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正在消失的民间记忆——古法造纸

发布:2012-11-12 9:21:32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现在用这种古老的手法造纸的就只有我家这一户了,不坚持做下去,这种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手艺很快就会消失。”正在胡同里晾纸的鲁清田告诉记者。

    今年57岁的鲁清田是阳谷县石佛镇鲁庄村人,他从11岁就开始学习造纸技术,技艺十分高超。

    鲁清田说,阳谷是我国古代造纸术的鼻祖蔡伦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据《汉书》记载,东汉元兴元年(105年),宦官蔡伦在谷城(今阳谷城)传授造纸技术,后人称其纸为“蔡侯纸”“谷纸”(“蔡伦井”至今仍在阳谷城北鲁庄保存完好)。因此,聊城的人们尊奉蔡伦为祖师,沿用蔡伦的传统工艺抄纸。

    鲁庄是一个造纸村。村里有碑记载,蔡伦于两千年前发明造纸法,便是在该村造纸。至今,阳谷县石佛乡鲁庄一带仍保存着蔡伦的抄纸传统工艺,在这里几乎家家都会抄纸,只是在原料方面由从前的桑、谷皮改为用破绳头和废纸边为主要原料,用大铁锅蒸料、煮料、用牲口拉石碾轧浆。造出的纸透明度好、韧性强、隔风避雨,最宜做糊窗纸和棉衣内衬。

    在鲁清田家的造纸坊,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有两个纸槽和一些杂物,两名工人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竹帘等动作正在抄纸,整个场景让人有一种时光穿梭的感觉。

    鲁清田说,这道工序在造纸中是最费力的。将原料捣碎成泥面状,用适量的水调配,使纤维彻底分离并浸透水分,成为纸纤维的悬浮液,再倒入纸槽里面。然后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纸膜。“抄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

    正在抄纸的纪师傅今年61岁,也是从小就开始学习造纸技艺,到现在将近50年了。纪师傅说,他每个小时抄70多下,一下两张,一天能抄六七百张纸。在鲁清田的小作坊里,共有4个人干活,他和妻子以及两位抄纸师傅。

    在鲁清田家住的胡同里,墙壁上贴晒的湿纸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记者看到鲁清田的妻子正拿着刷子往墙上贴湿纸。

    “天气好的时候,纸晾上去不到半小时就能晒干。”鲁清田的妻子说,晒干后,她就把纸一张张地揭下来,拿到作坊内一沓一沓地捆好。

    目前,他们造的纸主要销往河南、山西等地方,主要用于落后地区糊窗户、学生写毛笔字等使用。

    像鲁清田一样,鲁庄80多户都曾以古法造纸为生,但随着工业化的冲击和手工纸张市场的萎缩,村里依然保留传统工艺手工造纸的,仅剩下他一户。

    “做纸利润很薄,赚不了多少钱。现在年轻人挣钱的门路广,这个营生渐渐就没人做了。”鲁清田说。

    传承了千年的造纸工艺面临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境地,鲁清田希望至少能在自己的儿孙中传承下去。现在,他的两个儿子都还在外面打工。如果造出的纸有销路,生意好的话,他希望儿子们回家把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老手艺延续下去。(梁营营)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