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明年聊城城镇化率将达到50%

发布:2014-4-8 14:36:31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本报讯 4月4日,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暨双百大城市三年攻坚战第二战役誓师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海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忠林作工作部署,市领导金维民、汪文耀、陈平、刘春华、李吉增、任晓旺出席会议。

  林峰海在讲话中指出,城镇化是聊城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是“东融西借、跨越赶超”的有力支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我市“东融西借、跨越发展”的新动力。我们与东部城市发展的差距,就是因为以往没有很好地抓住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去年以来,经过我们的积极争取,聊城相继列入中原经济区、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成为国家和全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区,这在聊城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只有实现城镇化大发展,才能拉开城市框架,创造产业发展空间,增强城市竞争力,从而实现“东融西借”的战略目的。可以说城镇化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聊城未来发展的高度。近几年,我市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工业化在转型中得到了迅速成长和提升,而且势头越来越好。总体来看,城镇化已经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全省城镇化率53.75%,我市差10多个百分点;城市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承载功能差,城市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市委、市政府已经下了决心,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决不能在城镇化工作上再被别的城市落下。

  林峰海强调,要通过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市在“一区一圈一带”中的城市定位,充分发挥我们的产业优势、区域优势、环境优势,与济南实现深度融合,与周边市实现错位发展。我们的各县(市、区)之间也要统筹协调,达到城市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统一,促进县(市、区)之间组团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把握好我市的个性和特质,充分发挥文化特色和水城特色,挖掘城市的内涵和灵魂,做到城市个性、气质与现代化气息相统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把城市建得有特色、有棱角、有个性,拿出让人叫得响、记得住的城市品牌。

  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为目标,提供安居之所、生活之便、企业之需,不断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把城市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通过标准化设计、部品化构件、工厂化生产,保证工程质量。建设一批能够真正代表城镇发展水平的高档次、高品位且具有无穷魅力和长久生命力的标志性建筑。要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商业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突出创新创造,攻克重点难点,坚决打赢双百大城市三年攻坚战第二战役。

  王忠林指出,加快城镇化是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但在这个问题上,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畏缩不前。从中央和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看,既强调城镇化的重要性,又把城镇化作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更加注重的是城镇化的质量。在具体工作中,应当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三是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四是规模扩张与集约用地的关系;五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城乡建设,而且涉及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我们必须树立统筹的观点,一方面,要抓好城市建设,为城镇化提供载体;另一方面,要统筹安排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确保新增城镇人口来得了、住得下、生活好。

  会上陈平副书记首先宣读了《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3年度城镇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对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随后典型代表进行了发言。

  ■相关链接

  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要达到56%

  4日,记者从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暨双百大城市三年攻坚战第二战役誓师大会上了解到,根据要求,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50%左右,到2020年达到56%。目前,聊城中心城区人口大约在70万左右,到2015年要达到100万左右。要建成200-3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一方面,要靠中心城区的扩张,另一方面,要靠聊茌东大三角建设。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将进一步抓好省、市级示范镇建设,着力增强产业支撑,支持有条件的示范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做到统一规划,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村居民向城边、镇驻地、工业园区和经济强村聚集。条件具备的要尽快实施,条件不具备的,决不能强求。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百千万工程”,从今年开始,每年建设100个示范村(社区),对1000个村(社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让100万名农民受益,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加快建设美丽城镇和乡村。

  我市将坚持自愿、分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开落户限制,加快推动有相对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及随迁家属、农村籍大中专毕业生、农村籍复转军人等率先转户,带动其他农村人口转户进城。逐步将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村庄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户口。全面放开县域城镇落户,凡在县城有合法工作、固定居住场所的均可落户。

  我市确定今年为棚户区改造“安置年”,根据要求我市将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集中力量打好回迁安置房建设攻坚战,确保2014年完成6.6万套的年度建设任务。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原则,集约使用城市土地、空间资源,提高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投资强度和环境效益,老城区开发项目不低于300亩,新城区不低于500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延伸阅读

  去年以来,全市棚户区改造征收面积完成1672万平方米

  4日,记者从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暨双百大城市三年攻坚战第二战役誓师大会上了解到,去年以来,全市大力实施“双百大城市”战略,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去年,全市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总投资921.6亿元,是2012年的3倍多;城镇化率达到42.05%,增幅居全省第3位。市城区形成了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四区”竞相发展的格局,环城道路、环城水系、环城林带、环城花带、环城高速“五环聊城”建设全面展开,各县(市)城区框架也明显拉大。

  城乡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棚户区改造征收面积完成1672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居全省第一位,大部分县(市、区)拆迁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5067户,居全省第一位。中心城区城建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88.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86.6亿元,滨河大道全程通车,市体育场和高级工程、高级财经职业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中华水上古城四条大街、市民文化中心等主体工程完工。

  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变。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90亿元,同比增长158%。大力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市新建改建道路238条,新增绿化面积705万平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34.6%,“平、明、绿、美、净、齐”的特点初步彰显。全市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1231套,任务完成率达到101.9%,居全省第五位。所有行政村通上了沥青或水泥路;107个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和135个乡镇幼儿园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县乡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73%。

  ■相关新闻

  8个重点项目今年全部完工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全市打好双百大城市三年攻坚战的第二年,也是关键之年。根据要求,今年,我市要完成全市城镇化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布局规划修编工作。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推进规划全覆盖。

  抓好20个重点城建项目建设,确保“五环聊城”、市民文化中心、城区路网、棚户区改造、徒骇河世界运河(建筑)博览园景观绿化工程、望湖小区、西安交大科技园、高级职业学校等8个项目全面完工。加快建设济聊一级路、一干渠路、北外环与茌平南外环连接线、聊滑路等6条道路建设,形成“聊茌东大三角”的框架。

  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市中心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500万平方米,实施大树进城15万棵。实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百千万”工程,建设100个示范村(社区),对1000个村(社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加快地下管网建设和更新改造,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和电线入地。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处理能力。加快实施中心城区华能聊城热电南部新区供热和国电-昌润供热两大集中供热工程,努力扩大供暖覆盖面。

  加快回迁安置房建设,确保完成6.6万套的建设任务。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37931套,基本建成9500套;其中改造棚户区24480套,建设公租房11389套。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加快建设垃圾中转站,实现“村收、镇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全覆盖,建立起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省级示范镇和列入国家污水管网集中支持范围的重点镇要率先于今明两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市级示范镇和其他48个列入“十二五”规划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开工。

  (记者 刘亚杰 通讯员 张迪)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