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农村公共设施配套需加强 防止“有新村无新貌”

发布:2014-1-17 13:39:30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农村人口在从平房迁居楼房的时候,对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期待日益迫切,在实践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严重滞后,致使社区功能不够完善、居民生活不便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硬件,是政府开展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2007年我市积极探索将城市社区管理理念引入农村,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搭建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确立了“多村一社区建设”和“一村一社区建设”两种农村社区规划模式。

  目前,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标准不高,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水平低,大部分社区规模较小,公共设施配套难,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周边环境较差,社区管理不到位。记者在阳谷县阿城镇后王庄村采访时了解到,社区建设后,村民都搬入了集中建设的楼房中,但是社区并未配备供暖设施,传统的取暖措施在新型居住社区中又无法使用,冬季取暖成了一个大问题。

  除配套供暖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以外,农村社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办学条件依然较差,中心小学以外的农村小学、少数农村初中校舍维修改造任务较重,功能用房以及图书等配备不足;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还非常重,近三年全市建设了13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但是有些乡镇还未投入使用。除中心幼儿园外,还需设置若干分园,才能满足每个乡镇“一村一园或覆盖人口5000人、服务半径1.5公里一园”的需求。此外,农村社区建设在规划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造成排水设施滞后,逢雨季排水不畅,造成雨水淤积,居民无法出行,将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建设高质量社区的重要标志。这些居民迫切需要、企业难以作为的公共设施,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应该延伸和覆盖的重要方向,应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政策,采取企业推动、产业驱动、强村带动、政策促动等多种模式建设新型社区,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让农村居民真正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

  (记者 王静)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