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跨越赶超第一年:拉开格局,在广阔舞台大展身手

发布:2013-12-25 16:13:09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核心提示:格局有多大,事业就能做多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能不能拉开发展的大格局,是决定聊城跨越赶超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发扬“钉钉子”、“拧螺丝”的精神,一环扣一环、一步接一步地实施了一系列工作举措,第一步就是在拉开格局上加大力度。在城市格局上,将市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进行分设,新建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围绕对接济南、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规划建设“聊茌东大三角”地带。在产业布局上,重点打造8个千亿产业园区……当前的聊城,跨越赶超的大格局已经拉开!

  跳蚤的弹跳一般可达其身体的400倍左右,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跳蚤放进玻璃杯里,它轻易地跳了出来。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但它不会停下来。一次次撞壁后,跳蚤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几个小时后,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盖子。一天后,实验者把盖子轻轻拿掉,跳蚤还是在原来的那个高度继续跳。三天后,一周后……跳蚤还在那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玻璃杯了。

  眼界有多宽,事业就有多大,这就是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这就是格局决定结局。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一个地方来说,格局,决定了所能达到的广度和高度。

  “聊城发展长期落在全省的后面,有各种客观的因素,但追根溯源是发展的思路不够解放、格局没有拉开。”步入2013年,新上任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聊城所处的形势、未来的发展走向深深思索着。形势是严峻的,虽然近年来聊城经济社会取得很大发展,但是仍然处在全省相对落后的位置。形势又是有利的,由于长期落后,聊城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求突破的愿望异常强烈;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规划相继出台,聊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处在关键的历史节点,只有敢为才能有所作为!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确立了“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八大富民兴聊战略”和五大保障措施。随后,一环扣一环、一步接一步地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一扳子一扳子地“拧紧螺丝”。第一扳子,就是全面拉开发展的格局和架势,打开了聊城“东融西借、跨越赶超”的广阔空间。

  (一)从“一城两区”到“一城四区”,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带来的是内生动力的全面释放,发展活力的竞相迸发

  只会盯着树皮里的虫子不放的鸟儿是不会飞到白云之上的;只有眼里和心中装满了山河天地的雄鹰,才能在广阔的天地自由翱翔。

  2013年,注定是聊城城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市对市中心城区进行调整,将原聊城开发区分设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东昌府区也分设出了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城区形成了东昌府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4区竞相发展的格局,整个聊城形成了11个县(市区)比学赶超、争先恐后的态势。

  实现跨越赶超,首先要把发展的空间拉大,把决胜的战场摆开。实践证明,开发区是一个区域发展最具活力、增长最快、贡献最大的载体和平台,多一个开发区就多一个发展的主战场,多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全省各市都在想尽办法设立尽可能多的开发区,潍坊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5个区,威海有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3个区,等等。而反观聊城,到2013年初仅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省17市中只唯一没有单独设立高新区的市,严重制约了发展潜力的充分释放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对全省各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激烈竞争态势,聊城慢不得,更等不起。按照上级要求和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部署,今年7月初,我市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设管理,对原开发区的空间拓展、功能布局、环境要素进行更加细致、科学的划分,充分利用原开发区的空间、土地、人才、创新资源,形成重点突出、梯次渐进、独具特色的园区发展格局。实行分设管理后,两区广大干部职工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调整状态、鼓足干劲,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合力。

  为拉大城市框架,实现聊城跨越赶超,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确定实施“双百大城市”战略,并规划了“一轴两河三城”的城市发展布局。但当前,聊城中心城区不足70平方公里,规模较小,交通、居住、就业等压力较大;铁路、高速公路阻隔了城区向西、向北的拓展空间。为此,市委、市政府从全市发展大局出发,确定设立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将朱老庄镇、凤凰街道和于集镇三个镇(街道),以及湖西街道和古楼街道的一部分划入度假区管理,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建设“双百大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度假区核心区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后,可再造一个集办公、商住、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将大大提升聊城的城市整体功能和产业发展层次。8月16日,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第一次干部大会在聊城市政府召开,标志着度假区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市坚持快节奏、高效率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方案制定落实、土地利用和规划修编等工作,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

