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举办曲艺骨干培训班 开展免费专项曲艺人才培训

发布:2014-11-19 15:24:41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本报讯 18日,聊城大学东湖宾馆会议室内,专家的讲解赢得了学员阵阵掌声。当日,由聊城市群众艺术馆、聊城市曲艺家协会联合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的聊城市曲艺骨干培训班在这里举办了开班仪式,并开始进行授课。

  聊城市曲艺家协会主席贾振鑫表示,聊城是曲艺重镇,本次举办培训班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和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充分发挥社会文艺骨干力量和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聊城市曲艺表演、创作水平,提升聊城曲艺在全国的影响力。当日开班的培训班,是中国文联今年8月份首次举办曲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的第三站,也是今年的最后一站。在前两站厦门和绍兴的服务现场,很多人的热情参与给志愿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与这两站相比,聊城站7天的培训时间更长,外地参与者更多。

  据介绍,此次培训采用举办培训班、讲座、现场辅导和举办小型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免费的专项曲艺人才培训。

  著名曲艺理论家、作家,中华曲艺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孙立生;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快板书艺术委员会主任张志宽;著名曲艺理论家、作家,《相声大辞典》作者高玉琮;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一级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李立山,将为学员进行理论讲解、作品讲评及示范表演。

  据聊城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人员介绍,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学员达到100余人,不仅包括各县(市、区)文化馆曲艺从业人员,社会曲艺演员、作者,曲艺爱好者,还有不少学员来自其他省市。此次培训,将持续至24日。24日晚,将举办“优秀学员汇报暨名家展演”。

  ■人物特写

  盲人曲艺工作者高金明——

  曲艺传承引起他的关注

  本报讯 在本次培训班中,有一位盲人曲艺表演工作者,他叫高金明,今年40岁,高唐县琉璃寺镇人。这次培训班,他是由亲戚王焕喜陪伴前来的。

  参加此次培训班,除了聆听名家教诲、进行系统的提高之外,他还愿意与专家及其他同行就民间曲艺传承问题进行探讨。

  虽然他没有上过学,但是从事曲艺表演已经30年了。这几年,随着娱乐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他感觉到周围爱好曲艺的人明显不如以前多了。

  高金明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由于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也多,他没有上学。10岁那年,他拜一位民间曲艺家为师,开始学习曲艺。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高金明说,那时候学习曲艺,凌晨5点就在外面练习,“一拉就是两个多小时,冬天有时候手都会麻木。”

  而作为一位盲人,学习曲艺更加不易,完全凭借听力和记忆。但是,一个对比让他感觉到曲艺不如他当时拜师学艺时那么流行了。

  “当时老师挑学生,还得看这个人适不适合学曲艺,有没有天赋。”高金明说,而现在,就他的生活范围而言,“即使想免费教学生,人家都不一定愿意学。”

  学习曲艺两年后,12岁的高金明开始登台表演——河南坠子、山东琴书、西河大鼓等。那时候,基本都是到村子上演出,一演就是20多天。当然,也有接连20多天没有演出的时候。

  但是,当时村民都愿意欣赏曲艺。每次演出的时候,听着观众熙熙攘攘的声音,他都知道,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几乎都来了。

  现在,高金明依然以曲艺表演为生:开业庆典、红白喜事。但是他明显的感觉到,欣赏曲艺的人明显不如以前多了,请他进行曲艺演出的也不如以前多了。

  对于这种现象,他有自己的理解。“以前,休闲娱乐项目不多,连电视机都很少,所以大家喜欢曲艺。现在,娱乐设施多了,休闲项目也多了,大家的选择空间多了,爱好曲艺的就少了。”

  作为一位普通农民和一位曲艺工作者,曲艺的传承也引起了他的关注。“一种曲艺形式,代表一个地方的民间特色。如果传承断了,一种民间文化就消失了。”

  在校大学生爱好者刘翔、张俊——

  想再举办一次校园相声大会

  本报讯 此次培训,也吸引了在校大学生爱好者前来参加。

  刘翔,1993年出生,聊城大学学生,化工专业,大三;张俊,1995年出生,聊城大学学生,医学专业,大一,是个女孩儿。

  现在,刘翔负责学校一个剧团相声组的工作。受家人影响,他从小就喜欢曲艺,尤其爱好相声。“我爷爷拉三弦,我现在也跟着他学习三弦。”

  虽然爱好相声,但是他并没有进行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也没有专业老师。凭借一腔热情,他还学会了打快板。

  学校里大大小小的演出,他总会登台。他说,现在他在学校里小有名气,有了自己的“粉丝”。

  也是凭借这一腔热情,他负责起了学校一个剧团相声组的工作。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每年纳新的时候,都有10来个人报名。能坚持到最后的,也就两三个人。”刘翔说。即使这些坚持到最后的,也没有相声基础。

