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大学子获得“第三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校园诗人奖”

发布:2013-10-15 16:36:51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IMG_2470_副本.jpg

王冬在看关于诗歌的书籍,旁边是他自费印刷的《没有回家的马车》。 

   终于能和莫言近距离接触,王冬十分激动。那是9月26日,在山东高密。

  第三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颁奖仪式在高密举行,聊城大学文学院的王冬荣获该届红高粱校园诗人奖。

  授奖词上说:“王冬的诗歌取材于有切身体验的乡村生活,具体、质朴,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诗中有炊烟和泥土的气息。鉴于王冬诗歌作品的优秀品质,特授予他本届红高粱校园诗人奖。”

  据了解,中国红高粱诗歌奖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文化厅、潍坊市人民政府、《诗探索》编辑部、高密市人民政府联合设立的权威诗歌奖项。

  2013年度第三届第三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办公室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诗歌稿件约30000余首,诗集近200部。由中国诗歌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委会最终评出王冬等6位诗人为本届大奖得主。

  王冬说,这对他是一个莫大的鼓励。

  八九岁的孩子喜欢上写诗

  王冬来自滨州无棣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并不富裕。他说,直到2003年,他家还住着土坯房。

  他有一个姑姑在县城生活,生活较好。就是在姑姑家里,他得到人生中第一本课外书——一本唐诗选集,那时候他都八九岁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他才接触诗歌。一年多的时间,他竟然把那本书翻烂了。

  上学后的王冬,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作文也很好。初中时候,一位同学鼓励他写诗。从那时候开始,他对诗歌的热爱及创作一发不可收拾。

  由于出身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这造就了王冬比较敏感的性格。他的诗,几乎都是农村题材,充满着泥土气息——关于农村的养老、孝道以及社会发展大潮之下各种碰撞所产生的心灵碰撞与伤痛。

  高中时,他的诗歌还仅限于在老师和同学中传阅。刚上大学没几个月,他的诗竟然在校报上发表了,这更加激励了他的创作热情。

  骑行500余里找灵感 4天只花了100多元钱

  后来,他开始向诗歌刊物投稿,并开始获得奖项。

  2013年3月份,他参加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作家协会联合发起举办的青春文学征文活动,一举获得诗歌类一等奖第一名,这使他创作诗歌更加积极。

  2012年4月份,为了激发创作热情,他和11个爱好文学的同学骑行500余里,深入阳谷、东阿、平阴的乡村街巷。

  那次骑行一共4天,他们每个人只花了100多元钱。“我们睡10块钱一晚的床位,吃最简单的饭菜,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这样的感情让人动容。我们深入生活,也有了更多的创作灵感。”

  打工赚钱 将自己的诗歌印成书册

  2012年,他将自己的诗歌自印成书册,取名为《没有回家的马车》。

  “400本书花了2400元,都是自己打工挣来的。后来学校知道此事,领导和老师给了很大的鼓励,还奖励的2000元钱。”

  他说,这个行为源于他高中时的三个愿望:出一部自己的诗集、拍一部自己的微电影、去草原骑一次马。

  但是这本书只卖出几十本,大部分都被他送给友人。他认为,诗歌是他的情感追求和心灵寄托。走出校门后,他还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王冬今年大四,曾担任学校九歌文学社的社长,还是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下一步,他争取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

(记者 王文波)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