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快速跃升透视:大突破缘何而来

发布:2014-12-30 9:37:07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日前,一个令聊城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在12月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聊城市群众整体满意度由51.8%上升到94.5%,综合排名由7月份的全省第16名跃升至第2名,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从全省倒数第二到正数第二,短短半年的时间,为何能实现如此大的跨越?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启动以来,聊城上下按照 “一月大变化、两月大提升、三月建长效”的目标要求,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强化措施,迅速行动,在整治农村环境、建立长效机制、改变群众观念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全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也节节攀高。

  上下同心,打响城乡环卫一体化攻坚战

  9月12日,召开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现场推进会,进行全面动员发动。10月10至13日、10月17日、11月6日,又连续三次召开现场推进会,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一个个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现场,各县(市区)、各乡镇之间比出了差距,更比出了信心,比出了精气神。

  把农村变得更美,不仅仅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更是对聊城百姓负责。我市把改变城乡环卫一体化落后局面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和分管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能不能搞好,领导干部是关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林峰海就抓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保障群众健康的根本途径,切实提到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忠林亲自主持召开现场推进会,就做好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有”:有基础、有队伍、有设施、有经费、有机制、有变化。市几大班子分管领导同志也深入全市8个县(市区)和3个市属开发区进行检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督办解决。

  市级领导率先垂范,各县(市、区)、乡镇(街道)也积极行动起来,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亲自部署,并深入到村庄街道检查暗访、督促推动,确保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顺利推进。

  加大投入,乡村卫生环境改头换面

  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临清市通过自筹和争取上级资金的方式,投入1.5亿元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东昌府区通过财政拨付、乡镇自筹、企业赞助的方式,投资1.2亿元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其它各县(市区)投资也都在3000万元以上,群众满意度均超过90%。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投入是前提。我市把这项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实事大事来抓,累计投资近9亿元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各类环卫设施,大大提升了农村卫生管理水平。

  针对农村存量垃圾,以“平、明、绿、美、净、齐”为标准,对所有自然村的卫生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村里村外、道路胡同、坑塘沟渠全部清理,不留死角。工作中,共出动机械近10万台(次),动用145万人(次),对6458个村庄(社区)进行了全面整治提升,集中清理垃圾395万吨,以往垃圾围村、围镇现象基本消除。

  针对新产垃圾,在各乡镇,根据地理位置、区域面积、人口数量、日产垃圾量、交通条件等实际,打破地域界限,建设了100多个垃圾分检转运站。所有村庄按每10-15户设置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共配备垃圾桶5万多个;每千名群众配备2-3名保洁员,全市村镇环卫队伍总规模达到17457人。此外,还购置了大型垃圾运输车、垃圾收集车等近千台,基本满足了垃圾收集、清运的需求。

  大投入保障了好效果。12月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农村保洁员拥有率为96%;垃圾箱或其他垃圾收集装置拥有率99%;村内垃圾清运达标率94.5%;农村垃圾处理的整体满意度为96%;聊城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2位。

  注重长效,让环卫成果永驻乡村

  集中整治让绝大多数村庄“改头换面”,但如何把成果长期保持下去?我市注重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不断巩固提升工作成果。

  ——完善管理体制。农村垃圾治理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我市按照“市级指导监督、县(市区)统筹管理、镇村具体负责”的工作原则,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建立“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环卫工作管理体制,全市初步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网络,实现了城乡垃圾清运处理的全覆盖和日产日清。

  ——健全投入机制。按照向上争取一点、市里支持一点、县(市区)配套一点、乡镇(街道)投入一点、村(居)筹集一点的方式,建立“以公共投入为主、多元化投入为辅、社会积极参与”的资金保障机制,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顺利推进。

  ——推进市场运作。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城乡环卫市场化运作、常态化运行。冠县成立了政和垃圾处置服务中心,以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全面负责村庄日常卫生保洁、垃圾收集等工作;采取“建设资金财政统筹、转运费用三级共担”的办法,解决长期运转所需资金问题;建立了10处垃圾分拣转运站,实现农村垃圾的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借鉴。

  ——加强督查考核。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纳入对各县(市区)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采取明查暗访、定期通报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兑现奖惩,促进工作落实。对工作推进快、效果好的,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工作标准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在市内主要媒体上公开曝光。各县(市区)也参照市里的做法,加大了对各乡镇(街道)的督查考核力度,

  抓住根本,改变千百年来落后习惯

  卫生天天打扫,垃圾定点投放,随着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推进,广大农民群众的卫生习惯正在悄然发生转变。阳谷县更是有群众笑言:“连明朝的垃圾都清理出来了。现在农村环境这么好,谁还好意思来破坏。”

  改变农村一时的面貌容易,改变农民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卫生习惯难。我市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教育实践活动问题整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吸收群众参与,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不走过场、深入人心,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许多地方通过村规民约等形式,引导群众自觉维护身边环境,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鼓励广大农民群众讲文明、树新风,我市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和乡村文明行动结合起来,围绕“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等六大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好用好善行义举“四德榜”。 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培育农民身边的典型,真正使文明新风飘进了千家万户。

  (记者 曹天伟)

  (评论)新时期聊城精神的生动体现

  “精神”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但可以爆发、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聊城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突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项项过硬的举措,一个个感人的场景,更看到了震撼人心的新时期聊城精神。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聊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能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靠的是全市上下戮力同心、真抓实干,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不甘人后、奋勇争先。市、县各级领导身先士卒,在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第一线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党员干部发扬头拱地的精神,真干真管真用心;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大力支持并参与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来。这些生动的人和事,体现的是一种精、气、神,体现的是“团结一心、奋勇争先、务实为民、敢于担当”的新时期聊城精神。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才激发出广大干部群众无穷的干劲,成为推动聊城城乡环卫一体化不断突破的动力源泉。

  精神是一种力量、一种信念、一种境界。大力弘扬践行新时期聊城精神,是促进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现实需要,是实现聊城跨越赶超的必然选择。这一宝贵精神,必将激励全市上下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记者  曹天伟)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