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行动树立榜样 行为成就楷模

发布:2014-4-4 10:07:06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高总3.JPG

  行动 行为 作为

  心有所想,身体力行。孔繁森按照自己的行为准则,始终在行动,久而久之形成了个性行为,这种行为最终注定了他的作为。

  繁森有个最大的优点:身体力行。他的很多行为,都是想了就做,而不是“束之高阁”。比如,他在部队医院服役时任劳任怨,全力搞好服务。老干部们都说,“繁森这个孩子真好啊。”回到地方后,繁森所在部队的老首长每年都带着老伴来看他。

  繁森做事是想到了马上就行动,脚踏实地去做。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说一个人有才气,但是再大的才气不写文章怎么能看出来;说一个人有能力,不行动怎么显示有能力。举个简单例子,我上大学前曾经在家当过两年生产队长,其中有个农民好捣蛋,干活的时候不出力,你要是一批评他,他就来劲了:“咱俩比比!”一般人还真比不过他,他有劲,但就是不行动。

  孔繁森的不平凡之处,在于他始终如一,始终在行动、在做事。由于他长期这样做事,为别人、为大家、为社会,久而久之所有人都认为“繁森这个人真好”。我刚到宣传部的时候,大家都说繁森这个人怎么怎么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感到三哥这个人是真不错。曾经有一次,他从西藏回来过春节,大家都请他吃饭。繁森当时都是地级干部了,晚上出门没有车,都是我骑着自行车驮着他挨家串门。到最后一家时,都快凌晨一点了。他说:“文举,咱俩还得去!”我说:“都啥时候啦。”他说:“必须得去,咱答应人家了,睡觉了也得去。”一敲门,朋友家真已经睡了,说:“我们等了你们一晚上,一看不来,就散场子了。”三哥说:“既然我答应了你,散场子了也得来。”朋友披上衣服说,“来了必须得上屋里”,死活把我们拽屋里去。那时候喝酒很简单,弄个白菜心、豆腐皮的,还得碰一杯。俺俩在那里喝了杯酒又走的,这件事情让我很感动。繁森对我说,你看我回来这几天,人家都想跟我吃顿饭,见个面聊聊,这是对我的关心,不去不行。当时都不在饭店吃饭,都在家,也不用反“四风”,因为没有“四风”啊。

  孔繁森的这种行动,逐渐形成了带有鲜明性的个体行为。什么行为啊?只要是他答应的事,他就一定去做,还必须做好。这是非常难得的,是言而有信啊。

  1982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来莘县马西林场考察,繁森当时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负责这个事,他邀我参加。我是第一次见那么多外国人。他对外国朋友非常重视,笔挺的西装,介绍情况时一律使用普通话。我跟繁森开玩笑:“三哥,你说话是很洋气啊,普通话,聊普!”其实,跟外国人不用讲普通话,现场都有翻译。繁森却坚持讲普通话,还吟了一句论语上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没想到,一个日本人听懂了,上去和他握手。这位日本朋友很兴奋,晚上喝了酒后唱古诗词——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大家都愣了,我学过训诂学,日本人完全是用古音唱的。

  繁森就是这样的人,里里外外都考虑的很周全。由于他的努力,那次的接待非常成功,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考察的也很圆满,后来的投资都很顺利,投资2000万美元的2606项目工程,现在当地仍受益。孔繁森的这种行为,给人感觉很有亲和力,这很了不起。

  耶稣说过一句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其实这句话不要片面去理解。这里所说的“入地狱”,不是真的进地狱,而是说,我为了给你们做事,不求你们的理解。意大利的科学家布鲁诺是怎么死的?被烧死的。他发现地球是圆的,教廷就说不行啊,怎么是圆的啊,这是邪说。实际上,他是引导人民走向科学,走向现代文明,但是却被活活烧死了。布鲁诺只要认错的话,就可以不死。但是,他为什么不肯认错呢?因为这是他的信仰,他不能改变自己的信仰,因为他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最后,布鲁诺说了这样一句话:“神圣的无知”。

