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4023名包村“第一书记”改变了一批村庄面貌

发布:2014-7-4 13:07:50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去年年底,阳谷李台镇大寺一村、大寺二村、武堤口一村等5个村,经过审查,筛选出120多名贫困村民,每人分得了1000元扶助金,总计近13万元。

  这些扶助金从哪里来?

  再加上甄台一村、临河一村,这5个村是省卫计委选派的“第一书记”工作组帮包村。目前,5个村建设了163个大棚,工作组筹集投入近600万元。这些大棚承包出去,贫困村民的扶助金就从大棚承包费里来。

  直接帮扶是输血,建致富项目是造血。这是全市选派的“第一书记”工作组的缩影。

  抓党建带班子,引项目帮致富,帮扶从软件到硬件,2012年以来,全市选派4023名机关干部到贫困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其中,省直部门的有65名,市直部门的有81名,其余为县、乡两级派出的。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目前,一批“第一书记”帮扶的村庄变了样子,路通了,村风村貌改善了,最关键的是村民富裕了。这是7月3日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的。

  省直驻聊“第一书记”:65人争取资金已达4.7亿元

  根据中央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部署,2012年起,山东省选派2.6万名“第一书记”,深入基层抓党建促脱贫。根据安排,3年时间内,“第一书记”要让所有帮包村实现“五个明显”目标。

  这“五个目标”分别为:村党支部战斗力明显增强;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村里有致富项目,90%以上的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翻一番,村集体有一定的经营性收入;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五个目标”是硬指标,对“第一书记”是压力,也是动力。

  2012年以来,全市共有4023名“第一书记”帮扶着4023个贫困薄弱村,其中,省直部门选派到聊城的“第一书记”有65人,分包东阿、阳谷、莘县、冠县的65个落后村庄。

  来自省直部门的“第一书记” 每周至少5天蹲守驻村。

  抓村班子建设、改善帮包村的基础设施、引进致富项目等,65名“第一书记”让帮包村的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截至目前,65名“第一书记”通过多方协调争取,用于帮包村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已达4.7亿元。

  省侨联“第一书记”通过中国侨联公益基金会“侨心工程”向金斗营中学捐款20万元,并结合该项工程协调配套资金350万元新建学生宿舍楼,目前正在施工。省监狱管理局“第一书记”积极协调水利部门,投资200多万元,实施小农水建设。

  同时,“第一书记”通过引进项目、发展产业,使帮包村初步走上了富民强村的道路。省卫计委选派的5位“第一书记”,2012年利用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及自筹资金50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高标准钢结构蔬菜大棚;2013年以来,以崔成立为工作组组长的第二批“第一书记”全力以赴,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了蔬菜大棚的全部建设工作。

  崔成立说,依据大棚建设资金的投入情况,他们确立了收益分红比例,确保了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2013年年底,所帮包5个村的120多名贫困村民,每人分得了1000元扶助金,总计近13万元。

  省委统战部选派的“第一书记”工作组,围绕民生实事,开展了9项帮扶活动,给帮包村群众送去实惠。省煤田地质局,累计投入10余万元,先后开展了重阳节尊老活动、中秋节走访困难户、金秋助学、春节送温暖活动。

  双联共建:驻村干部与单位联动,修建村路1823公里

  全市4023名驻村“第一书记”,除了来自省直部门的65人,还有81人来自市直部门,其余则是县乡两级部门选派的。

  据了解,机关干部到贫困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我市推行的是“双联共建”制度,即部门单位联村社,党员干部联农户,携手共建新农村。两年来,“第一书记”充分利用上级帮扶政策和所在单位的全力支持,走出了一条从少数人鼓励帮扶到驻村干部与单位联动帮扶的新路子。

  在“干部驻村、双联共建”中,每个市直单位选派1名处级干部和2名科级干部组成工作组驻点工作,形成了“第一书记”担纲、工作组人员驻点工作、本单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本单位党组织当好后盾“四位一体”的帮助机制。

  “双联共建”制度推行两年来,一批受帮扶村庄变了样子。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出行难;输电设施陈旧、断电跳闸常发生,用电难;机井设施老化,农田灌溉难。曾经,高新区许营镇东屯村是一个“三难村”。

  该村的改变始于2012年3月。傅伦是聊城市检察院对口帮扶东屯村的“第一书记”。第一次入村,傅伦便把着力点放在了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上——用电难。随后,他争取到120万元帮扶资金,给村里换了变压器、输电线路;协调46万元,将15眼机井和沟渠改造为用电排灌。这样,该村告别用电难、灌溉难。

  后来,傅伦又申请200多万元,修了一条通村主干道,方便了东屯村和附近6个村村民出行;还修了2100米的水泥路,连接起该村到中心小学的道路,解决了孩子阴雨天上学难的问题。

  据统计,包村帮扶两年来,全市4023名“第一书记”共争取基础建设资金8.27亿元,为936个村修建了路,总长达1823公里;为545个村通了水,为551个村进行了电改,为1540个村新建扩建了办公、活动场所。

  这些实事让“第一书记”打开了工作局面,解决了长期制约受帮扶村发展的瓶颈。

  张朝彩是聊城市审计局选派到开发区广平乡周公村的“第一书记”。为给村子找到一条致富路,他多方选取项目。目前,该村把致富路子放在了种植结构调整上,发展蔬菜大棚,大棚种植户已达37户。随着种植规模扩大,村里还注册成立了聊城市联建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

  据了解,两年来,全市“第一书记”组织村两委班子、致富能手等7.6万人次外出参观学习,引进致富项目1386个。

  逼出来的帮扶合力:部门不脱钩,干部不撤离

  我市在推行这一制度之初,就明确了帮扶的基本形式——干部驻村、双联共建。这样,驻村工作组不是“独自在战斗”,他们负责到帮扶村做调研、摸情况、出题目,所在单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农户,单位联系村社承担对口帮扶任务,两者形成合力,一包三年。其中,有一个规定:所帮扶村不到小康标准或帮扶成效不明显的,“部门不脱钩、干部不撤离”。

  在这种模式下,派出单位作为后盾,全力支持“第一书记”的工作。派出单位领导要每季度到干部帮扶村进行走访1次以上,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

  如,聊城市质监局接到帮扶冠县东古城镇平村的帮扶任务后,立即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多人任副组长的帮扶领导小组,进行组织协调,确定了帮扶的6项具体目标和9项重点工作以及完成时间表。

  该局党员干部还与平村困难户结成20个帮扶对子。在“第一书记”赵培华协调下,平村修建了长566米的主街道、1634米的村内及环村道路,并改造了村内自来水管网、农电线网。

  领导干部带头是“第一书记”包村帮扶的显著特点。如,高唐县选派了25名县级党员干部、164名县直单位一把手、镇街正科级实职党员干部和13名优秀党员企业家,按照党群部门包弱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科技部门包专业村的原则,到202个薄弱村任“第一书记”。

  该县汇鑫街道辛兴店村,是出名的乱村。该县主要领导人任该村“第一书记”后,针对村内实际情况,帮助村里确立了“党支部+企业联合党支部+大学生村官”的路子,解决了村里吃水、修路两大难题,支持新上机械加工项目4个,规划建设特色种植基地等。使该村逐步变为文明村、富裕村。

  聊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海说,4023名“第一书记”充实到全市农村基层,引爆了新一轮农村大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记者 林志彬 通讯员 王江川)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