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抗战老兵:茌平张楼惨案的悲壮震惊世人

发布:2015-8-3 11:38:37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魏绪友老人,1926年出生。

  自幼失去双亲的他,13岁便离开家乡平阴,前往济南给人扛活。当时,济南处于日军的占领下。其间,他承受着繁重的劳动,还要饱受日军欺凌。

  3年后,他16岁那一年,他偷偷离开济南,前往泰安投奔八路军。

  “我到了泰安,就被组织给捆绑起来了。当时,日军间谍活动猖獗,我被误会了。”魏绪友说,尽管身份被怀疑,但一日三餐却很好,他难得地吃上饱饭。经过组织考验后,他顺利地了加入了八路军,进入特务连。

  虽然与日军直接战斗的经历不多,但他在情报侦查、首长警卫等方面立下一次次战功。

  战场上九死一生的经历,塑造了他睿智而乐观的性格。近日,年仅九旬的他接受了记者采访,抗战的往事历历在目:押送过日军俘虏,救护过我军首长,见证了日军机械化部队在我军封锁沟前陷入瘫痪。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参与调研了茌平张楼惨案,惨状让他嘘唏感叹。

魏绪友 记者 林志彬 摄

  见证 封锁沟威力大,日军“趴窝”

  在泰安加入八路军事,魏绪友16岁。

  当时,正是日军在泰安猖獗之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八路军力量单薄,白天只好藏在群众家里。而到了晚上,八路军才出来,一方面进行联络组织,一方面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术。

  但,武器短缺的情况,在八路军非常严重。在泰安参军后,魏绪友身上仅有的一件武器——手榴弹。

  “一长一短,盒子马管。”这是当时的流行语,说的是一长一短两把枪。能拥有“盒子马管”,成为很多八路军的梦想。而魏绪友最大的心愿也是能有一把枪。

  他的这一愿望,在后来到了聊城实现了。步枪、机枪、手枪等,可供使用的枪支很多。

  根据组织安排,魏绪友从泰安来到了东阿。当时,冀鲁豫军区第一分区,即聊城军区驻扎在那里。他被分到特务连,主要执行特殊任务,如侦察敌情、保卫首长等。

  来到聊城后,他和战友在临清、茌平、阳谷、东昌府区一带多次参加战斗。如,在高唐清平击毁日军据点,在阳谷阻击日军增援部队,在茌平广平参与歼灭日军330多人……

  抗战后期,外地火热开展的地道战,聊城大部分地方因为土质的原因并不具备条件。但是,聊城境内也有自己的御敌绝招——封锁沟。

  日军的骑兵、机械化部队,在平原地带一度优势很大,尤其是在大扫荡中,速度非常快,常常让我军措手不及。但是,我军随后沿着道路开挖封锁沟,让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彻底瘫痪。

  “这个工程非常大,当时老百姓都积极参与,一段一段地都分好工,很快这个封锁网便建起来了。”魏绪友说,封锁沟连成封锁网,这么大的工程多亏了老百姓。封锁沟村村两通,路路相连。

  在封锁沟内,八路军人员穿梭自如,进攻时,看到日军,悄悄逼近完成歼灭任务后,便在封锁沟内迅速撤离。而撤离时,八路军还是在封锁沟内行进,常常是日军还来不及追赶,八路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魏绪友说,当时百姓甚至风趣地说“八路军,真成了‘扒路军’”。

  抗战后期,聊城境内多地开挖封锁沟,限制了日军的进攻,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亲历 押送日军俘虏一路优待,仁至义尽

  “我所在特务连,主要是执行特殊的任务。”魏绪友当时执行的任务主要是敌情侦查、首长警卫、护送情报等。抗战时期,通讯不畅是八路军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因此,冒着日军封锁,紧急送情报的情况时有发生。

  作为警卫员,保护首长的安全,是他的职责。为了及时追寻首长的足迹,报告紧急事项,魏绪友常常都在路上穿行,时时面临遇到日军攻击的危险。一次,在离开阳谷,途经张秋,赶往阿城的路上,车辆翻入沟内,魏绪友左腿严重摔伤,动弹不得。

  当时,阳谷一带,也被日军占领,四周随时可能有日军出现。所幸,当地的老百姓及时赶到,先将车推到路上,然后将他背上车,送其顺利上路。

  对付伪军、押送日军俘虏等,也是魏绪友经常面对的任务。八路军对伪军视情况处理,为我军提供情报立功的授奖,出头做坏与八路军对抗的严惩,伪军中普通的随从则采取争取的政策。

  这样区别对待的方式,很大程度上瓦解了伪军,争取了很多一部分人为八路军服务。

  在日军扫荡最猖獗时,魏绪友和战友还对伪军分别做了档案,包括其恶行记录、家庭住址等,这一定程度上震慑了伪军不敢作恶。

  其间,他还参与了两次押送日军俘虏的活动。第一次押送的是一名日军小队长,此人来中国时间较长,受日本军国主义毒害较深。虽是俘虏,但其一路上并不顺从。哪怕是沿途休息时,这名俘虏也硬要自己蹲到一边去。但,魏绪友和战友不仅没有为难他,反而处处优待他,即便吃饭也是自己吃差一些的,让他吃更好的。

  据说,这名俘虏到了延安后,彻底被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感动了。抗战胜利后,被遣返时,他竟然不愿意回日本了。

  第二次押送的日军俘虏较多,是一个班。这些日军在泰安投降后,先是转到聊城,后由魏绪友和战友押送,经莘县到范县。随后,再由其他队友接力押送,直至延安。

  这一批俘虏都是抗战后期,日军从国内新招募的年轻人。他们所受军国主义思想并不深。投降后,他们大都吓得大哭,表现得非常顺从。对我军的优待政策,他们非常感谢。

  当时,八路军对日军俘虏采取了优待政策,俘虏的生活条件,比我军还要好。可以说,对待俘虏,八路军做到了仁至义尽。

  调研 茌平张楼惨案的悲壮,震惊世人

  新中国成立后,魏绪友还参与了日军所制造惨案的调研工作。

  在茌平张楼惨案中,这个900多人村子,在惨案中,600多人死伤,其中333名群众被杀害。1964年,他参与了这次张楼惨案的调研,村民悲壮的抗日故事让他震惊。

  “这是一个英雄的村子,村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抗日。当时,日军进行大扫荡时,村里的民兵借助土围墙的掩护,直接就向日军开火了。头一仗,日军和伪军吃了亏,随后从临清、高唐调集来了大批日军,日军、伪军等总共3000多人进攻这个村子。”魏绪友说。

  寡不敌众,后果可想而知。

  1945年农历二月十八日,日军围攻张楼村时,用上了重型武器,先是用重型大炮炸开村子的北门。然后,3700多名日军和伪军,从四面八方进攻,机枪、步枪等先进武器,火力四射。

  瞬间,张楼村陷入一片火海。

  村里的群众无处可躲,最后便藏身村内的井中,但还是不幸被日军发现。“有一口井,被死亡的老人、孩子全部填满了。”魏绪友说到这里,情绪非常激动。他说,发现井里藏着人,敌人便用石头往里砸,用刺刀往里刺,甚至把火堆扔进去。可想而知,井内的群众,无一幸存。

  最终,英勇的张楼村群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300多人受伤,333人被无故杀害。

  “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今天,我们的生活多好啊,来得太不容易啦!”魏绪友说。

  (记者 林志彬 实习生 何玉成 通讯员 张成伟)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