  永不改变自己的初衷,繁森就是这样的人。1986年11月,繁森被任命为地区林业局长。当时的林业局是个弱势部门,可他本人非常乐意。“只要叫干事,就全力以赴干好;让去林业局工作,就把林业这个事做好”,这就是孔繁森的行为准则。在孔繁森这样长期的行动中,形成带有自己个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最终注定了孔繁森的作为。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是只靠我们的宣传。

  繁森的这些做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我们必须要坚持养成自己良好的行为,坚持不懈,最后才会成功。行动,是把思想变成现实的关键;行为,是一个人能做事的一个证明;作为,就是成功者取得的成就。

  选择 选题 选视角

  孔繁森从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信仰,到他个人道德修养的形成,再到他的行为、行动、作为,再到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这是一个完整的孔繁森。我们为什么宣传孔繁森取得成功,在于做到了选择、选题和选视角。

  这部分,我想讲的是跟我们的新闻业务有关的内容。我们为什么宣传孔繁森取得很大成功?说句业务性强的话,那就是做好了选择、选题和选视角。

  繁森刚去世时,我们从个人感情角度考虑,繁森那么好的一个人,不写点文章纪念他太遗憾了。因为,当时王宝森等一系列腐败案集中暴露,社会舆论压力很大,恰恰在这时出了一个孔繁森。这样的一个典型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反映了我们党的原则性,确实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时候我们经过反复思考就决定:放弃个体的选择,来服从这个大的选择。

  我们在宣传报道时一定不要忘了大的社会背景,一定要研究政策。在当时那个大背景下,社会需要孔繁森这样的典型,就像当年我们宣传张海迪一样。当时我和张海迪住在一个大院。说实话,我非常感谢张海迪的爸爸。后来我能写文章、写剧本,她爸爸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刚开始宣传张海迪的那个时期,人们不是不学习,而是大家都感到很迷茫,学习没什么用。文革期间一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这段时间,都是推荐工农兵,上大学不用考试,当然用不着学习,大家也就都不学习了。文革结束后,国家要走科学兴国的路子,需要大批的人才。这时,大家都开始重视学习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海迪作为一个残疾人,自学成才,感动了很多人。其实,这也是一个选择。张海迪不学习,能干什么呢?海迪所读的大量书籍,还有一些是我从莘县图书馆给她“搞”出来的。那时,莘县图书馆里的书都一堆堆的放在那里,都锁了起来,没有一点用。图书馆的宋馆长人很好,我就跟他说了:“大爷,图书馆里的书能不能找几本看看。”他说,“那不行,这都是四旧,都是封起来的。”我就对他说:“那你把我也锁里面,下班再给我开门。”当时经常就这样在里面读书。张海迪知道后就对我说,能不能给她找一些书看。于是,我就给她往外“偷”书,当时也没人管,我就拿了包括《叶尔绍夫兄弟》《青年近卫军》《复活》等一些苏联作家的著作给她看。那时,这些书都非常难得,她越看越有兴趣,后来也有话题了。跟刚才讲繁森是一样的。起初,张海迪读书是为了打发时光,后来读书多了就有了自己的理想。她认为读书可以创造价值,可以写一些东西。包括那些画报都是黑白的,但是都很漂亮,海迪经常拿出来看,这都是一种相互影响。所以说,海迪的学习是一种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自觉到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式,她晚上不睡觉,上午不起床。在1983年宣传海迪的初期,当时正好需要一个典型来带动社会形成学习风气,通过宣传,张海迪成了全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第二,是选题。宣传报道的本身是用事实来说话,但是宣传报道的最大作用是在坚持真实的情况下放大。所以,我们在选择题材的时候必须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才能选出重大题材。什么是重大题材?重大题材是和时代合拍的题材。所以说,选择题材非常重要。选题,是在选择的基础上,有了这个社会大背景,我选择合适的类型。比如说选择反腐的典型,但是在选题的时候又面临着第二次选择。选题选什么?孔繁森是、白云也是,包括基层的人物,那有很多很多素材。大家还记得么,在文革后期,山东有一个快书叫《二分钱》。拾了二分钱,虽然钱不多,但是为了这二分钱找警察、找失主,费了很大的劲。不在乎这二分钱,而是证明境界。所以,选题的时候以什么为主?不要只关注事实,这是我搞新闻多年来很重要的经验。有很多人说,这个人的事实很多地方不是很充分。不对,说明你的层次没上去,你在做选题的时候没做好,境界没上去。再做个横向比较,作为孔繁森的事实本身,他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啊?原来我曾说过,据我了解,在聊城援藏的人不少,最长的有19年的,但是不能光看这个。我们在选题时,第一,是在政治大背景下的选择。第二,是在选题的时候明确要弘扬什么精神?弘扬什么理念?弘扬什么价值观、世界观?就像我们现在宣传孝顺家庭,儿媳妇孝顺不很正常么,为什么要拿这个个体来宣传呢?她能很多年矢志不渝照顾伺候瞎公婆,养老送终,没有一句怨言,非常不容易啊。有很多人也很孝顺,但是一肚子怨言,这就不行了,没上升到一定的境界。前几天看凤凰卫视,在天津有一个外国人,收养烧伤、残疾弃婴,完全是一种义务。他的事迹很感人,天津市给他30亩地,只象征性地要了1块钱。你说他图的什么,为的什么呢?他不图什么也不为了什么,这一个事就感人。收养孩子的人多的是,义务资助孩子的人也多的是,但是没有突出这个境界。所以说,我们在宣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人最高的是什么?就是境界,不是物质。宣传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千万记住这个话。千万别把文章写死了,写死了没人看,不能简单的罗列事实。选题一定要注意到精神层面,注意到事实本身所发生的故事,注意到故事本身所承载的道德力量和社会力量,加上深厚的文化功力,这样文章才能写好。