  为了提高水平,他和相声组的成员,每天晚上9点到10点半,都会进行学习、排练。

  张俊刚进大学的时候,看了一场刘翔和相声组成员的演出。接着,她就加入了这个剧团的相声组。

  其实,张俊也没有什么相声基础。之前,也没有自学过。这一段时间,她学了一些选段,也学会了简单的快板基础。

  然而,作为一名加入学生社团的大学新生,她的选择显得有些“另类”。她的同学,大部分加入的是跆拳道、散打等社团,加入相声社团的,她是唯一一个。

  这个月,刘翔和他们的相声社团在学校举办了一次“相声大会”,并邀请了聊城市曲艺协会的人前来观看指导。经过专家的指点,他们才知道,自己的水平“还不够”。

  但是,这并没有打击到他们的信心。“我们还得继续学习研究相声,争取再举办一次相声大会。”

  外地学员张淑鑫、苏丽丽——

  曲艺专业转行做化工 如今学曲艺的孩子也不少

  这次培训班,还吸引了不少外地学员前来参加。张淑鑫来自淄博,苏丽丽来自济南。

  张淑鑫26岁,苏丽丽24岁,两人都毕业于菏泽一所艺校,都是学的曲艺专业。如今,张淑鑫在淄博一家化工企业上班,成为一名一线操作人员;苏丽丽在济南一所艺术团当老师,教孩子曲艺。

  在从事化工工作之前,张淑鑫也在淄博进行过三年的曲艺表演。说起来,一位姑娘在台上说相声,应该能够吸引不少观众。但是,事实并不如想象的那样。

  “市场需求没有那么大。”2012年,张淑鑫放弃了曲艺工作,进入当地一家化工企业上班。其实,她并不是因为爱好才学习曲艺专业的。

  “那时候,看着学习曲艺的少,才选择这个专业的。”张淑鑫说。而苏丽丽,同样也不是因为喜欢而选择曲艺专业。如果当时让她选择,她会选择声乐专业。如今已经参加工作的她,还报名参加声乐培训班。

  “当时选择这个专业,采纳了父亲的建议。他喜欢相声。”苏丽丽说。

  作为一名教曲艺的老师,苏丽丽认为报名学习曲艺的孩子并不少。“在我们艺术团,有20多名孩子学习曲艺。”

  但是,她也注意到一个现象:这些学曲艺的孩子,大部分是父母要求报名的——如今,无论校内还是校外,孩子登台表演的机会多了。而作为父母,总希望孩子“多才多艺”。

  在苏丽丽看来,她教的那些孩子,真正爱好曲艺,并且有天赋的,只有三四个人。当然,在这些学曲艺的孩子里,也有坚持下来的——不断进行学习,也不断参加相关比赛。

  群星奖得主申振柱——

  曲艺发展要从娃娃抓起

  在18日上午孙立生先生授课期间,来自青岛的小学老师申振柱现场表演了一段快书《马克志》,虽然是讴歌模范村官,属于题材比较正的作品,但申振柱的表演寓庄于谐,精彩异常,也赢得了不断的掌声和叫好声。

  此次专门从青岛赶来的申振柱主业是一名小学老师,但他如今却是两届群星奖得主,被众多曲艺名家看好。

  33岁的申振柱出生在普通家庭,父母虽不是曲艺名家,但也是文艺爱好者。“小时候吃着饭,父母兴之所至,可能就会拿起筷子敲打着唱起歌来。”申振柱说,这种艺术氛围的熏陶对他的影响很大。

  喜欢表演的申振柱从小学时就开始登台演出,诙谐的表演风格常常让大家乐不可支。后来接触了快书,立刻爱上了这门艺术,“我找来了《绕口令大全》一段一段练习,买了快板光盘一句一句模仿,收音机里的曲艺节目各个频道连着听,电视里一有快板节目,再忙我也要停住脚步看完再走。那时的业余时间,我全给了曲艺,特别是快板。”申振柱觉得自己的学习不够系统,于是他找到一位市里的专业演员,每个周末去离家100多里的老师家里学习快板,这样的学习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

  2012年,申振柱拜在中国曲协山东快书委员会主任、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洪胜先生门下,从其身上学到了很多表演经验和山东快书的艺术内涵。今年2月12日,在“中国宝丰”马街书会“全国曲艺邀请赛”上,申振柱代表山东省曲艺家协会表演的山东快书《十字路口》获得本次大赛的一等奖。而在2013年7月,申振柱在中国曲艺家协会举办的首届“武清·李润杰杯”全国快板书大赛中表演的快板书《顶牛》也获得了一等奖。这两次比较重要的全国奖项,申振柱把功劳归功于他在曲艺道路上遇到的各位名师的指导。

  如今的申振柱认为,曲艺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没有变,好的曲艺作品依然是百姓喜欢的,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让曲艺这门艺术得到更多认可,同时,曲艺的发展也要从娃娃抓起,为此,他在学校的特长班里也教授自己的学生快板表演。目前培养的学生屡屡在全国、省市获奖。

  (记者 赵宗锋 王文波 通讯员 王海云)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