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市气象台免费开放 气象预测员讲解如何制作天气预报

发布:2014-3-26 10:03:02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同学们积极地准备参加学校几天前就公布的运动会,却因为老天突降暴雨而“泡汤”了;周末安排的郊游,却因为天公不作美而没能成行;天气突然转凉,没来得及多穿衣服就感冒了……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发生的概率呢?在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气象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如今,人们外出,只需收看或者收听天气预报,就可以决定是否带雨具、需要准备什么衣服,而在过去,则要顾虑天有不测风云,不得不说,天气预报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的便利。

  一直以来,气象台的工作对我们来说是神秘的,天气预报是怎么得出来的?常用的探测设备有哪些?3月23日是第54个世界气象日,当天上午,市气象台免费向市民开放,天气预测员们在现场为大家讲述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包括气象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分析和预报员的判断以及天气预报产品的制作等。

  资料的收集:主要来中国气象局卫星传送的资料和自己观测的资料

  活动开始后,天气预测员首先与过来参观的市民来了一个互动,由市民提出自己的疑问,气象观测员们再针对这些疑问做出解释,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大家最为关心的就是天气预报如何制作的问题。

  “天气预报看似很简单,只有寥寥几句话,但实际上,要做出精准的天气预报,工程量非常的大。”天气观测员讲述,为使世界各国都能获得更为准确的气象资料,在世界气象组织的协调下,目前全球100多个会员国和地区一万多个气象观测站点,一天分好几个时段,同时观测天气实况。“比如早上8点,不仅我们聊城在观测天气实况,北京、东京也都在观测,9点多的时候,大家就可以陆续收到1小时前全球的天气实况了。”气象预测员说。

  要做出精准的天气预报,首先就是气象资料的收集。据了解,目前聊城市气象台的气象资料信息主要来中国气象局卫星传送的资料和自己观测的资料。这些资料信息主要包括天气实况信息,如当天的温度是多少,风是多大,什么地方有云有雨;卫星云图信息,通过对资料进行接收后,再用软件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国内和世界各地风云的变化情况;数值预报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就是将大气如何运动、风云如何变化等各种信息用方程式解出来,预测未来天气的走向和趋势;气象台自己观测到的信息,包括人工观测站、自动观测站观测出来的信息等。

  “那是百叶箱,我在书上见过。”天气预测员播放了专门制作的幻灯片,当打开人工观测站的图片时,台下的一位小朋友对爸爸说道。天气预测员解释,人工观测站内有很多种探测设备,其中百叶箱是最常见的一种,大家最关心的气温就是从百叶箱中测量出来的。目前我市共有8个人工观测站,100多个自动观测站。

  资料的分析和预报员的判断:每天两次会商,得出最终结论

  收集到的这些资料,也就是天气预测员制作天气预报的“原材料”。计算机把收集到的“原材料”填在一张图上,这张图叫做天气图。

  天气预测员运用气象学理论和在预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分析天气图,再结合我市的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形势进行分析。“首先要做出天气形势预报,如24小时内是否有降水,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天气预报,如降水的地点及多少等。”天气预测员解释。

  天气预报就像是厨师做菜,不同的预测员面对同样的气候资料,可能会有不同的预报观点,但是我们每天看到的结论只有一个,那么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气象预测员解释,为了综合大家的意见,每天上午10点30分和下午3点30分,首席预测员都要组织各班次预报员进行两次会商,并同时跟全省17市台站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举行视频会议,大家发表各自的预报意见并陈述理由,然后由首席预报员综合信息,排版定居,形成预报结论。

  发布:天气预报都是由气象台制作完成

  得出结论,最后就是发布预报信息,让社会各界可以即使了解天气情况了。发布方式一般有广播、报纸、手机短息平台、12121气象咨询电话等。“在这里我想提醒一句,我们的12121接线员经常接到一些小朋友的电话,他们并不是真的想查询天气信息,而是跟接线员聊天,这是没有必要的,仅从经济方面来说,这个电话的收费是比较高的,如果不是非常紧急,我们不建议大家拨打这个咨询电话。”天气预测员提醒。

  随后,天气预测员带领大家来到气象台的影视中心。“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电视上播放的天气预报是电视台制作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全国所有的天气预报都是由各地气象台制作的。”天气预测员介绍,各级气象部门都有影视制作中心,他们把预报结论改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后,由气象节目主持人用各种天气符合及生动的天气情况画面展现给观众。影视中心的其他人员录制下节目后,把节目传到各级广播电视局,有广播电视局拨出,这就是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天气预报节目。

  相关链接:

  天气预报为啥有时准有时不准?

  说起现在的天气预报,大家都普遍反映准确度也来越高了,但是也存在不准的情况,在活动现场,就有家长提出了这个问题。

  天气预测员解释,天气预报按其预测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时天气预报(0-12小时)、短期天气预报(12-72小时)、中期天气预报(72-240小时)和长期天气预报(10天以上)四种。

  “从科学技术绝对水平上来说,天气预报不会有绝对准确,因为我们考虑的因素有限,误差是肯定存在的。”天气预测员解释,我国对降水、台风、暴雨的预报水品与发达国家接近,但仍有一定的差距,不过预报不确定是全世界共有的问题,即使是美国,预报暴雨的准确率也只有25%.

  说起原因,预测员解释,主要有两个。一是天气是多因子大气要素不断变化的反映,现今的预报工具还不可能真实完美的反映实际情况,许多应该考虑的因子都没有或者无法考虑。数值预报模式数以百计,用于业务预报的模式达几十种,随着认识的深入会不断引入新的参数更细致地描述大气运动,大气模式会越来越逼真,但在求解微分方程组时不得不做出各种各样的简化,加上探测资料的精度和密度不足,致使数据天气预报的结果难以完全客观的反映天气变化。

  “上面这一个可以说是客观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百姓对预报准确率的理解存在偏差。”预测员解释,比如预报临清有雨,但客观上只是临清北部下了雨,那么临清南部的百姓就会认为预报不准。

  (记者 马玮)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