  第三,是选视角。视角是什么?视角是记者眼睛看到的。这个视角,首先是保证这个典型的真实性,真实性永远是我们新闻的生命。新闻本身是易碎品,今天是新闻,明天就不是新闻了。但是,假如你的新闻是真实的,就有了很强的生命力。孔繁森现在是新闻么?不是了,已经过去20年了。但是,现在孔繁森还是被大家传颂,谁做的啊?这就是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所承担的重要角色。所以视角是很重要的,能不能发现就看记者自身的修养怎么样了。比如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作者穆青是很伟大的,他就是视角选的好。第一,“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把选题选出来了;第二,写出什么最感人,什么最能撩动人心,最能打动人心,他的采访视角就好。比如,我们看教育片《力量》,为什么事情过去五六十年,两代人都过去了,还是让人看了热泪盈眶,这么感动呢?这就是视角的问题。

  我们搞新闻的一定要读范本,就像过去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名篇,朗朗上口,不容易让人忘记。李白写出的名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什么时候都忘不了。还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等。这些名句、名篇一定要多读。好的东西都是很实在的东西,而不是咬文嚼字。我觉得视角非常重要。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从典型讲到写作。我们集团的年轻人,包括喜欢文学的,你们有才气,都是重点大学毕业。但有三个严重不足:一个是语言个性化不足。穆青说过:“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杜甫怀念友人,“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读一遍,通俗好记,朗朗上口。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在个性化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提炼。

  再一个是结构。我们写文章,为什么写不短,就是结构驾驭不好。过去有个理论叫结构主义,这也是西方文艺评论学说。一部好的长篇小说,一部好的电影,结构非常重要。搞新闻也是这样,结构不好,就总是不知道在哪里下手,总是结不了尾,总是翻来覆去说不明白。

  第三个是平铺直叙。在事实本身清楚的情况下,要有一个好的结构,能够提神。我们很多人读完书就把课本扔掉,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到大学,我们的课本里都是范文,可以说都是最经典的文章。上学的时候老师让分析段落大意,分析主题思想,看似有些机械,但你不要小看这些做法,其实段落大意就是结构。结构好了,再用丰富的有血有肉的细节来表达,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好作品。其实结构本身就是个选择的过程,是对细节选择的过程,哪些细节最感人,这个细节应不应该放在这里,一切都要非常明确。要根据特定环境做好宣传的取舍,这样才能让人感动。

