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重大突破的启示

发布:2015-4-9 9:03:22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编者按 “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体要求,山东要“走在前列”,聊城该怎么办,这是每个聊城人的必答题。3月30日到31日,省城乡环卫一体化现场会在聊城召开,聊城8个县(市区)全部一次性通过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首批认定,这一成绩体现出一个欠发达地区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对“走在前列”时代命题作出的聊城答卷。

  聊城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巨大成就,不仅饮誉全省,也让一位美籍华人竖起了大拇指。

  4月1日,美籍华人张和平离开了聊城,但聊城焕然一新的城乡面貌还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3月28日,他应犀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广华之约到冠县考察项目,三天来,令他感到震撼的不仅是聊城后发赶超的高昂士气,更是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

  考察期间,他到冠县梨园参观,沿途所见,花红柳绿,草长莺飞,阡陌纵横,屋舍俨然,城市、农村都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张和平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赞,他说:“这些年我走过全国很多地方,大部分经济比聊城发达,但都没有解决好环境卫生问题,聊城是欠发达地区,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不容易,全国少见。”

  美丽风景的背后,是一番实实在在的“真功夫”:透视聊城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做法和经验,对于聊城的后发赶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境界高 决心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重要批示中指出,山东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省委提出了“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工作要求,一个定位,是“走在前列”;三个提升,是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对我们抓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城乡环卫一体化抓得好不好,首先要有高境界。聊城各级各部门从责任担当、为民务实、统筹发展等方面提高认识水平,展现出高境界、新境界。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聊城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更要认真抓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突破口,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城乡环卫一体化不仅是环境问题,而是“小环卫、大转变”,转变的是农民的思想观念、卫生习惯、生活方式,提升的是农民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文明素质,将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增添新的活力。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正因为有如此高的认识水平,我们才能痛下决心,迎难而上,不讲条件讲作为,以对聊城人民负责的态度把这项利国利民的事坚决抓好。

  【启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境界是做事的心胸、气魄,只有心涵大气象,才能肯下真功夫。我市对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高境界,这是取得重大成就的前提。

  节节发力 节节精彩

  城乡环卫一体化涉及面广,关系全市400多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必须拉开格局,上下联动,多点开花,真抓实干。

  ——健全领导机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和分管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制定实施方案,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干部率先垂范。“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能不能搞好,领导干部是关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主持召开现场推进会,就做好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几大班子分管领导同志连续不断地深入到乡村现场检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强化典型带动。去年9月份以来,我市连续召开5次现场会,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开展。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考核办法,把城乡环卫一体化纳入对各县(市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实行明察暗访。实行明察暗访和定期通报制度,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每月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排名倒数后两位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要在电视台公开检讨;连续两次倒数第一实行末位淘汰,建议组织进行处理;年终,根据考核情况核拨经费,评先树优。

  ——加大宣传力度。去年以来,新闻媒体共发表宣传稿件186篇,各村都张贴标语、悬挂条幅、设置公益广告,把明白纸发放到每家每户,切实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全市开展了“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四德”工程建设、“文明卫生示范户”评选、“净化居室、美化庭院”等活动,共培训教育500多场,评选先进典型8600多户。

  【启示】大格局才能推动大发展。城乡环卫一体化中,我市迈开步子,甩开膀子,上下同欲,团结一心,节节发力,节节精彩,构建了大格局,实现了大突破。

  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

  聊城是欠发达地区,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难处很多,但我们不讲条件、不摆困难,而是发扬为民务实的优良作风,一项困难一项困难地克服,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好成绩,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我们重点抓了城乡综合整治。全市投入人力192万人次,动用机械9.4万台,累计清理垃圾564万吨,农村“三堆两垛”全部清除,路面、墙面、桥面全部整理,解决了垃圾围村、围路、围河问题,做到了村村净、村村通、村村绿、村村亮。

  ——我们重点抓了队伍建设。保洁队伍、清运队伍、处理队伍等三支队伍到去年年底已全部落实到位。目前,全市保洁人员达到1.8万人,垃圾清运人员达到2200多人,垃圾处理人员达到400多人。

  ——我们重点抓了基础设施。去年,全市环卫设施投入达到2.3亿元。按照10户1个的标准,全部配齐了垃圾箱,135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成了垃圾中转站、垃圾分拣站,从村到乡镇中转站、从乡镇中转站到垃圾处理厂,全部配齐了密闭式专用运输车,全市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2060吨。

  ——我们重点抓了经费保障。我们采取了“四个一点”的办法,即:市里支持一点,县(市区)配套一点,乡镇投入一点,村居交纳一点。市财政设立了500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对工作突出的县(市、区)实行分类奖励;各县(市、区)全部将经费列入预算,今年将投入3.2亿元;县、乡、村三级一般按照3:3:4的比例,共同承担垃圾转运费。

  【启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落实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是取得成效的最重要的环节。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

  机制创新 抓长抓常

  市场化运行机制是保证农村环境长期整洁卫生的有效途径。冠县在借鉴外地模式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走出了一条垃圾总量减少、资源再生利用、管理一杆到底、投资数额较少、操作简单快捷、社会效益显著的新路子。其他县(市、区)、市属开发区、乡镇(街道)也都分别从实际出发,完成与市场化专业保洁公司的签约托管。

  为了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我市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建立起“以公共投入为主、多元化投入为辅、社会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去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1.2亿元,采取PPP方式建设的聊城国环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投入运行;各县(市、区)都组建了1-2家环卫公司,政府购买服务、养事不养人。我市逐步探索出的这条以市场化为导向抓长抓常的路子,为全省乃至全国积累了经验。

  【启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进步、发展、赶超之魂,尤其对聊城来说,强化创新驱动更为重要,实现后发赶超、“走在前列”,需要更多的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创新人才。

  城乡环卫一体化取得重大突破,给我们带来的不止是荣誉和成就,更是后发赶超的信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我们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抓,一件事一件事地干,就能在“走在前列”的大合唱中歌声嘹亮。

  (本报记者 朱海波)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