  “两区”变“四区”,使聊城的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发展格局大大拓展,全面引爆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激情。

  分设管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就组织了多次研讨会及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调度会等,明确方向,理清思路,确保重点工作推进不断线、不停顿。他们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园区发展的关键措施,确定了总投资705亿元的52个重点项目,其中过百亿元的项目3个、过50亿元的1个、过30亿元的2个、过10亿元的7个、过5亿元的7个、过亿元的24个,年度计划投资160亿元;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筛选了26个重大项目实行责任保证金制度,12个重大项目设立了现场警务室……一个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的重要产业基地正在崛起。

  刚刚成立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召开10余次黎明会和夜晚会,研究项目进地工作,创造了七天落地1个项目的“高新区速度”。 他们突出自身特色,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光电信息及高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全力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11月26日,由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郭亚军及其团队加盟的山东省抗体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暨聊城高新区生物技术研发中心、聊大新生源协同创新中心、聊城大学生物活性物质及临床营养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建设,成为高新区建设科技新城的又一重要成果。

  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托起了每位聊城人心中的“大城梦”。为确保度假区尽快形成规模和吸引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要求,度假区建设要坚持“新规划、新班子、新机制、新成效”,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突出运河文化和水城特色,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在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度假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这股形成不到四个月的“新生力量”,迅速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活力。以城市拆迁为例,度假区仅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完成了1000余处、20多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目前,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完成,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全面展开。

  随着“四区”竞相发展的格局形成,正为聊城跨越赶超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二)把握机遇,首先要抓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情。“东融西借”是聊城的最大机遇,建设“聊茌东大三角”,是抢抓这一历史性机遇的重大载体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海多次强调,“所谓机遇,只是一种可能,能不能抓住机遇,关键看我们的工作,看我们的能力和担当,看我们的敏锐性、洞察力和执行力。”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成功争取到国家将聊城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打造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这样,聊城由过去大家普遍担忧的“被边缘化”,一跃成为国家和全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区。面对“一区一圈一带”特别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聊城该如何抓紧抓好、乘势而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作出了打造“聊茌东大三角”的重大战略决策,即在聊城市区与茌平县、东阿县之间260平方公里的“大三角”地带,规划建设面向济南的“转调创”高端产业集聚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密集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东融西借”不是一句口号,必须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融什么、借什么,怎么融、怎么借,都要有明确思路和具体措施。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和龙头,汇聚了全省最丰富、最优质的科技、人才、金融、信息等各种资源,对周边各市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聊城也在特色产业、区位交通、能源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双方具备了融合发展、一体发展的良好基础。因此,对我市来说,“东融西借”第一位的重点是“东融”,主要是对接济南、融入济南,这是聊城最大的机遇,也是最现实的选择。建设中的“聊茌东大三角”紧靠济南,涵盖了聊城市区、茌平县、东阿县之间共计260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涉及13个乡镇,人口55万,济聊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济聊城际铁路济聊一级公路穿区而过,具有对接济南的得天独厚优势。按照规划,今后我市将在该区域内实施土地、税收、金融、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建设铝深加工、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阿胶生物产业四个千亿园区,将该区域打造成为面向济南的“转调创”高端产业集聚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密集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以“聊茌东大三角”为主战场和前沿阵地,主动融入济南、服务省会,实现济聊双方合作发展、互利双赢,充分表明了聊城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信心和决心,也得到了济南市主要领导同志的理解和支持。

  11月5日,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敏,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率济南市党政考察团来聊考察。双方联合召开了聊城市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座谈会,就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协商确定,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沟通、相互了解,建立经常性的交流沟通机制;优先加强在交通领域的合作和产业方面的对接,实现优势互补。

  11月24日,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晓刚率领济南市政府考察团来聊城,就保障产业用地情况进行考察。孙晓刚希望双方按照各自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互惠共赢、互相支持,实现两市的共同发展。

  11月29日,聊城市全面融入济南服务省会推进济聊合作发展恳谈会在济南举行。会上,两市签定了《聊城市融入济南服务省会促进济聊合作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出台了多项含金量很高的措施,确定两市将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要素市场、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开展紧密合作,推进一体发展。《协议》明确指出,强化济南市长清区、平阴县与聊城市茌平县、东阿县、东昌府区、市经济开发区、市高新区、市江北水城文化旅游度假区的协作,打造济聊合作发展实验区,共同推进济聊文化旅游协作区建设。

