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对23家中小企业实地“问诊” 开展精准帮扶

发布:2015-5-13 10:03:42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4日至10日,来自北京的4名专家,对聊城23家中小企业进行了免费的现场实地会诊。每到一处,专家都深入车间,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并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今年,省中小企业局提出明确要求,各地民营经济发展部门要对中小企业开展更为精准的帮扶,帮助他们突破发展瓶颈。为此,聊城开展了“一企一策”专家会诊对接活动,意在探寻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那么,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下,聊城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哪些困惑和问题?与其他地方相比,聊城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有无更为特殊的地方?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由聊城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主办的此次活动所肩负的调研“使命”之一。

  问诊 “企业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老板的问题”

  5月8日,“一企一策”专家会诊对接活动进行到第五天,当天,专家们要深入到开发区和东昌府区郑家镇的几家企业。

  随行的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在此前进行活动申报时,参与活动的企业申报解决的问题五花八门,涉及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在此前的采访过程中,也不止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面临的困难不少,主要集中在融资难和人才瓶颈上。那么,在这几位北京专家眼里,聊城的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聊城的中小企业,可以说主要存在销售渠道问题、内部管理问题和资金短缺问题,但与之前我们预想的不一样的是,资金短缺问题可能还真不是主要问题。”4名专家之一——中国成长性企业领导力培训专家李新章表示,从走访的这些企业来看,大部分企业还真能拿到贷款。

  李新章表示,企业反映出的这些问题,其实从根本上说还是企业老板的问题。“老板的观念转变不了,其他的问题都难以解决。”

  在此前接受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政策调研科科长王代云表示,专家们此次要会诊的,大都是产品具有发展前景、企业负责人好学上进的中小企业。而在专家看来,聊城的中小企业负责人虽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接受外界的专业知识,但还是存在差距。

  “在走访时我发现,有的企业管理层的待遇甚至还不如部分工人高,这也是不对的。”李新章说,但总的来说,聊城的中小企业并没有特殊的问题。“我到目前走过了全国150多个城市,这些城市里的中小企业其实问题都差不多,聊城也不例外。”

  国富咨询集团专家温华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对部分聊城中小企业“对规则的忽视”印象尤为深刻。她给出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无论企业大小,所有的一切都在老板的嘴上。”温华说,有的企业至今还没建立系统的规章制度。

  “举个简单的例子,路中间有一条沟,走路的话一下就能迈过去;骑自行车,要把车子抬过去;如果开车的话,则要绕行一段路。但为什么大家还是宁可绕路也不走路呢?这是因为开车更高效。”温华说,制定规则就是这个原因,它是为了更高效、更安全。

  “实际上,很多企业负责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也在不断学习,甚至从外界高价请人来讲课,但事后又会觉得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难以融合。”温华说,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仍是企业对规则不尊重的表现,在这样的环境里,老板也会觉得麻烦不断,往往“摁下葫芦浮起瓢”。

  支招 希望政府牵头组建高端人才信息服务平台

  在忽视规则之外,专家们认为,聊城的中小企业还缺少能带领企业做大的更为专业的职业经理人。

  7日,在临清一家企业走访时,温华了解到该企业从外地高薪聘请了职业经理人。虽然并没有见到对方,但她依然对一位企业副总说:“我希望你们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这位经理人,因为他是在孤身对抗你们长时间以来的固有思维和行为模式。”

  温华说,现在不只在聊城,很多地方的中小企业依然还是家族式管理的模式,如果企业要做大,这显然是不够的。

  缺少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往往存在多种问题。8日上午,在东昌府区郑家镇一家轴承企业,当听说企业老板有三家子公司,并且这三家公司完全独立时,资深财务咨询和成本控制专家赵爱沅感觉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很多人觉得这三家企业生产的是完全不同的产品,所以必须各自独立,所以要建三个仓库,配备各自的采购、财务和营销人员,其实没有必要。”赵爱沅说,如果在各个环节配备专业的人员,各个链条分工更细致的话,这些资源完全可以更好地利用。为此,他还专门画图,为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每个链条的人员搭配。

  在温华看来,聊城现在已经不缺少企业一般用工的渠道,但却缺少一个高端人才的信息服务平台。

  “可能很多老板也意识到现在缺少职业经理人,但还不知道去哪里找。或者担心自己找的不合适或价格太高。”温华说,这就需要政府牵头来组织,建立一个高端人才的服务平台,给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选择余地。同时,也能让高端人才有尊严地生活在这里。

  除此之外,赵爱沅也提到,政府可以在部分创业基地开辟专门的空间,为同类企业的负责人组织家教式的培训。改变过去那种大讲堂泛泛而谈的形式,而更为精准、高效地针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具体问题的培训。同时,这样的培训,也能改善之前很多企业负责人对国家相关政策知晓率过低的问题。

  延伸 这到底是一次怎样的“问诊”活动?

  由聊城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主办,聊城市中小企业协会、影响力咨询公司承办的“一企一策”专家会诊对接活动,于2015年5月4日至10日在各县(市、区)陆续展开。那么,这到底是一次怎样的活动?

  聊城市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文英告诉随行的聊城晚报记者,按照最初的安排,在7天时间内,专家要会诊此前选拔出来的16家企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想参与的企业太多,最终的会诊企业达到23家。根据安排,每到一家企业,专家们要进行一线考察,查找问题所在,并通过与企业有关领导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困惑,给出初步的综合分析建议。在现场会诊后的10日内,会诊专家要提交企业的分析诊断报告。以电子版的方式反馈给企业,如企业有需要,可再次请专家到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改进方案。

  “虽然此前我们在选拔企业过程中,已详细了解每家企业目前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但专家到企业的时间不过一天,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王代云说,更现实的是,企业在专家“问诊”过程中,哪怕解决了一个主要问题,这个活动也是有价值的。

(记者 赵宗锋)

  观点

  老掌柜要换换新脑子

  聊城民营经济发展局主办的这次活动,点子新,方向准。北京来的企业管理专家们,在聊城看到的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并没有特别多的地方特色——换句话说,我们的民营企业这些年虽然大踏步前进,但还没有发展到特色非常鲜明的地步。

  民营企业为什么老遇到共性问题?一是人治色彩鲜明,二是战略方向模糊,三是外部服务还跟不太上。做一个厂子和管一个集团,规模变了,要求变了,环境变了,但管理思想没变,不愿意学很常见。管理模式没变,跟不上很正常。

  但没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我们的很多民营企业就不懂得,在某些发展阶段,战略目标优于眼前的销量。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企业做大做成集团了,却没有做成1+1>2,没有降低可控的成本。没有尊重职业经理人的习惯和意识,我们的民企老总就不懂得,全家人搞自己的企业按说很尽心了,为什么企业的发展却步履蹒跚。

  想发展快,迈不开步子;想把企业搞大,但没管理理念,驾不了大车;想走出去闯世界,还怕让外人赚了自己家的钱。很多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都遇到了天花板,除了原来的吃苦耐劳和勤俭持家,民企的当家老掌柜可能都要换换新脑子——虚心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潜心研究市场经济机制,发自内心地相信企业管理是科学,敞开心扉接纳外脑的支援。

  在原有的思维模式里时间久了,我们的企业家们可能习惯于把发展遇到的问题归结于市场不行、融资太难,现在,借这个时机,应该回过头来审视一下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缺陷了。

  奋斗与学习,两相结合,聊城民营企业大发展的春天才能更早一天到来。

  (孙文华)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