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山东聊城:水上古城新添清代拳师塑像(图)

发布:2014-12-19 10:35:04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聊城二郎拳派武术的代表人物韩庆云(左)和他的徒弟闫伟良在新增的雕塑前,表演武术对打

  在中华水上古城北城楼内侧西边,最近新增一组清代拳师练武雕塑小品,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原古城居民、74岁的老武术师韩庆云和他的徒弟闫伟良来到雕塑前,向记者讲述聊城武术的发展历史。他们说,这组雕塑设置得非常好,形象也很逼真,眼神、服装和动作都非常规范,充分体现了古城曾经流传的尚武传统。

  拳种流派众多运动风格各异

  韩庆云介绍,学武者先习拳术,再习器械。习练拳术是学习武术的第一步,通过拳术的锻炼,使人掌握攻防格斗技术,提高人体各系统机能和身体素质,为进一步学习武术器械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一份建国初期的武术大赛资料得知,历史上聊城武师们习练的传统拳术有几十种,主要有二郎拳、少林拳、查拳、洪拳、八极拳、太极拳等。”韩庆云说,各类拳术的运动风格有异,如八卦掌动作连绵,身体灵活;长拳姿势舒展,动作快速;太极拳舒展柔和,轻灵圆活;形意拳动作简练,发力刚劲。“我主要习练二郎拳。二郎拳原本是二人对练的拳术,套路繁多,特点是动作连贯,变化多样,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刚柔相济,手、眼、身、步紧密结合,闪、展、腾、挪灵活多变。”

  二郎拳早在岳飞抗金时就在南宋军队中应用。到了明代,二郎拳成为少林寺中的拳种之一。清中期,沙镇的王松龄得到少林寺慧丰法师的教授,开始习练二郎拳。此后,经过杨秀林、杨金堂、赵相坤、邓清源数代传承后,高深的武技被韩庆云承接。如今,韩庆云已是聊城二郎拳派武术的代表人物。

  历代不乏名师逸闻佳话流传

  “民国年间,古城考院街的马永胜担任过全国武术总裁判长,冠县的张英振担任过国民政府中央军校武术教官。”韩庆云回忆,梁水镇的王德清一生习武,精于洪拳等多种传统武术;闫寺陈庄的陈金镜先后学练洪拳、罗汉拳、太极拳、查拳等,而以罗汉拳最为擅长。

  “东昌近代以来的著名武术师还有少林流派的郭如河、王士诚、王明月等;查拳的蒋文明、黄长庆、王恒玉、蒋振海等;二郎拳派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龙清泉、杨金生、赵俊明等。”谈及前代武师的事迹,韩庆云滔滔不绝。

  民国早年,杨金堂的弟弟杨金生带着儿子杨广汉,徒弟周广兴、任芳明,押镖奔走南北数省,因为周广兴、杨广汉、任芳明身手不凡,屡次降服窃匪,“东昌府三小侠”的美誉不胫而走,一度名满江湖,“抗日战争时期,三小侠都投身到了范筑先部队中,为抗战救国而战斗。”

  当时,范筑先部队中,成立了一支武术队。武术队员多次在战场上担当敢死队员。1938年11月14日至15日,在聊城保卫战中,武术队负责守卫北门,“他们在与日军拼杀中全部壮烈殉国。”

  赛场摘金夺银擂台打出国威

  “许多身怀绝技的武师,在与外地武术比赛或交流中,都为聊城争了光。”韩庆云讲,王德清曾多次代表山东打过武术擂台,曾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短器械散打银质奖章。  此外,据《聊城市志》记载,早在民国初年,聊城少林流派武师郭汝河、王士诚等4人,将在济南设擂的日本武师打下擂台;1930年,英国武士在上海设擂,聊城二郎拳流派名师龙清泉受武术界同仁推举,上台将其打败。

  1957年,聊城县和聊城专区相继举办了建国后的首次“武术评奖大会”。邓清源、蒋振海、赵俊明、刘长清、蒋士元、周广兴组成老中青三结合的团队,代表城关区参赛。其中,邓清源表演了二郎拳和天罡剑,“年逾六旬的邓老师表演二郎拳,虚实相间,刚柔结合,赢得了满场喝彩。被评为优等,发了奖状。”

  韩庆云自己习武大半生,广泛涉猎各派武术,还非常注重武术传承,教授的弟子不少在省市级武术比赛中获过奖。在闫伟良和他的师父韩庆云眼中,最关心的还是武学的传承问题。“现在学习传统武术的越来越少了。”闫伟良说,现在的孩子家长娇惯,能吃苦练习、又有武学天赋的好苗子太少。他和师父一样,都在带徒弟。虽已成为聊城二郎拳派武术的代表人物,韩庆云表示,只要有人想学习,他就愿意教授,让中华武术的精髓得以传承。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