  上面也是我们做好张海迪、孔繁森等典型宣传的主要体会。因此,我们在宣传的时候,要注意选题,注意视角,要看到事情的各个方面。所有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我们在写文章时,不要违反你做事的原则,不允许撒谎,不允许编故事,你只是像制作电影一样去剪辑。过去拍电影,不同的剪辑可以出现好几种结尾。为什么?这就是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时要善于运用发散式思维。

  读大学仅仅是为我们做好工作打下了基础,新闻是个行业,是专业化非常强的范畴。你可能觉得,“我一来就能发稿子”,包括一些老记者,你们回忆回忆,在你最开始写稿时,我从来没有因为稿子差而批评你。必须让你们树立信心,让你觉得“我行,我能,但还不够好”。现在为什么有时批评你们语言不到位,结构也不行,细节也不行?因为你们成熟了,需要提高了,经得起别人对你的批评和挑剔了。这是一个过程。这些年的工作经历给了我一个启示:自信非常重要,对我们记者来说更是如此。

  另外,我想到了两个字叫“退让”。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在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写进去了”,自己在那里说。为什么一些新闻报道出来产生很多异议?你在《焦裕禄》里能找出穆青吗?也只有穆青这样的大手笔才能写出《焦裕禄》来,所有的语言,不是穆青的语言,都是焦裕禄的语言,都很真诚。我们在这点上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是自身能力有问题,总是想着急功近利,自己跳出来说,一看就让人知道这是谁写的,这是不允许的。因此,要学会避让,把自己避让出来,最后在整体上形成一个风格,但你又不能在那里指手画脚。新闻是什么?是记者对事实的客观报道。客观就是不要带有太强的个人感情,尤其是在做批评报道时更应该注意,不管是指导性还是建设性,还是直接批评的,都要注意。当然,功利性的、添油加醋的、恶意的、更不可取。

  怎样学习好典型

  向孔繁森这些先进典型学什么?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理想,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而价值观的核心就是信仰。要学习典型立说立行,永远在行动中,而不是当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要理顺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切实担负起肩上的职责。

  上面回顾了繁森的事迹,谈了我的体会。最后我讲一下为什么要开展学习,为什么要结合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典型开展学习,如何学习好典型?我给大家出几个题目:

  第一,党中央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背景是什么,社会基础是什么?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向是什么?都必须深入思考。

  第二,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做好结合。领导干部不用说了,首先要检讨自己,要开门检讨,“照照镜子,正正衣冠,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但是,这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事。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是教育领导者,但是面向广大的人民群众。走群众路线,首先路线必须是正确的、健康的,具体到我们自身,就是应该怎么做,怎样学习孔繁森这样的先进典型。

  向典型学什么?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理想,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是信仰。与此同时,要追求道德的完美性;在道德完美的基础上,注意公德的影响力;在社会公德的基础上,最后形成一系列治国的法律法规。这样,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和谐,才能实现长远发展。所以说,个人的责任是很大的。

  学典型也包括对个人的约束,我们应当学习典型立说立行,永远在行动中,而不是当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要在行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这样必定有所作为。我们要集思广益,广泛吸纳群众意见。拿破仑有句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个人理解都有不同的含义,就像“一百个人看哈姆雷特,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不同人的视角、视点、经历、观察起点都不一样,在我们的新闻写作中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要认真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跟上教育实践活动的步伐。

  第三,要进一步观察当前的改革动向,敢于担当。当前我们报业传媒集团正在加快发展,我们有自己的理念和目标,要把我们的理念变成大家共同的理念,把大家共同的理念形成共同的行为,通过这样推动发展,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需要强调的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政治任务,要把意见征集上来,把发现的问题面对面地改正,一条一条去改正。集团党委已经决定,要通过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我们所有的规章制度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做到纪律更加规范,更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更有利于长远发展,更有利于我们的事业稳固。要继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为集团发展提供长久动力。

  本文由记者吴文立、吕磊、曹天伟、赵宏磊、高崇、苑莘、王培源、郝凯、路同庆、孙克锋、林志彬等根据录音整理。

 

  本版照片由记者朱玉东等提供。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