道)首府及特别市设总处,于县市设办事处或分处,后来改为在省、特别市设支部,在道设办事处,在重点县市设办理分处或特别办事处。初建时,预定在北京、天津、青岛三个特别市和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五省共设15个支部,201个办事处。但组建并不像计划那样顺利。后来又改为在第一年度计划设立北京、天津、青岛、保定、济南、太原、开封、徐州8个办事处,在古北口、塘沽、唐山、山海关、石门等地设15个办理分处,在伪满新京和蒙疆的张家口设驻在员驻在地。

  1943年底及1944年初,日伪政权和华北劳工协会为适应其对日本本土输出劳工的要求,对机构进行了调整,地方机关增加了天津技术养成所、石门劳工训练所、济南劳工训练所,并在日本建立了负责劳工问题的东京事务局,还在各地办事处增加了一批中国职员。1944年8月,日伪向华北各地下达了《重要劳力紧急动员》密令,各地伪政府组织了“筹募劳工委员会”。12月,华北劳工协会又调整了机构,在河北省设立了7个道办事处,2个办事分处,还在冀东、山海关、塘沽设立了特别办事处。

  还在日本国内有关地方设置事务局或驻在员。劳工的抓捕、输出、遣送和生杀大权都掌握在日本人手中。1945年夏天,日本侵略者败局已定,劳工输出难以继续,华北劳工协会的工作难以进行,于是华北政务委员会于1945年5月28日第146次常务会议议决通过,决定解散华北劳工协会及其所属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华北劳工协会从1941年7月成立到1945年7月解散,从华北强募和抓捕劳工约350万人,随行家属155万人,送往日本的劳工约34717人。同时还在华北地区摊派劳工4500余万人次修碉堡、据点、封锁沟墙和军事设施。

  手段 强征中国劳工或抓或骗或强行摊派

  劳工证所显示的土工其实就是一名壮工。

  16岁男孩成为劳工,并从事重体力劳动,对这位大男孩来说,身心备受摧残,生死难料。

  日伪强征中国劳工,或抓,或骗,或强行摊派,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抓的劳工多数来自乡村,也有一部分是城市的青壮年。甚至北平街头,经常发生日伪军警围捕青壮年强迫做劳工的现象,有时公然在北平街头的各电影院、戏院、庙会等娱乐场所公开大抓劳工

  诱骗。无论是大东公司,还是华北劳工协会,开始都是组织包工头和地方官员到各地城镇、乡村欺编招工,以“工资高”、“福利多”等手段,欺骗失业的城市贫民和贫苦农民充当劳工。有的还以给华北当地厂矿招工为名,当劳工集中后,再强行押送东北和日本。在骗招劳工时,早期有时工头也给劳工少量定金,但是,一旦被送到就劳地就从工资中扣除,有时几块钱的定金,几年也扣不完。

  摊派。日伪把招工任务摊派到村镇,有钱的人家花钱雇人去顶,没钱的穷人只好自己去当劳工。有的地方新民会还组织青年志愿队到场矿参加劳动,给日军修机场、营房和军事工程。

  抓捕。武装抓捕是日伪的主要手段。日伪军警宪特经常以“通共”、“八路嫌疑”等罪名抓捕青壮年,或什么罪名也不讲,见人就抓,然后送到劳工集中营,或送到各地劳工协会办事处收容站,然后送到东北或日本当劳工。仅河北元氏县,从1940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被抓劳工1155人,有262人至今没有下落。

  在井陉矿区,1943年、1944年抓捕百余人,1945年“不到两个月抓捕青壮年500余人”。1941年3月至1942年,日伪在华北实行五次“治安强化运动”中,从根据地和游击区抓捕了200余万军民,作为“特殊劳工”。文/图 记者 许金松

  ■新闻延伸

  输出中国强制劳工中80%以上是华北劳工

  华北曾成为日本“在东亚劳力之供给源泉地”

  纪念抗战60周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给出的资料显示,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中国作为其实施“以战养战”政策和扩充军备生产的主要战略资源供给地,有上千万占领区的平民和战俘,被日军以诱骗、强征、抓捕等手段,有计划地强掳输出和就地役使“强制劳动”,给劳工及亲属造成极大痛苦。七七事变后,华北失业劳力和饥民难民增多,日本侵略者将他们强掠从事筑路、修工事等苦役,受到非人的待遇。华北曾成为日本“在东亚劳力之供给源泉地”,向国外输出中国强制劳工中80%以上是华北劳工。

  有关资料表明,曾经一位到现场视察的伪职员在给上司的报告中这样记载:在该协会(指劳工协会)除数日间已病死三百余名外,计现场收容人数八百六十名,罹灾者(即患病者)尚有三百三十七名。除重者二百名已送传染病院,轻病者七十三名当即督率各医分别诊察……查出五十名较重者饬令送院,经研究病源,多系缺乏饮食所致。

  资料记载,伪青岛劳工协会的劳工集中营有大港五号码头、铁山路85号、商河路及汇泉体育场等处。大港五号码头设有水牢囚禁劳工,一个水池中塞进六七十名劳工,水深及胸,混浊冰冷,惨死在水牢的劳工甚多。铁山路85号常常囚禁七八百名劳工,编号照相立档,四周设置电网,里外都有日军监守,每隔十余天或一个月就送走一批。

  劳工常年穿着破烂,光脚,喝凉水,吃橡子面,一旦患上肠胃病就被送进台西嘉祥路3号的青岛市传染病院“隔离”。因大批劳工被送进传染病院,以致该院成了专门收容劳工之所。但日本人并非真心为了给劳工医治疾病,只不过是为防止丧失更多的为其卖命的劳动力而已。实际上,“该院情况仅以监视与大部工人隔离性质之收容,并无任何救治设备,又值本市水荒及缺乏西药,饮食、医疗,该协会与医院均难施行,致逾数百罹灾者焦头烂额,奄奄待毙,怨气冲天,令人目不忍睹”。院内还设立抽血站,进行残害劳工的罪恶活动。

  大批饥寒交迫的劳工抽血后当场昏死过去,就被扔进死尸堆中。1943年春到1944年底,平均每日收容劳工100余人,每天大量抽血,供日军伤员输血用,每日死亡10至20人,死亡率达50%以上。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新疆路、青海路的土坑和水沟里挖出大量劳工白骨。仅新疆路一个土坑中就发掘出十六箱之多。

(记者 许金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