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商孝江15年来他献出6个成年人总血量

发布:2014-7-29 9:46:38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商孝江7_副本.jpg

    15年献血量超过30000毫升

  7月24日,商孝江事迹座谈会在聊城市执法局举行。

  座谈会之前,先播放了一期省电视台纪录片,题为《山东最美城管大叔》,讲述的正是商孝江献血的事。献血总量达3万多毫升,献血跨度15年,因为这次报道,聊城城管商孝江火了。

  “山东最美城管大叔”因此而得名,这也让聊城市执法局局长袁炳臣为之一振。

  “之前,我竟然不知道身边的同事商孝江同志,就是‘活雷锋’,就是道德楷模。”袁炳臣说得实在,这也体现了商孝江做事踏实、不张扬的性格。

  商孝江老家在茌平,但出生在东北,自幼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长大,直到2003年才回到家乡生活。

  在东北时,他就是一蔬菜企业的中层干部,他献血就是在那时候开始的。

  “1999年,企业组织集体献血,我也献了,那是第一次献血。那次献血后,没感觉身体有什么不好,后来听说男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出血点,适当献血对身体有好处,可以加快血液陈新代谢,强化造血功能。”商孝江说,献血于人于己都有利,何乐不为?

  2003年来到聊城后,成为一名城管执法人员,商孝江仍然坚持献血。后来,他感到半年献一次间隔有点长,就改为捐献机采血小板。捐献机采血小板,也是献血的一种形式,并且两次间隔时间更短,可以每月一次。

  于是,2009年开始,商孝江坚持捐献机采血小板,每隔一个月他就献一次,从没有间断。

  受他的影响,他的侄子、一名同事也加入了无偿献血者的行列。

  刘光,是聊城市执法局执法支队直属大队机动三中队指导员,与商孝江是工作上的搭档。对商孝江长期坚持献血的事,刘光比较了解:“老商这次献血后,就把下次的时间记在心里,多年来始终如一。”

  从1999年1月8日第一次献血,到2014年7月23日再一次献血,商孝江。

  一般一个成年人血液总量为5000毫升左右,这样算来,商孝江献血量超过了6个成年人的总血量。

  15年坚持献血,商孝江的献血本有28本,厚厚一摞;荣誉证书也有多个,其中,两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分别为2006-2007年度、2008-2009年度,一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其他荣誉若干。

  商孝江说,献血没瘾,但有责任。因为想到患者在病床上等着输血,他就感到,自己献血就是挽救生命。

  按照原来的献血法规定,献血者最高年龄为55岁,但现在改为60岁了。

  商孝江今年54岁,对这个改变,他很欣慰:“只要身体允许,我就继续献下去,尽量为社会做点事。”

  “干,过一天,不干,也过一天。”这是商孝江和同事交流时的口头禅,也是他的座右铭。

  遇到有困难的他就帮一把

  了解商孝江10多年坚持献血的事迹之前,聊城市执法局局长袁炳臣心中像有一块石头压着,有一种压抑感。

  这还要从2013年全市城管系统总结大会说起。

  在会上,袁炳臣看到不足的同时,更为城管一年来的成绩而欣慰。因为城管出了像商孝江这样的城管能人,城区乱贴乱画治理取得了非常好的进展。

  要知道,城市“牛皮癣”可是全国性的难题。聊城不仅摸索出了治标之策,还有治本之策,确实可喜可贺。另外,这一年,聊城城管还出了招商引资的“名人”,获评政法系统模范人物的“佳人”等。成绩可喜,但是城管在全国范围内的形象并不算好。

  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让人性化执法的观念深入人心,如何让执法行为符合党章的要求……袁炳臣想了很多。

  让他压抑的还有,身边就有这么多典范人物,怎么发掘出来,在城管系统推广学习。了解了商孝江坚持献血的事迹后,他心头一亮:“活雷锋”就在身边啊,道德楷模就在身边啊。

  与袁炳臣的感受一样,聊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海了解商孝江的事迹后,也很受触动,分别于7月22日、23日连续两天作出批示:城市执法形象的树立,需要这样的典型;我们的社会,需要踏实做事、淡泊名利、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操。