  一个小小的支点,蕴含着令人震撼的力量。随着“聊茌东大三角”的蓝图逐步化为现实,一个对接济南的主战场、在西部率先隆起的发展高地正蓄势腾飞。

  (三)交通,造就了这座城市的辉煌过去,也昭示着这座城市的美好未来。随着"5521"工程、“五环聊城”建设的深入实施,聊城正向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昂首迈进

  对地处内陆的聊城来说,交通运输无疑是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交通更是聊城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抢抓难得历史机遇的重中之重。

  “黄金大十字”,这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聊城区位交通优势的形象概括。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仅仅一个“十”字已越来越难以满足聊城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如何在“十”字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聊城纵横贯通的交通网络,完善水陆空立体互补的交通体系,使之变为“丰”字、“米”字,使聊城真正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交通最便利的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更是实现聊城跨越赶超梦想的必由之路。

  为争当交通发展先行区,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实施“立体大交通”战略的决策部署。确定今后三年重点实施"5521"工程,构建水陆空立体大交通体系。第一个"5",是5条铁路,即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2013年竣工通车;济聊城际铁路聊泰铁路争取2014年开工建设;推动京九高速铁路、聊城至石家庄铁路列入上级规划。第二个"5",是5条高等级公路,即德商高速聊城段、济聊一级公路2015年竣工通车,青兰高速聊城段2013年、南乐至朝城高速2014年开工建设,推动茌平至东阿高速列入上级规划,打造聊城城区高速“四环”。"2",是两条水路,即完成京杭运河和徒骇河通航的前期工作。"1",是聊城军民合用机场开工建设。同时,我市提出并实施的“五环聊城”(即环城水系、环城林带、环城花带、环城公路、环城高速)建设,也将道路交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环城道路分为内四环和外四环,道路长约86.7公里,征(租)用土地9321.5亩,房屋征收91.5万平方米;内四环环城水系长约60公里,外四环水系长约90公里;环城林带和花带,主要是沿外四环建设宽20米的林带和宽30米的花带,同时在四外环的外侧建设生态林业产业带。

  说干就干。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以来,全市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争取、推进、建设中去。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亲力亲为,进京入省争取项目和资金,经常性地深入工程一线现场办公、督促工作;市发改、交通、公路等有关部门派专人盯住靠上,全力以赴争取上级支持;广大建设者冒着严寒酷暑,昼夜奋战在工程第一线。在一个个项目工地上,机器的轰鸣、鼎沸的人声,演奏着一曲曲激情澎湃的发展乐章。

  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市正在努力争取的济聊城际铁路济聊一级公路、聊城军民合用机场、徒骇河通航、德州至郓城高速公路、牛角店至孝里连接线、京九高速铁路、聊泰铁路、聊城至德州至黄骅铁路、聊城至石家庄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取得了显著进展。

  --济聊城际铁路。项目由济南至长清和长清至聊城两段组成,全线约116公里。鉴于去年以来,济南市全力推进济南西站至长清城市轨道,我市就济南至长清段能否共线行动车及全线开行动车等问题,多次与济南沟通衔接。目前,已和济南就线路走向、跨越黄河、接入枢纽、运行车型等重大问题基本达成共识。

  --聊城军民合用机场。项目已列入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国家民航局印发的《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预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

  --济聊一级公路。项目全长45.5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24.5米。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已获得批复;施工图设计已完成,正在开展征地、清表等工作。

  --徒骇河通航。11月15日,省交通厅港航局在我市召开徒骇河通航座谈会,正式启动通航前期工作。11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徒骇河航道开发调研工作调度会,对徒骇河航道开发调研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德州至郓城高速公路。项目全长约110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建设,路基宽度为34.5米。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

  --牛角店至孝里连接线。项目全长约14公里,拟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其中聊城段全长5公里。目前,经与济南市交通部门沟通,双方同意共同推进该项目建设并努力争取省交通厅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尽早同时建成通车。

