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从“忧居”到“安居”

发布:2014-11-6 9:32:10  来源:聊城日报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以前以为一辈子都要住老房子了,多亏了政府,让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真是做梦都没想到。”住在城区双庙回迁安置小区的老王谈起棚改后的变化,喜悦溢于言表。

  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以来,我市把改善民生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安居住房等一批民生工程,切实打造人民群众的安居之城。截止10月底,全市已建成88个项目,35084套,面积508.6万平方米,建成套数占年度建成任务的53.2%。列入国家和省计划39688套已全部开工,开工率为100%。

  政府主导 棚户区建设科学有序

  从2009年起,我市开始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工作,已实施棚户区改造75227户。2013年4月,聊城召开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把棚户区改造工作列入全市重大民生工程,制定了“三年内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

  在推进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拆迁1672万平方米,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拆迁量。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回迁安置年”,要求全市上下像为自己的父母建房子一样加快安置房建设步伐,年底前我市将建成6.6万套,42943户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将得到改善。为此,市政府制定下发了《聊城市“十二五”时期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聊城市2014—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聊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5)》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同时,针对棚户区零星分散、单独运作成本高、难度大的情况,采取将城市棚户区、危旧房就近整合、项目捆绑的办法,进行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配套建设、系统改造。

  让利于民 把群众利益放首位

  让利于民、不与民争利是我市制定征收补偿方案的大“风向标”,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提高生活质量,这一工作理念贯穿始终,因此我市棚户区改造工程不仅推进快,而且进展顺利。

  为切实保障居民长远生计,我市制定了土地征收预留政策,按征收土地面积的10%预留土地,用于建设商业用房,其收益用以解决被征迁居民的就业和生活来源。严格落实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帮助他们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同时纳入就业服务范围和劳动就业培训体系,建立了失地农民就业专项基金,用于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及开业贷款担保或贴息。同时,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优惠政策的通知》,免除了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涉及的1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经营服务性收费按50%收取。据测算,每平方减少建设成本400多元,大大减轻了建设主体的资金负担,为建设单位节省资金约40亿元,把更多的实惠留给了棚户区居民。

  注重选址 打造幸福生活圈

  “对于安置房,我最看重的就是地段。”采访中,双庙回迁安置小区的居民对记者说道。我市实施棚户区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为此我市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关,决不允许把安置区建成新的贫民区。

  棚改的根本目的在于惠及民生,我市安置区建设尽量选择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段进行建设。目前,市中心城区的陈庄安置区、辛屯安置区都处于徒骇河风景区内。要让百姓居住方便,还得让百姓生活方便。为此,我市在安置区配套建设了学校、幼儿园、超市、社区医院、购物中心等,实现了集中供暖、集中供气,完善了安置区功能,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其中,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等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安置房项目,无一例外地都引进了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