  其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商孝江一直把服务群众挂在心上,并持之以恒。遇到有困难的,他就帮一把;看到不平事,他就仗义直言。

  2007年12月,原古城区居民张万岭就曾带着感谢信来到执法局,反映商孝江人性化执法、乐于助人,经常帮居民晾晒衣被等事迹。

  2006年11月24日中午时分,在东关民族小学附近,接孙女的杨女士,忽然发现身后的孩子不见了。杨女士顿时慌了神,大声喊起来。正在这里执勤的商孝江听到喊声,立即赶到,随后喊来同事,分组帮助寻找走失的孩子。他还用车上的喇叭,不断地呼唤小女孩的名字。

  商孝江和同事的行为,感动了路人,于是大家一块帮着寻找。半小时后,小女孩找到了。杨女士握着商孝江的手激动不已:“太感谢了!”

  2005年8月的一天,商孝江正在楼西大街执勤,看到一名骑自行车的妇女摔倒了。正巧,这时一辆公交车行驶到这里,并及时刹住了车,避免了一场事故。

  整个过程,商孝江都看在了眼里。但随后的一幕让他诧异:摔倒的妇女躺在地上不起来,刁难公交女司机,或者赔偿,或送去医院治疗。女司机无奈地站在那里,引来众人围观。

  明明和公交司机没有关系,怎么能这样呢?商孝江看不下去了:“大家静一静,事故真相并不是你们看到的这样,公交车司机是无责的,我为她作证。”

  最终,在商孝江的调解下,这场意外和平解决。

  平时,商孝江对同事,尤其是身边的下属,也非常关心照顾。“家里有什么事,一定要说。大忙我可能帮不上,但一定会尽力。”这是商孝江常常说的一句话。

  几乎没有正常过过双休,很少与家人正点一起吃饭,商孝江的生活是忙碌的,但是没影响他“爱管闲事”。

  他常常说:“活着,就要为社会做点什么。”

  工作中生活中习惯换位思考

  人性化执法城管是他,默默奉献坚持15年献血的是他,“爱管闲事”的热心人是他……或许有人会问,这么多身份,为何能叠加到商孝江一人身上?

  这还要从他的经历说起。

  从东北来聊城之前,商孝江是一名企业中层干部,不是城管。那时,当地城管打人的事件,他经常听到。一次,因为摆摊的事,城管又打人了,商孝江这次赶上了,看了后非常气愤。

  城管执法,能不能换换方式,难道只有粗暴吗?气愤之余,商孝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搬到聊城前,他要把在东北的房子出售,便在当地张贴了一张售房启事。贴上不长的时间,他发现,启事不见了,邻居告诉人,是城管给撕了。

  2003年来到聊城后,商孝江做了一名城管执法人员。贴售房启事的经历,让他感到,城市管理需要疏堵结合,只有堵,是行不通的,也不是真正服务群众。现在,聊城城区在各居民小区门口设置了46块便民服务牌,专供居民张贴相关信息。

  做了城管执法人员后,商孝江脑海总是浮现一个场景:曾在东北见到的粗暴城管执法。他一次次自问:我如果不是城管,我能接受这样的执法吗?人性化的执法,能不能行得通?

  认识到了执法方式需要改变,商孝江便身体力行改之。“大娘,身体近来好吧?”“大爷,您孩子又来看望您了吗?”……他执法时,常常这样和执法对象交流。

  “你尊重别人,别人就理解你,就支持你,反之也一样。”商孝江说,城管执法对象大多是弱势群体,换位思考非常重要:“对他是天大的事,对咱可能就是一句话的事。”

  无论本职工作,还是“管闲事”,商孝江形成了一个习惯:换位思考。实践中,这个习惯带给他很多惊喜与感动。

  (林志彬 刘广阔 吕言亮 石田力)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