  --京九高速铁路。该项目已列入“一圈一带”发展规划。我市已经就《关于尽快建设京九高速铁路的建议》征求完沿线19个地市的意见,有45位全国人大代表在议案上签字,议案已提报全国人大,现已转至国家发改委、交通部、铁路总公司办理。

  --聊泰铁路。目前,黄河公铁两用桥已经得到黄委的审查同意,铁路设计部门编制完成了项目可研报告,接轨国铁的方案已上报济南铁路局待批。

  --聊城至德州至黄骅铁路。项目全长240公里,其中我市境内约60公里。目前,该项目已列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我市与德州也进行了几次沟通。

  --聊城至石家庄铁路。项目在我市境内全长约50公里,拟设计行车速度200公里/小时以上。目前,已和沿线的地市进行了沟通,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展了初步研究。

  (四)开发区、园区不兴,聊城发展无望。在聊城跨越赶超的洪流中,各级开发区、园区正发挥着 “火车头”、“急先锋”作用。

  今年1-10月份,全市9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8亿元,同比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7亿元,增长27%;地方财政收入568亿元,增长21%;实际到账外资1.6亿美元,增长65%;进出口总额51.2亿美元,增长15%。在聊城跨越赶超的洪流中,各级开发区、园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火车头”、“急先锋”作用。

  通过发展开发区和园区带动经济发展,是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就是开发区,很多沿海发达地区正是凭借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在第一轮竞争中抢占了先机。目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如上海的浦东开发区,土地占上海的1/12、人口上海的1/9,提供的生产总值则占到1/4、进出口占到1/2。江苏昆山市是全国百强县第一名,其GDP和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开发区。从聊城看,要实现跨越赶超,关键在于加大优质高效投入,主要途径就是抓招商引资、抓项目争取、抓项目建设,主要载体则是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区。

  “省级开发区、重点工业园区的发展,绝不能拘泥于市、县的发展速度,必须争先进位、跨越发展,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海多次强调,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是全市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地,必须在聊城跨越赶超中发挥“武工队”的作用。针对当前开发区和园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将建设大园区作为五大保障措施之一,从目标规划、框架布局、重点措施等方面对开发区、园区建设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

  按照全会精神要求,我市迅速对园区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在市一级,将市经济开发区“一分为二”,成立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实行分设管理;在县一级,研究制定了促进县属省级经济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意见,创新实施了县(市区)长兼任园区“一把手”制度,充分调动起开发区发展的积极性。

  在规划建设中,我市要求各级做到高起点、大手笔,全面拉开发展框架。在规划布局上,对园区拓展、基础设施、环境要素等进行高标准规划,进一步搞好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至少达到“七通一平”要求,增强园区承载功能;在产业发展上,要求突出配套和特色,相对集中建设,决不能“到处冒烟”,确保园区可持续发展;在土地利用上,进一步提高投资强度,加快标准厂房建设,通过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比,为园区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管理创新上,我市以县(市区)长兼任园区书记为契机,进一步大力推进镇企园合一,理顺了园区的发展体制,增强了发展活力。在人事、财政、审批等方面赋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在资金、土地等要素安排上向园区倾斜,促进企业集聚,打造特色产业,壮大产业集群。同时搞好统筹创新,将园区发展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到二三产业就业,搞好农村社区建设,打造工农城乡一体发展的示范区。

  以开发区和各大园区为载体,聊城产业发展的大格局渐次展开。在工业方面,我市着力打造"3+5"千亿产业园,即到2015年,将祥光铜业生态工业园、信发铝业循环经济示范园、鲁西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建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园;到2020年,将新能源汽车、泉林循环经济、临清轴承、莘县油盐化工、阿胶生物产业园建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园。在农业方面,以建设4800亩的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为龙头,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质量、合作社、服务等六大体系。在服务业方面,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业,把聊城打造成为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上半年,全市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列全省第7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列第3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列第5位,进出口总额增幅列第5位,实际到账外资增幅列全省第1位。

