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最早工业企业将存留古城区 曾为刘邓大军维修枪炮

发布:2013-6-17 17:08:49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myw20130617a0201.jpg

工厂外景

    6677亿元——这是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数额。

    0——1952年以前,聊城城区还没有真正的工业企业。当年,聊城城区第一个工业企业诞生,即裕民铁工厂。

    要说裕民铁工厂的前身,那来头不小——曾为刘邓大军南下时维修枪炮,但其“家底甚薄”——就靠三盘烘炉起家。该企业几经改名,最早的厂房至今已近半个世纪;随着古城保护与改造工程的开展,该企业近年来已停产。但这些古董级的厂房,将作为文化博物馆存留下来,以见证聊城工业发展的历史和文化。

    起步:三盘烘炉起家,生产条件落后

    在古城区东南片区,目前仍耸立着一个红砖烟筒。在烟筒脚下,有一个占地18亩的老旧厂区。厂区主道两旁长满高大的树木,厂房门口被低矮的小树苗堵住。这些荒芜景象,告诉人们这里已停产多时。

    李玉明,今年62岁,1966年参加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在这里工作。如今企业已经停产,作为留守人员,他每天仍到这里。

    说起这家企业的历史,他如数家珍:“裕民铁工厂,1952年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聊城(聊城城区)第一个工业企业。”

    这里还有更令他骄傲的: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指挥部设在阳谷,损坏的枪炮机械等,都是运到这里来维修。当时维修枪炮的主要有三位师傅,他们是周士增、薛永庆等。李玉明进厂后,曾与他们有过接触,老人谈起过当年为刘邓大军维修枪炮的事。

    据了解,当时厂里生产条件比较落后,生产方式以拉风箱、抡大锤为主。现在,厂里大部分人仍时常提起“三盘烘炉起家”,来形容当年的简陋。

    当时生产的产品主要为农具,如打井机、水车等。

    演变:一个产品支撑了半世纪

    在半个多世纪的演变中,裕民铁工厂几易其名,企业性质、生产产品等都发生较大变化。现在的名称是聊城光明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国有股份已完全退出。

    企业名称的变更与产品的变化有关。

    1953年,裕民铁工厂改名为聊城农具机械厂。随后,该厂生产了双轮双铧犁、解放式水车等半机械化农具。据李玉明回忆,该厂当时还生产打稻机、小麦播种机,以及当时看来比较先进的马拉收割机。

    这种马拉收割机,当时没有在聊城使用,而是运到了烟台等地,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推广开来。

    1958年,该厂开始生产皮带车床和锻造机械,即夹板锤;1959年制造出活塞环。随着生产产品的变化,1961年,工厂改名为聊城专业配件厂。

    1962年,该厂职工“一分为二”,部分职工留在原址,企业改名为聊城通用机械厂;另外的职工去了新建的聊城活塞环厂。

    据了解,聊城通用机械厂在上世纪70年代设有军工车间,车间曾制造五四式手枪。后来,这个军工车间便拆除了。

    1984年,该厂又改名为聊城锻压机械厂。当时,为产品适销对路,工人“有饭吃”,国家已经开始进行工业项目调整,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前,国家每年都给该厂下达生产指标。厂子根据生产指标申报所用材料的数量,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国家调拨,所以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销售市场。

    据了解,该厂是当时山东省机械厅唯一空气锤定点生产厂家。空气锤就是夹板锤的升级产品。从1966年开始,直到近年停产前,主要产品就是空气锤。该厂所产空气锤,规格从40公斤级到400公斤级不等,停产前年产200台。

    这一系列产品,支撑着该厂近半个世纪长盛不衰。

    2000年该厂实行改制,为职工持股,同时改名为聊城光明锻压机床有限公司。随后,企业生产效益也达到一个新水平,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左右,税收最高达150万元。

    这些空气锤,国内远销至西藏,国外销往亚非等国。

    规划:三个厂房将“发挥余热”

    据了解,聊城古城区东南片区将设多处博物馆、文化沙龙等场所。位于该片区的聊城光明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将作为保留项目。今后,厂址将作为文化博物馆、文化沙龙性质的场所存在。

    据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规划设计部工作人员介绍,将保留下来的是该企业的三个连体车间。因为这里是聊城最早的工业企业,有重要的历史纪念价值,可以见证聊城工业发展的历程。当然,保留的是厂房的主体,其作为博物馆使用,还将进行修缮和布局。

    记者看到,这些将保留的车间约有两三层楼高,部分房顶已经坍塌。车间里面目前仍存放着大型设备和成品、半成品。该厂原工人已经离开,留守的人员有10余人。

    随着古城保护与改造工程的开展,这个聊城最早的工业企业,在古城区的生产使命或将很快结束。但历经半世纪风雨的老厂房,仍将另作他用“发挥余热”,继续见证聊城将来的发展进程。

(记者 林志彬 通讯员 康宁)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