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溺爱、亲子沟通少成家庭教育误区 部分学生自理能力差

发布:2014-6-4 8:52:21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记者在城区小学采访得知,个别三年级小学生还不会自己擦屁股,这常常祖父母的与溺爱有关;另一个现象是,父母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较少,特别是父亲。调查显示,部分孩子一天与父亲沟通的时间仅有半小时。

  “隔代亲”的教育弊端,早有定论;理想的家庭教育还是父母直接带孩子,但是年轻的父母常常又无时间。

  一个教育现象是“5+2=0”,即没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将大打折扣;这提醒家长,任何教育形式也代替不了家庭教育。

  关键词

  亲子交流——严师、餐桌、时间少

  俗话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说的是,父母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但是,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正在与孩子争抢“最好的老师”的时间。对孩子来说,这样的情景非常熟悉:早上上学时,爸爸还没有起床,中午在校就餐,晚上入睡了,爸爸才回家,与爸爸“零交集”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近日,记者在振兴路小学东校三年级一个班级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其中超过一半的学生称,在家庭中,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最少。学生对爸爸提出要求,如希望爸爸给做一顿吃,希望爸爸能接送自己上下学,希望爸爸多陪陪自己等。

  这种现象,与爸爸一般是家庭的顶梁柱,平时忙于奔波,无暇顾及孩子有关,但“人生有几个不能等”,其中之一就是教育孩子不能等。

  振兴路小学东校副校长李念坤认为,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是其次,最要紧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其中,一、二年级的孩子,更像是一张白纸,正是需要家长、老师多沟通多引导的阶段。一个现实是,正是这个阶段,父母的教育缺位了。等孩子再长大一些,家长时间相对多了,有时间陪伴孩子了,但为时已晚。

  聊城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刘平易曾经遇到一个案例。一名男孩在聊城上初中,父母在东阿,父亲是大货司机,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后来,孩子表现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最后辍学。为此,这对父母带着孩子找到刘平易。孩子当场质问父亲:我小时候,你还带我去游泳,现在,你什么时候带着我玩过?这个父亲听了儿子的话,顿时流泪了。

  刘平易说,青春期的孩子,同样需要父母的陪伴,并且表现出性别差异,如男孩更愿意和爸爸在一块,女孩更愿意和妈妈在一块。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的困惑,要及时发现及时沟通。

  而聊城某绘本馆对对孩子家长做的一个调查也显示,不少爸爸每天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半小时,辅导孩子做作业的多是妈妈。该调查还显示,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方式,主要是在餐桌上,在一块活动中交流的很少。交流时间的长短,主要是看父母的工作情况,有时间就交流,没时间就不交流。这个调查同时显示,在不少父母眼中,孩子难管,父母多以严师的面孔出现。

  于是,看电视、玩电脑成为孩子打发时光的方式。本应该亲密的亲子交流,时间不多、场合单一、面孔生硬,其乐融融的场面,成为部分孩子的奢望。

  亲子交流不理想,家长与老师的交流也不乐观。李念坤说,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老师及时传达给家长;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家长及时传达给老师,这才是家校理想的互动。现实是,尽管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向家长发出邀请,多交流多沟通,但家长主动给老师打电话的很少。

  反常事

  小学生不会擦屁股、一个班7人为单亲

  俗话说,3岁看小,7岁看老。这与当前提倡的早教理念一脉相承,让科学的教育,尽早介入孩子的成长。

  从事小学教育多年,至今仍然教课的李念坤有个观点: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必须从小抓起。孩子哪怕年龄小,也要放手让他自己去独立做事,去承担责任。而现实是,孩子的责任意识普遍淡薄。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学校、家庭最为重要。李念坤经历的一些事件,或许能反映这方面的问题。

  一次,两个小孩子打架了。其中一方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拉来过,不问双方为什么打架,而问自己的孩子是否吃亏了。这样,孩子是非的观念就难以培养,何谈反思因为打架而承担的责任。

  还有一个家长这样向孩子宣传交通知识:没警察看着的时候,可以闯红灯。这个理论延伸一下就是,没人看到的时候,别人的东西可以拿。这样,孩子的价值观,从小就扭曲了。

  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问孩子的思维模式,不管孩子的为人处事,则是大部分家长的“通病”。而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这是本末倒置的。李念坤说,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易,但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难。而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学习一般都不差。功利性,在家庭教育中表现的较为普遍。

  在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中,溺爱,表现得尤为突出。年轻的父母忙,教育孩子的责任常常转嫁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凡事宠着孩子、顺着孩子,这是“隔代亲”的弊端。这样,孩子的惰性尽情滋生。甚至,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还不能自己擦屁股。这样极端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几乎每个学校都有。

  如今,夫妻离婚率不断上升,也殃及了孩子的成长。城区某小学有一个班,7名孩子是单亲,平时大多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些孩子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如内向、学习差。后来,这几名学生甚至组成了小团体,不和其他的学生交流。后来,在老师的关怀下,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逐步融入了班集体。

  专家说

  该孩子做的 家长莫包办

  亲子沟通少,沟通方式有问题,这是家庭教育的误区。

  聊大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张厚刚认为,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受到社会实践的矫正,每一个人都有强大的自我调适的能力。一个普遍的错觉是,上一代人常常认为下一代不如自己能吃苦、不如自己能适应社会,总之,“下一代不堪重任”。其实,人类是一步一步往前发展的,后一代人总是在吸取前一代人的经验基础上,进而超越上一代。

  所以,做父母的,没必要为孩子的明天过分担忧,过分溺爱。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逐步走向自主和独立,这期间,家长需要做的是引导,而非强制,更不是功利地强加自己的意志,违背孩子的意愿,包办孩子的一切,如,规划孩子的兴趣,强制孩子学习某一种技能,包办孩子做家务的权利……最后彻底把孩子“架空”失去自我。这是非常危险的。

  (记者 林志彬)

  记者手记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

  当一个肉嘟嘟的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年轻的爸爸妈妈满怀激动与欣喜,会用全部的爱来呵护他。一天一天,这个小生命学会了微笑、翻身、站立、行走……直至学会了调皮淘气,仍是家庭呵护的中心。

  慢慢地,当初的小生命入学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与性格,长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教育便开始介入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介入的方式方法有别,效果也不同,差异的个体便出现了。

  5月29日,本报推出“六·一”专题报道《家长顾虑教师紧缺 校园运动很尴尬》,今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具有个性的家庭教育,以期在个性中找到具有示范意义的共性,即家庭教育应该遵守的原则、方法。

  每一个孩子,经历的家庭教育大都不同,加上先天的因素,会呈现出不同的自我。如聊大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张厚刚所说,理想的状态是,孩子的个体千姿百态,但在这个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上又表现出一致性,如不违法、有礼貌、尊重别人、友善等。

  对孩子来说,这些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树立,来自生活中一点一滴,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正如从事家庭教育的张庆波所说,家庭教育是一本百科全书,家长要一页一页去学,然后在孩子身上运用、实践,想要孩子表现好,家长先要自身好。对此,振兴路小学东校副校长李念坤一针见血地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需要家长言传身教。

  (记者 林志彬)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