  (五)县域经济是聊城实现跨越赶超的基础。通过实施“三大工程”, 各县(市区)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竞相跨越的新格局。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古云镇的莘县华祥盐化有限公司,随着竖井钻杆高速运转,储量达300亿吨的盐矿源源不断地“见于天日”;新上年产20万吨离子膜烧碱和60万吨盐矿采卤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高大的烧碱罐和卤水罐已经建成。公司总经理魏禄聚介绍说,下一步,企业还计划建设耗氯、耗碱、耗氢的下游项目。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总投资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将形成年产160万吨采卤、100万吨烧碱、100万吨纯碱的生产能力。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正支撑着莘县县域经济打响漂亮的“翻身仗”。按照该县的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将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33.7%。

  “县域经济是全市经济的主体,县域是跨越赶超的主战场,必须全力以赴突破县域经济,形成各县(市区)生龙活虎、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报告中,对县域经济的极端重要性进行了深入阐述。按照全会要求,我市重点实施了财政翻番、产业壮大、改革创新三大工程,充分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形成了各县(市区)之间比学赶超、竞相跨越的新格局。

  聊城要实现跨越赶超,县域经济是基础,而县域财政收入则是基础中的基础。为确保全会确定的任务目标顺利实现,我市将三年跨越赶超的任务落实到各县(市区)和市属开发区,以地方财政收入为主对其进行考核,明确要求各县(市区)以去年为基数,确保实现地方财政收入三年倍增,有条件的实现五年翻两番。在工作推进中,建立了市委常委帮包县(市区)和市属开发区制度,站在全市高度指导各县(市区)和市属开发区研究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同时整合工作力量,建立了大督查落实委员会,将重点工作项目化、具体化、数量化,落实责任到人到时到标准。依据督查考核的结果对干部进行奖惩,树立“以跨越赶超论英雄”的鲜明导向,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实现突破最重要的抓手。各县(市区)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的重头戏,多数都借鉴江苏沭阳的经验,实行了“任职代理制”, 对县直机关和乡镇党委“一把手”实行重点工作和综合目标双轨制考核,对招商引资工作落后单位“一把手”实行代理。在强化项目服务上,也纷纷出新招、谋新策,对外来投资项目和市重点项目实施了帮包制,并为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设立了警务室、派驻了联络员。莘县实行重点项目联审联批联席会议制度,每10天集中办理一次,加快项目审批速度;临清市对144个投资过2000万元的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部门和镇办“四位一体”的帮包机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全市上下形成了“全党抓经济、全员抓招商、重点抓项目”的浓厚氛围。

  随着各级工作作风的显著转变,攻坚克难的能力不断增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彻底撕开了口子。为确保大项目、好项目顺利落地,我市坚持既保“红线”,又保发展,全面开展了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废旧窑厂整治和土地挖潜改造工作。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本年度增减挂拆旧面积7124亩,超出过去5年拆旧面积的总和,复耕面积3155亩,挖潜改造土地6000余亩,顺利通过了国家土地例行督察。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除了支持银行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外,各县(市区)都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股权托管交易等方式直接融资,并建立了注册资金3亿元以上的融资担保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做任何工作都要拉开架势,唯有如此,才能展开拳脚、打出天地。如今的聊城,正以前所未有的大气魄,拉开跨越赶超的大格局,绘就着富民强市“聊城梦”的美好蓝图!

(高文举 吴文立 曹天伟)

 

  格局,决定结局

  谋大事者首重格局。所谓格局,对一个人来讲是眼界和心胸,对一个地方来讲是气势和雄心。当前,聊城“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蓝图能否化为现实,格局拉得够不够大、够不够广,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小鱼缸里养不住大鲸鱼。聊城发展所能达到的广度和高度,首先取决于我们的谋篇布局。就像行军打仗,如果能够占据有利地形,形成居高临下的态势,胜算就会大大增加。正因如此,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拉开格局作为三年跨越赶超攻坚战的第一扳子,将市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进行了分设,新建了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全市形成了11个县(市区)竞相发展的格局。特别是围绕对接济南、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规划了“聊茌东大三角”地带,打造面向济南的“转调创”高端产业集聚区、“四化协调”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一系列举措,把整个聊城的发展格局拉开了,把全市上下的发展气势立起来了。

  大格局着眼于未来,小格局把目光盯在当下。通过拉开格局,不仅使聊城的发展空间得到空前拓展,更进一步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澎湃热情,为聊城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干部群众信心满怀,工作作风雷厉风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市经济开发区、市高新区分设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已经看到了显著的变化。这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完全符合聊城实际和发展需要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拉开格局的聊城必将展现出更大的活力与激情。

  登高望远众山小,高瞻远瞩气自娇。大格局,摆开了聊城跨越赶超的大战场,搭建了全市干事创业的大舞台。站在这个大战场、大舞台上,每个聊城人都应各尽其责、各展所能,为实现跨越赶超的“聊城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报评论员 曹天伟)

  拉开格局·动作  

    “五个一体”对接济南

   为全面加强聊城与济南的对接、交流与合作,11月29日,聊城市全面融入济南服务省会推进济聊合作发展恳谈会在济南举行。双方签署了《聊城市融入济南服务省会促进合作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将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要素市场、生态保护五个方面推进一体化发展。

  一是发展规划一体化。两市立足各自的功能定位、产业基础、城镇分布与资源条件,强化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空间发展规划的衔接融合。特别是强化济南市长清区、平阴县与聊城市茌平县、东阿县、东昌府区、市经济开发区、市高新区、市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的协作,打造济聊合作发展实验区。二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推进济聊城际铁路、聊泰铁路、济聊一级公路等涉及两市的重大交通工程,推动两市公路路网全面无缝对接。三是产业发展一体化。重点引导聊城汽车企业与济南重汽、聊城金属板材企业与济南钢铁等重点企业加强合作。协调各类驻济金融总部机构或大区总部机构及服务中介机构设立聊城市分支机构。四是要素市场一体化。深化两市在人才、科技、劳动力、教育、文化、医疗等多领域合作交流。五是生态保护一体化。加强两市生态环境联合监管,建立跨行政区域污染事故应急协调处理机制。

  拉开格局·典型

  开发区打造经济“升级版”

  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发区和高新区分设管理的战略决策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提高工作标准,加快发展节奏,大力实施“二次创业、转轨提速、争当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排头兵”战略,努力在“聊茌东大三角区域”再造一个现代化水平更高、生态环境更美、经济实力更强的“升级版”开发区。

  开发区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园区发展的关键措施,确定了总投资705亿元的52个重点项目,其中过百亿元的项目3个、过50亿元的1个、过30亿元的2个、过10亿元的7个、过5亿元的7个、过亿元的24个,年度计划投资160亿元。完善“镇园合一”、“镇企园合一”管理体制,每个园区都由1名县级领导挂帅,下设项目推进办公室、综合招商局,分别由乡镇长、园区发展局局长兼任。筛选26个重大项目实行责任保证金制度,12个重大项目设立了现场警务室。今后,他们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放大优势特色,全力打造以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生物科技、金属材料深加工、新能源汽车、机电装备、现代物流等5大重点产业园区为支撑的"2+5产业格局。2014年,计划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亿元,力争达到170亿元,增幅(现价)超过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130亿元,力争完成140亿元,增幅达到50%以上。

  拉开格局·现场

  “夜晚会”上话赶超

  11月15日,高新区顾官屯镇召开“夜晚会”,会议从下午5点持续到次日凌晨1点,对王楼、石庄、白庄三个村房屋征收、土地流转等进行了安排部署。

  “夜晚会”上,各部门负责人就房屋征收、中心社区物业管理、配套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不知不觉间,时间已接近凌晨1点,大家达成共识:各项重点工作要倒排工期,以“弹钢琴”的模式做好穿插,分管领导就工作进展情况每天向上级报进度、报排名,坚决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像顾官屯这种形式的“夜晚会”,在高新区并不算新鲜事。在两区分设的第二天,高新区就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制定了《工业项目准入指导意见》,对引进项目投资强度、年创税额等作了明确规定。作为全省17个城市中最晚设立的高新区,他们确定了“半年见成效、一年大发展、两年进入全省高新区中等行列、三年晋升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要求全区干部做事情雷厉风行、干工作“拼”字当头。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召开了15次以上黎明会和夜晚会,有时通宵达旦研究项目进地工作。50天的时间里,全区就开工建设项目7个,创造了平均每七天就有一个投资过亿元项目落地的“高新区速度”。

(曹天伟)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